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27

第27章 阳毒升麻汤 (7)

(2)阳毒升麻汤 (7)

这条说的不全啊。女劳疸,又叫黑疸。要全身发黄疸的,面色暗黑,像蒙了一层灰,晦暗啊,身上的黄也不鲜明。为什么叫做女劳疸呢?就是指房事不节,色劳过度,伤了精血而导致的虚劳黄疸。那么和房劳无关的得了这个病,就叫做黑疸。多是饮酒所伤而严重了,肝硬化就是这样。叫女劳疸,不过是要明确原因而已。女劳疸,是黑疸的一种,人家不是房劳而得,就叫做黑疸。

“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这个症状,是有阳明证—阳明热。阳明有个个性,喜欢黄昏发热的。但是还要有恶寒的症状,他这条没说。下文治疗的时候就说了:“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为什么恶寒?其脉浮弱啊!伤了阳气了。精,属于津液的一种啊,精亏至极,这卫阳不足了,就要显出不能卫外而恶寒的证来。里面还有阳明热,外蒸汗出。这个可不要简单理解为太阳病,病到这个地步,情况十分复杂了。

学生:又是厥阴病?

是的。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这个恶寒,当是少阴;发热汗出,当是阳明;手足心热,以前说过,这四肢常和太阴有瓜葛的。他下文就有:“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而时溏,这是太阴水饮。手足心热,是阳明热扰太阴。

大便必黑,膀胱急,少腹满,小便自利,这是什么?这是血瘀滞证。归总一下,就是厥阴病滞证。小便自利!不利是水饮不化,自利而少腹满痛,是血瘀。大便黑,也是血瘀。大便溏,是太阴。要辨阳明和太阴。

“腹如水状,不治。”腹胀的厉害,像大腹水肿一样,是胃气败绝了,不能治了。其实,这不单纯是气疗,也有夹杂血水的。不治,有一个明显的指征,就是肚脐鼓出来了。肚脐不鼓的,兴许还有救,不要放弃。这个病,肝硬化和肝癌多见。阳明、太阴、少阴。精亏血瘀阳气不足,水热互结。就是这么个病理。最后归纳,还是厥阴滞证而已。

10.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酒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被酒所伤而患的黄疸。这个病是典型的阳明病,杂有湿热,以热为主。如果说是阳明病系太阴呢,也可以。他这个湿热是怎么来的?是从酒来的。酒性大热,还能助湿。他有热,是心下胃里热,甚至烧心,口渴。不单脚热,手也热的。湿热过盛,热盛尿赤短少,湿阻则不利。总之,无湿热不成黄疸。

这几种黄疸,共有的一个现象就是小便的问题,基本都是小便不利,因此湿邪不能利出。而那个小便自利的女劳疸,别看自利,也是少腹胀急,有瘀血阻滞,会尿频的。说白了,也是小便不正常。

酒疸,一般胆囊炎多见的。或者一些酒精肝病人能见到。酒疸,也就意味着阳明系太阴证的黄疸,要以去湿热为主。别冤枉人家,硬说人家是女劳疸。

11.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这条是接着上条讲的。不看上条,单看这一条的话,前面就要加个“黄疸”两字。

(黄疸)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在小便不利,心中热,足下热基础上—心中,其实就是心下胃中内热,恶心,闹得心烦。要吐不吐,不吐还难受,你说他还能吃东西吗?甚至口渴了喝水都吐啊。心中懊而热,其实就是虚痞的现象。都是这湿热搞的。热多,就要蒸湿上攻,就要吐,这是病位在中上焦。他说,此名曰酒疸,就是说,这个证候也是酒疸的问题。

12. 酒疸,黄色,心下结实而烦。

这条是《脉经》原文,宋本没有吧?有的书上为“心下结热而烦。”当是“结实”。因为临床见到的,都是心下胀闷,按着疼。不结实,也不会给吐下,不会攻泻的。这些东西从理论分析是这样,临床也是这样。一字之差容易误导的太多,结热和结实,概念绝对不同。

这条道出了酒疸的症结所在,就是阳明里实,心下痞结。携带的那点水饮湿邪不足为道,即使可以说是系有太阴,也很轻微,就不要考虑太阴问题。把实热一泻,那点湿邪也就随之而出了。

13.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得了酒疸,该有热,微热烧心心烦,手足热。但是也有不热的。“或无热,靖言了了。”就是说或者没有热象,说话言谈很正常,不胡说谵语。这虽然不发热,但是不能说没有热啊,热没有明显外发而已,它上越了。“腹满欲吐,鼻燥。”腹满是有阳明实证,欲吐,鼻燥,是里热上攻。

“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脉浮,在表,也代表在上。外和上,都主表位。就给用吐法,泻出去。沉弦,主里,也主下。里和下,主里位。就要下法攻出去。

14.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这也是接着上条说的。说出现了上条的证候,就用吐法,把湿热之邪给吐出来就好了。吐、下,一源两歧。阳明病,在上焦则吐,下焦则下。

15.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这条是接着14条说的。酒疸病在上焦要用吐法,医生反倒给用了下法。“久久为黑疸。”下了病没好啊,那么接着下,久久,就是用下法时间长了些,给搞的胃气衰败,病邪入阴了。

“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这个详述了一下黑疸的证候。面目青黑,心中像空腹吃了大蒜,疼热烦闷。大便黑,是瘀血。皮肤爪之不仁,是血虚不养。其脉浮弱,是津液阳气损伤。下法久了,伤津液,伤胃气,上焦的实邪要往下侵入。这样就造成了津血亏虚而痹阻,血痹。实邪也有,虚寒也在,这是太阴?厥阴啊。转为黑疸,要有发热恶寒的。和女劳疸一个道理,原因不同。

16.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从这条开始讲黄疸的治疗了。这条是谷疸的治疗。这条的治疗有问题啊,等一会讲到了再谈一些看法。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谷疸,寒热不食。胡老说是恶寒发热,是错误的。恶寒发热的话,就是属于太阳病或者阳明少阴合病了。这个寒热,指的是阳明热,太阴有寒,是寒热错杂。不食,是饥饿而不能多吃。因为阳明热能消谷善饥,太阴虚寒水饮,就不敢多吃,吃了,轻的就发胀不消化,重的,就要水饮合并食积上逆而晕眩。同时,也要心胸闷胀不安,难受得很。这是湿热食积互结,加上小便不利,水湿不能太排出,就要发黄。

他说,用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栀子、大黄这三个药,都是针对阳明实证的,都是苦寒药。那么,太阴问题怎么办?我们看看前面条文里的一句话: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风寒相搏,谷气不消,食谷即眩,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这个方子是治疗酒疸的,酒疸就是治阳明。酒疸的那个水湿,充其量只能说是系太阴,不明显,可以不考虑。而这个谷疸,还有明显的太阴参与。这个方子啊,要加上个方子复方才行,加什么方子?考考你们。有小便不利,有太阴水饮上逆……五苓散啊。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猪苓,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

泽泻,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是不是很合拍?茵陈专去湿热黄疸,栀子清湿热解烦,大黄去食积。两方合起来面面俱到。食积的阳明热,水饮的太阴寒,水湿不化的小便不利,都解决了。担心过寒,才用白术和桂枝来克制。茵陈蒿汤要加上五苓散,才能够:“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这一条,有人用过之后说得很难听啊。说黄疸是解决了不少,可是病人腹胀的厉害,下利不止,更加上呕恶,畏寒。最后骂金匮。这条一定要修正过来。

17.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

硝石 矾石(烧,各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这条就是论黑疸和女劳疸关系的。对于黑疸和女劳疸,前面都已经根据这条细讲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治疗呢,他很简单,用了硝石矾石散。

硝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矾石,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黑疸,女劳疸,都是厥阴滞证血瘀。寒热错杂而虚弱。他这个方子,可以去痞满烦闷,逐瘀。力量不足以伤正气,还有大麦养胃气,可以使湿热瘀血从二便排出。

神农的矾石,前人考证就是白矾。按一般看法,肝硬化的病很难治疗,方子也要十分复杂,可是他这个治疗反而精辟简单,直接针对利湿热和血瘀。硝石有泻,矾石(枯矾)有收。火烧,就性温了。所以是一寒一温,一泻一敛,就是对寒热错杂而来的,这个方子太精了。这个方子,一般的虚劳黄疸都可以用,对早期肝硬化进行短期应用,去黄很灵,但是肝硬化腹水严重的,还是不行的,只能减轻症状。可以治疗肾和胆结石,配合猪苓汤或者小柴胡汤使用。

学生:治疗结石的不是朴消(芒硝之粗制品)吗?

其实我喜欢用硝石,一样的。《本经》《凡录》:朴硝、硝石虽分两种,而气味主治略同,后人辨论纷然,究无定指。我喜欢原汁原味的药,白术、泽泻我都用生的。

18. 湿疸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黑黄,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小腹满者,矾石滑石散急下之,亦治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

矾石滑石散

矾石 滑石(各五两)

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服方寸匕,先食服之日三,便利如血者已。当汗出瘥。(千金)

湿疸,这个名词是后世给起的,越搞越复杂。黄疸,本就是有湿饮。因此这个名词,实在是多此一举。这个黄疸,总的来分,有这么几种:①黄疸;②谷疸;③酒疸;④女劳疸;⑤黑疸。这一条,说的就是女劳疸或者黑疸。这个方子专门就是解决少腹腹满而小便不正常、有瘀血的黑疸。这条就不讲解了,17条已经说得够细了。

19. 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酒疸,是阳明实热与水饮结于心下,蒸蒸而黄。因此体现出一些痞证来。“心中懊,或热痛”。治疗要泻热祛湿除烦。

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炮,皶鼻,白赖,赤癞,创疡。

枳实,味(酸)、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栀子除烦,清阳明热烦懊。枳实,内除痞结,外清湿热。大黄,泻阳明实邪的。三味药是酸苦的配伍,酸苦除烦啊。这个方子含有栀子豉汤和承气汤的意味,配伍的很巧妙,很有经方的特点和气象啊。豆豉味酸,也是解烦的,还有解表的作用。

20. 治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是酒疸者方。

茯苓 茵陈 干姜(各一两) 白术(熬) 枳实(各三十铢) 半夏 杏仁(各十八铢) 甘遂(六铢) 蜀椒(十二铢) 当归(十二铢)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以小便利为度。(千金)

(《翼方》加黄连一两,大黄十八铢,名茵陈丸,治黑疸,身体暗黑小便涩)

“治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这太像肝硬化的症状了。心下纵横坚,有脏结的味道,说明病情很深入复杂,反正厥阴病都这个德性。

他说是酒疸,但是已经有变证了。“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这20条的所谓酒疸,变证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该用吐法,结果给误下了。一个是病情加重,内传入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