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69

第69章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6)

第九章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6)

26.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这是第12条的对治方子。津液丢失太多,脱阳了,真阳外越。这个时候,就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用不用人参,要看是否口渴。经方里面回阳救逆的,一般就是四逆汤,不用人参。用人参的理念,是时方理念,并且那个人参,是指的东北山参。经方的人参,指的是党参,有凉性,是养津液的。现在因为人工种植,疗效差的远了。而东北人工种植的山参,疗效反而可以替代党参。阳气欲脱,温阳还来不及,用凉性的人参干什么?

学生:人参是党参?

汉代使用的人参,是上党人参。简称党参。东北的山参,叫辽人参。人工种植后,叫园参。生的,叫白人参,又叫生晒参。疗效和野生党参一样。因此,用白人参代人工种植的党参。也就是说,党参已经没疗效了,要用白人参才行。

对于危证,一定要辨清寒热的真假。搞错了,就出事故。

27.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要注意,不要见到呕吐和发热,就一概用小柴胡汤。要方证相应才行。这条说的就是少阳病的呕吐。呕吐、发热,起码还要见到两项少阳提纲症状才可以。仲景是不愿意啰嗦,给简略了而已,不要不求甚解。

28.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

半夏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这是典型的太阴病,水饮上逆。干姜温中化饮,止呕。半夏降逆止呕去水饮。方子简单,疗效不错。

29.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这种情况是最难受的,要吐吐不出,阵阵上逆而干哕,难受的六神无主。是胃中停有水饮的证候。喝醉过酒的人,都感受过。以后喝酒的时候,先预备上一付。

这个方子,也是小半夏汤的变方,专门止呕降逆的。

30.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是不但干呕,还要感到胃里胀闷胀气而上逆。手足厥者,是说手脚发凉的厉害些。还是有寒啊,中焦虚寒则胀满,同时夹带水饮。

生姜,止呕养胃驱寒。

橘子皮,也叫陈皮。辛苦温,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口臭,下气通神。

这个药,理气最好。但是,用量不能太小,否则无效。一般不能少于50克。凡是胸中和胃肠气滞,用了很灵。这个药,温太阴,大量用,也利阳明瘀滞。因此,它是太阴、厥阴药。理气顺气破气,不伤正气,还开胃。是个好东西。

半夏生姜汤,是对水饮的。橘皮生姜汤,是对虚寒气滞上逆的。这也是个太阴病的方子。

31.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哕逆,从方子上看,病情是很重的。严重了,不能自止,如呃逆一样。

从方子上看,是正气不足,津液亏虚。同时还有寒热错杂,气滞而冲逆的厉害。津液不足,要有属阳明的热出现,同时,还有太阴的虚寒气滞。这个方证,该定位为厥阴病。挺复杂的。“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就是气上撞的厉害,寒热虚实错杂。

橘皮用了二斤,480克,我们用320克就行。大量用,有通便作用,泻出滞气。同时还温散寒饮,助消化。气胸的,就要用大量橘子皮。

竹茹,性微寒,味甘。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竹茹,是阳明、厥阴药。能清热,治呕哕,除烦。

人参、生姜、大枣,养津液胃气,止呕降逆。

下利

1.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这条,他说的六腑和五藏名词,就是个代称。六腑代表外表,五藏代表里面。这是读仲景书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因此我们一再强调,理论概念,一定不要和医经的藏腑体系混淆。经方的“藏腑”名词,可以代表表里、寒热。和“阴阳”的抽象概念是一样的。

这条说的这个“气”,是指真阳说的。在表的真阳不足了,要四肢逆冷,寒气上逆。脚缩,是“脚挛急”“难以屈伸”的意思。就是一个少阴病的范畴。比如,《伤寒》第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大汗而在表的阳欲绝。

五脏气绝于内,是说在里的真阳欲绝,就要下利不止,严重了,就要亡血、亡津液,手脚不但要逆冷,还要因不得津血所养而痿软不用。这是太阴病的范畴。他这条就是在告诉我们,遇到下利者,首先要从虚寒来考虑。

2. 脉滑,按之虚绝者,其人必下利。(脉经)

脉滑,是有实邪,重按之则虚弱,按不到了,是里虚的厉害。这个脉,多见于湿热下利,属于阳明太阴合病。

3.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腹泻,脉沉弦。沉脉主里,弦脉,主寒饮疼痛,会出现“下重”,就是里急后重,肚子疼,总有便不干净的感觉,越拉越疼。胡老说,要有热来参与才能“里急后重”,这是不严谨的。寒证也有这个情况,不要被误导。

脉大,就是脉长而宽,跳的比较有力,是代表病邪还很盛,因此,下利不止。如果是脉出现了微弱,就是比较缓和的意思,并且还跳得快一些,数脉嘛,就是要好了,就不会继续拉的没完了。

“虽发热不死。”这句话有意思。要结合脉象看才行。脉象缓和而发热,是胃气恢复的表现,毕竟是伤了津液,要有热的。要是脉象洪大而发热,怕是要亡阳了。

4.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这条就是对上面发热的解释。病人腹泻,出现了口渴,微微发热,是津液被伤的表现,脉弱,是病邪已去了,会不药自愈。

5.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这条,也是上两条的补充,要参看。下利,脉数有热,微微汗出,是胃气恢复的表现,会马上痊愈。如果脉紧有力,是病邪继续存在,还没好,要有变化的表现。

6.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数,伤津液,胃气要恢复,就会口渴的,少饮之,胃气和,就痊愈了。如果还是不好,脉紧而不弱,是热邪很盛了,要灼伤脉络,会便血的。发热,汗出、口渴、脉数,脉要和缓而有弱象,才是痊愈指征。如果下利不止而出现发热等,脉不和缓,脉象紧数,就是病情变化了,要便血了。

7.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脉数,寸脉浮,是热象很盛,尺脉细弱而数,是下焦津血被伤的征兆,要便血了。尺脉的不足脉,都是下焦津血不足的表现,脉数,是津血灼伤,脉迟,是津血虚寒不足。

8.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这条,要和上几条鉴别。这是葛根汤证,会兼有表证的,太阳阳明合病,湿热利。一旦发热汗出了,湿邪会随汗而解。

9.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这条啊,我们在《伤寒》里没有细讲,今天细讲一下。下利,脉沉迟,是里有虚寒水饮,因此,下利清谷,都是不消化的东西。这个呢,可以看成是典型的太阴病。

“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必郁冒,汗出而解。”这句,是说的表证,属于伤寒证。太阳伤寒的机会多。《伤寒》48条说:“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郁冒,就是心烦头晕,坐卧不安。外有太阳伤寒不解,内有虚寒水饮下利,阳气内不得温煦,外不得发越,阴阳气机不能和调了,被郁在上焦,就要郁冒,在肌表,就要面赤发热。这个,要和真阳外越进行区别。这个是阴阳不和,阳气被阴寒内外夹攻逼迫造成的。

“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机体要寻求个自我调节,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转化,要有个短暂的适应阶段,就会出现“微厥”,就是眩晕,全身内外不适。其面戴阳,是指面部发红,阳气被郁阻了。下虚,是说中下焦的里虚寒水饮。处于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这么个状况。这不是阴阳离绝状况,没到那个地步,还可以恢复的。

这个的治疗,就要理中汤配合麻黄汤或者桂枝汤了。这个该是太阳太阴合病。

10.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晬(醉音),本意是指周岁的意思,在这里指一天。下利后,脉微欲绝,手足逆冷了,这近乎亡阳欲绝的死证了。可是,过了一天,脉恢复了,手足也暖了。这是阴阳相争的厥热交替,阳气返回了,没有危险了。如果一天了,过了24小时,这气血在体内巡行一周了,脉还是不恢复,还是厥冷,阳气是一定绝了,必死。

下利篇的条文,和《伤寒》厥阴篇的条文都是重复的。因此,伤寒的条文,还需要再删减,需要净化。本来是一本书,搞出许多重复,没有必要。这个工作看着简单,做起来复杂。

11.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手足逆冷,”还连脉都难以摸到了。用火灸来回阳,也不行,还是冷,脉也还是照样不出,还出现微喘气逆,是阳气脱了,必是死证。

少阴脉,太溪穴附近的脉,主阴。趺阳脉,足背的脉,主阳气。趺阳脉跳动的力量要强过少阴脉才行,表明为负阳而抱阴的阴阳调和,如果反过来的话,就是阴阳离绝了。

这条就是腹泻过度了,脱阳亡血、亡津液了。是个少阴病,通脉四逆汤怕是也不管事了。对于下利急危重症,用大灸罐温灸神阙,效果迅速。如果温灸了还不回阳,真的是不行了。

12. 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