书城古言邪情王爷的弃妃【全本】
20715000000141

第141章



自己不过是大燕朝的一个公主,便已遭到了如此的算计,君与身在朝中,便是身在危机之中,面对的又该是怎样的危险啊!



回想起自己的弟弟,上次见他时,年纪虽然幼小,只有六岁,然而处理起事情来,却有板有眼,已见王者气象。



怜昔相信他会是一个好皇帝,如果他能受得住大燕的江山的话。



心念及此,竟是不自觉的想要早一些到达京城。



待到夜晚时分,一行人终于过了江到达对岸。



当即并不急着赶路,而是在城中住下,寻了大夫给冷明瑄查看病情,大夫说了并无大碍,怜昔这才放下心来。



第二天、第三天都是一整天的赶路。京城离沁河大概有两天多的路程,到得第四天中午,众人终于进了京师,来到皇宫之中。



站在明亮的大殿之上,怜昔远远望着王座上那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心里却是忍不住一阵心酸。



两年不见,君与不仅长高了,浑身上下散发出的气质又与之前大不相同。



除了当年的王者气象之外,更是多了一份笃信与平静。那种天下大事尽在掌握的气度,不是常人说能企及的。



怜昔见了,心里一阵欢喜,同时又是一阵难过。



快步上前,伸出双臂,紧紧抱住君与,两行热泪不由自主的滴落下来,怜昔动情的道:“君与,你长大了!是皇姐回来了,从此你再不是孤独一人了!”



君与虽是当今圣上,然而终究是个和闪闪差不多大的孩子。平日里虽是威严惯了,可此刻见到自己唯一的姐姐,还有冷明瑄、闪闪,却也不禁动情,眼中沁满了泪水,脸上却是在笑:“皇姐,你们回来了就好!一路上辛苦了!”



怜昔放开君与,看着自己的弟弟,总是看也看不够,欢笑道:“不累,这才赶了几天的路,又会累到哪去?倒是你,自父皇离开之后,一直为朝中的事操劳,辛苦的是你!”她哀哀叹一口气,打从心里怜惜自己的弟弟。



君与何尝不知?后殿早已准备好家宴,君与便和怜昔一家人一同入席,一边吃着珍馐美味,一边热络的聊起家常来。



吃了半晌,怜昔便开口问道:“君与,近年来朝中形式如何?”



君与面色不改,微一沉吟,回答道:“朕虽然年纪尚小,然而有齐亲王的扶持,朝中大臣倒也算听话顺遂。只是近年来国中刀兵四起,我也曾暗地里查探过幕后的主使之人,然而却始终没有下落。”



怜昔闻言一惊,皱着眉头道:“怎么,各地叛乱的军队,不是由他们的藩王带领的?”



“虽是由藩王带领,但前些日子,朕曾经抓到几个藩王,严刑拷问之下,他们竟交代,叛乱不是他们的主意。”



怜昔又是一惊,连忙问道:“难道有人逼他们?”



“这便查不到了。查问每到关键时刻,那些藩王不是无故死去,便是抵死不开口。当真棘手得很!”君与一脸的少年老成,幽幽轻叹道。



怜昔心下惶然。



一直以为各地的藩王是趁着君主年幼才起兵造反的,没想到居然有隐情在里面。



倘若事情像自己之前想的那般还好解决,只以兵力压制或招安即可。如今,既不知背后主谋是谁,便也无法可想了。



怜昔皱着眉头不语。



君与却笑道:“皇姐也不必忧心。朕想,目下虽然不知道主谋是谁,但是对方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的。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还是耐心等待为妙。对方想夺了我大燕江山,必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有后招!”



“是,皇上说的没错。”怜昔一笑,脸上有赞许之色。



面临如此纷乱的局势,君与仍能坐怀不乱,实在是难能可贵。



转念怜昔又分析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目前最要紧的便是夺了臣子们手中的兵权。只要我们手里有兵、有银子,便是对方大规模攻进,我们也不怕了!”



君与闻言点头,“皇姐说得没错,只是眼下我还没有想到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知皇姐有何高见?”



“我哪里有什么高见?”怜昔一笑,却是眼露锋芒,“不过,我心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言毕,在君与耳边细语了一番,只有又嘱咐道:“今日这番话,切不可说予别人听,就算是齐亲王也不可以。”



“皇姐不相信齐亲王?”君与不解道。



“不是,只不过宫中人多口杂,倘若说给他听,难免不叫外人得知。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险。我们动起手来便多了许多阻挠,那是不合算的!”



“是,就依皇姐的意思。”君与一笑,稚气未脱的小脸上洋溢着信任与自信。



怜昔心里一软,仔细看看自己的弟弟,明明不过和闪闪一样年纪,然而却被迫承受这样打的压力和危险,心里真是又担忧又难过。然而希望却也源源不断的涌进心里。



待到宴席散了,怜昔一家人出来,在宫门口会了冷夜魅,一行人才一起离开了皇宫。



其时齐亲王已经回府,众人乘着马车,便讨论起在何处落脚这个问题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