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08

第8章 六纲六病时相 (1)

(四)六纲六病时相 (1)

三阴三阳在经络、六气、六纲上,按照各自的分类不同,也各有不同的独特时相,这个时相,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在经络的六经上,时相是按照开阖枢的顺序排的,即《素问·热论篇》的一日巨阳(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病从太阳经开始,一日传一经,第六日传到厥阴而传尽,从第七天开始,又从太阳经开始,逐渐按顺序逐日衰减而痊愈。这个说法,不过是一种理论而已,实际并非如此。

在经络的十二经上,则是按照十二经的时辰顺序流注,或是十天干月份的顺序流注。在针灸的择日择时治疗上,具有一些指导意义。

在六气理论上,则是将三阴三阳分别赋予五行属性,并以相生的顺序排列: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在时相上,是从每年的大寒节气开始,按二十四节气顺序配属六气,并参以五行生克时相,用以预测气候与疾病的关系,乃至于指导辨证治疗。

那么,在六纲的六类疾病上,又是什么样的时相顺序呢?我们来简单地概述一下。

《伤寒论》提出了六病欲解时的概念,相关条文如下: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三阴三阳欲解时的顺序,是从平旦寅时的少阳开始,由三阳的少阳(半表里)—太阳(表)—阳明(里),接着,进入了三阴的太阴(里)—少阴(表)—厥阴(半表里),之后,又进入三阳的少阳(枢),完成一个昼夜时序循环。

按照现在的时间排列,就是:少阳(3: 00~9: 00)—太阳(9: 00~15: 00)—阳明(15: 00~21: 00)—太阴(21: 00~3: 00)—少阴(23: 00~5: 00)—厥阴(1: 00~7: 00)。这个时序排列,也就是由三阳的枢—开—合,到三阴的开—合—枢为终止的这个顺序来排的。和六气、经络六经的排法,是绝对不同的,不能彼此混淆。

三阴三阳的六纲病欲解时,每纲各占3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6个小时。其中,三阳欲解时,共计9个时辰,时辰相对独立,各不相交。而三阴欲解时,共计5个时辰,相邻两纲之间有2个时辰共用,则彼此相交。丑时(1: 00~3: 00)是三阴的共有欲解时,寅(3: 00~5: 00)、卯(5: 00~7: 00)两个时辰,是少阳和厥阴两纲病的欲解时。

书上为什么这样来排列呢?道理在哪呢?我们先从三阴三阳“本时相”来说起。

六纲疾病的欲解时,并非为三阴三阳的“本时相”,三阴三阳本时相,最早记载于《脉经·扁鹊阴阳脉法》里,他是这样说的:“平旦曰太阳,日中见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他的这个“本时相”的配属时序,是有问题的,下午的“晡时”不该是少阳,少阳时,是由阴出阳的时辰,也就是早晨太阳寅时前后的时辰,与太阳时是相交的。因此,这个三阳的本时相该是这样的顺序:少阳—太阳—阳明。三阴时,也有问题,按照《伤寒》的欲解时的顺序,少阴和太阴的位置要对换过来才对,也就是: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

三阴三阳时,由于应用的时代过于久远,已经无法进行考证,况且,从《脉经·扁鹊阴阳脉法》对三阴三阳时和三阴三阳月的配属对比上看,顺序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因此,我们怀疑这是错简问题,因为,《脉经》的原文,本身就有多处的错简。也只有这样的修正,才能符合《伤寒》“欲解时”的排序问题。

因此,我们对三阴三阳时的“本时相”,按照《伤寒》“欲解时”的顺序予以修正:

平旦寅时起到辰时,为太阳,太阳病中风证有个阳旦汤(桂枝汤),这也是太阳时为平旦的佐证。该时主阳气生发,为一日之春,有病多为表阳证,要用汗法治疗,《脉经》曰:“大法,春夏宜发汗。”而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为一日之夏,应阳明的实热。到了下午和晚上,也就是申-戌(15: 00~21: 00)时,天气逐渐转寒,为一日之秋,应太阴的虚寒。

半夜呢,为一日之冬,阴中涵阳,所谓有“一阳生”,应少阴的虚寒,真阳不足。

而厥阴时呢,是交于少阴,将少阴的“一阳”之气孕育开来,交于少阳,少阳再交于太阳,完成了一个阴阳相对的交接转化。厥阴和少阳各为三阴和三阳的信使,相互联系而沟通阴阳,因此,从少阴时到太阳时,它们的时辰是连续互交。相对独立的时辰,只有三阳的阳明三个时辰(巳、午、未)和三阴的太阴三个时辰(申、酉、戌)。

因此,太阳、阳明、太阴、少阴病的表现,尤其是阳明和太阴病,较偏于单一和明确。而厥阴病和少阳病常常表现为表里、虚实、寒热夹杂并存的现象。

这里还有个含义,就是“一阳生”之后,靠厥阴和少阳的接转,来完成阳气生长收藏的生化使命。这个道理,需要大家去各自深入地感悟和领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欲解时”,解,有分解,开释的意思。意思是说,到了这个时间,疾病就会有解除和痊愈的机会。

我们知道,六纲疾病,实际是按照表里、虚实、寒热、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等来分类的。那么,一昼夜的变化,也可以分为阴阳、表里、寒热等。如白天为阳,为表、为热、为实,黑天为阴、为里、为寒、为虚。而后半夜的丑、寅、卯三个时辰,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时段。

疾病在“本时相”的时候,表现的就是典型的证候而已。“欲解时”,就是疾病在进入下一个时辰的时候,如少阳“本时相”(丑-卯)到了太阳“本时相”(寅-辰)上的时候,机体欲借助下一时相的性质,解除疾病重负。病情轻微的,可以不药而解。病情严重的,不但不解,有时甚至表现的加重一些,或者是发生传变。比如阳明病到了太阴“本时相”(申-戌)上不解,就会出现发热、谵语等加重现象。

六纲六病的欲解时,对疾病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我们还可以由“欲解时”的规律,去引申为“欲解月”,适合于对慢性病的预后做出判断。具体的运用,还要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预后方法作为参考。

四、病、证、症的关系

辨证的方法,就是先辨病,再辨证,最后辨药症而定方。病、证、症的关系是这样的,概念不要混淆。

“病”,是指六纲的特定的提纲病。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证”,是指在一纲“病”中,又根据不同的系列病情表现,分出了数种类型,我们管这种被细分出来的疾病类型,叫做“证”。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就叫太阳病伤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