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20716900000098

第98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1)

第十三章 辨儿科杂病脉证并治 (1)

小儿杂病

儿科,古称哑科。说是治疗的难度,比妇科难十倍。原因就是小儿不会说话,不能主诉病情。因此呢,全凭母亲或家属诉说病情,之后,还要由医生完全根据脉色去辨证。这个辨证难度,可想而知。

小儿脉法,与成人不同。望诊,也众说不一,后世的儿科医生,还要看小儿的食指三关来辨证。食指三关辨证,只能作为参考,不像书上说的那么神。临床,还是要注重脉法,以脉为主。

望诊呢,脏腑辨证体系有个说法,简单的把五脏分配到面部,看哪个部位颜色有异常,就定位哪个脏腑有病,这个很牵强,根本不适用。并且,也与《灵枢》的面部望诊有冲突。这个问题,我们将来讲脏腑辨证体系的时候,再去细论。

小儿面部望诊,和成人是一样的。红主热,青主疼痛、惊吓。淡红有虚热,黄色主湿,白色主虚寒。仲景曰:“鼻头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白者无血,色黄者胸上有寒,色赤者为风,色青者为痛,色鲜明者有留饮。”仲景的这个望诊法,是精华,几句话就都涵盖了。小儿的望诊,还有两处要重点看。一个是鼻梁,一个是两颧。鼻梁山根部位有青色的血管,老百姓叫做“青筋”,这是受了惊吓。两个颧骨赤红,这是阳明有内热。一着凉就感冒、咳嗽、发高烧。平时多大便干燥。

小儿,后世医家有个说法,叫做稚阴稚阳之体。形容气血骨肉和脏腑十分娇嫩。脏腑理论认为,小儿肝常旺,肺常虚,脾常不足。实际上,也不是这样的。不要被这个观点给束缚住。小儿,稍有不如意,就要哭闹,这个不能就说他肝火旺。有很多的惊风抽搐,也并不是肝旺生风导致的。小儿刚出生,与外界环境,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时常外感,防御能力不行,但是,这也是个锻炼和适应的过程。你也不能把这个定性为肺常虚。小儿不知饥饱,喂养不当,会伤脾胃。有的是水泻不止,有的是食积化热,这也不能说他脾常不足。有很多儿科中医,就抓住这个说法不放,说是“小儿之患,非肝即脾”,这个太武断。真的是不如六纲辨证严谨。我们六纲辨证,不搞武断,我们整体辨证分析。小儿的用药,因为机体娇嫩,辨证准确,用药就灵,痊愈的也迅速。

小儿服汤药困难,他嫌乎苦。因此,儿科的药物,多取牛黄、麝香、羚羊角以及巴豆等性味强烈的药,制成丹丸,服用简便,疗效迅速。还有的,做成汤剂,进行洗浴。

小儿生死脉证

小儿病,主要就是下列几种病。惊痫、外感、咳嗽、腹泻下利、痞结胀满的疳积以及一些外科杂病。我们先来看看《脉经》对小儿脉法的描述。

1.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脉经)

看小儿脉,要用你的大拇指,一指定三关。你不能去像看成人一样,去定寸关尺,你没那个本事。仲景先师,也没那个本事。小儿脉,要看整体脉象。就是看浮、沉、虚、实、迟、数,以这个为总纲。小儿的脉,比成人的脉跳得快多了。你一个呼吸,他的脉要跳八次。一息八至,这是正常的。再快点,一息九至,就不正常了,有毛病了。要是十至,这个病就不轻了。正常情况下,脉跳得快,主热。但是要注意,小儿方面,不一定脉数了就都是热,这个要和成人有分别。你要这样去考虑,脉数了,这是不健康了。要结合病情,去分析寒热。他身上不舒服,乱哭乱闹,心率肯定加快。因此,不要大意和武断的认为,这是有热了。

2.诊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为风痫,沉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气。(脉经)

小儿脉,多见雀斗。什么意思?不稳定,一会快,一会慢的,像那个麻雀啄食。不要分寸关尺,要以整体脉象为主。一个大拇指就盖住他的三部了。要是看到脉象紧而有力,这是惊痫抽搐,痉风。见到脉象沉,这是消化不好,食积了。脉象弦而急躁,叫做“客忤”。什么叫做客忤?就是突然听见大的响动,或者看见了异物,或者突然见到从外而来的生人,身上带了寒气或者别的什么能引起疾病的物质,就会惊吓啼哭,吐泻抽搐等。

学生:那食指的风气命三关呢?有什么诊断作用呢?

食指三关辨证,只能作为参考,不像书上说的那么神。那个风气命三关,就是看颜色。紫的是热,红的是虚热,淡白的是寒,不是太准确。说是到了命关就危险,这个说法,要存疑的。为什么要看食指?我看中指可以吗?它这个理论,是难以说清的。

左颧骨红,是肝火,右颧骨红,是肺热,前额红,是心火。下颌红,是肾热,鼻子红,是脾胃火,这个都太不靠谱。五行家的臆断。糟粕,就要扔掉,不要吝啬。

3.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者,脉乱无苦也。(脉经)

小儿到了一个发育阶段,就要出现发热脉数而脉率不稳,发热还不出汗,不喜欢吃东西,吃了随之就吐。同时,不见别的痛苦,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是有病了,去乱治。这个特殊的生理现象,如今是都没听说过,都以为是有病了,怎么隔一段时期就闹病?快去找西医看看,打两针退烧药吧!这就坏了。给孩子将来留什么隐患,谁都难说。孩子的这种生理现象,中医叫做“变蒸”。什么意思?就像那个蛇,定期蜕皮。不蜕皮,怎么长大?

4. 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脉经)

脉沉数,这是里热,在脏腑,是阳明里实,在肢体上,就要蒸蒸发热。骨节间,指的也是肢体深部的热。其实就是阳明热。小孩热的难受,就喜欢接触凉东西。“欲以腹按冷清也”,这是倒装句,和英语似的。顺过来,就是:欲以冷清按腹也。喜欢往凉快的地方睡卧,甚至蹬被,扬手掷足,喜欢露着肚子。

5. 小儿大便赤,青瓣,飧泻,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脉经)

小儿大便溏泻赤热的,或者拉的都是没消化的奶瓣子,或者溏泻如水,脉弱小,不强盛粗大,手足逆冷,这是病在三阴,不太好治。要是脉小弱,但是手足温暖,没事,阳气不伤,好治疗。

6. 小儿病困,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脉经)

小儿患病持久而困顿加重,全身汗出如水珠,附在皮肤上,不流淌,就像成人重病脱阳的汗出如油珠。这是死证,脱阳的征兆。

7. 小儿病,其头毛皆上逆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瘛痛。(脉经)

小儿患病,久了,头上的毛发不捋顺,而是戗毛戗刺的,这是气血神气衰败的征象,是个死证。就像那个小猫,刚洗完澡那样。小儿如果耳后青筋明显的,这个孩子一定是有局部疼痛或者抽搐不安。这属于风邪的一种。见到这个,治疗上,要首先刺破耳后青脉放血,否则,服药影响疗效。

8. 小儿病而囟陷入,其口唇干,目皮反,口中出气冷,足与头相抵,卧不举身,手足四肢垂,其卧正直如得缚,其掌中冷,皆死。至十日,不可复治之。(脉经)

病久了,那个囟门,就是头囟,塌陷下去了,这是津液气血不足了。还见到口唇干燥暴皮,眼皮反,就是指不能闭目而眼球上翻,口中呼出的气冷凉。足与头相抵,就是抽风,角弓反张。或者,躺在那里不能翻身,四肢垂弱,就像用绳子捆住了一样,双手一摸冰凉。这些,都是死证。尤其是持续10天左右的,就救不过来了。他说的这两种情况,一个表现的躁动,一个表现的安静,所谓的阴脱阳脱而已。

小儿生成变蒸并治

1. 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小品方)

六岁以上为小,十六以上为少年,三十以上为壮年,五十以上为老年。古人是这样分的,如今不适用了。古人把六岁以下的,称为婴儿。之所以难治,就是他不会主诉,辨证的依据太少,不好掌握。

中古,有个叫巫妨的,是尧帝的大臣,善医术,写了一本《颅囟经》,书中专讲小儿的疾病治疗和生死判断,因此,才有了小儿的辨证治疗方法。这本书,怀疑是后人伪作。据说,宋人钱乙的理论,源于这本书。《宋史·方技传》载,钱乙始以《颅囟经》著名,召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钱乙的儿科理论,是脏腑辨证体系,我们将来要细讲的。

2.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必有不平之处。(千金)

小儿出生后,还需要一周岁之内,初步发育长成。他上面说的时间,都是大概的时间,或者早个十几天,或者晚个1个月的,并不是必须到那天就才行。

发育60多天,能识别人物,会和你笑,也会咳嗽了。100天,任脉发育好了,肚子肌肉有力了,可以翻身了。180天,坐骨、骶骨发育了,可以坐着了。210天,手掌骨骼发育,能爬了。300天,髌骨发育好了,能站立。360天,一周岁,膝关节发育好了,就可以走路了。如果到了时间,迟迟还不发育,这个孩子,肯定是哪里有毛病了,要抓紧看医生。

3.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千金)

小儿生后,要发育生长,一般以三十二天前后,作为一个发育周期,要十个周期,三百二十天,初步长成,之后,还要经过一百二十八天的发育,才彻底完备。动物发育,都要经过蜕变过程。蛇、蚕、蝉,都要蜕皮。小儿呢,也要这样的,也就是人们的俗话说的“脱胎换骨”的过程。到了发育周期,就要有些机体反应。变蒸,变,是反应轻微,蒸,是反应强烈。要发热、咳喘等。这都是正常反应啊!不懂,就乱治,将来后果难料啊。难怪现在的人怪病、重病多,和这个有直接关系。

即使长大成人了,7岁以后,还要每9年有个机体代谢周期。到了那个周期,没病的,也要有类似“变蒸”的反应,书中叫做“三虚”之一。这个时期,气血紊乱,感受病邪,就是重病,搞不好有生命危险。《内经》不是说过吗?先立其年,就是指这个说的。不是指“运气”说的。

360天,十变五小蒸。之后,是每64天一大蒸,要有三次。大蒸,就是反应更剧烈!变蒸,是蜕变反应,脱胎换骨,要把“脱”下来的东西排出去,机体也要适应新的内部环境。这个时候,出现反应,很正常,你这个时候给乱治疗,打乱了这个自然规律,扰乱了内环境,将来的身体,绝对会受到不良影响。那个“免疫力”绝对受影响,识别能力就差远了。

一些朋友常问我,孩子怎么突然又发烧了?我问孩子多大了,然后问问具体症状,就告诉他,正常,是发育阶段应该有的,多喝水就行。结果,几天就好了。我们这里的西医儿科医生,也是这样,2周岁以里的孩子发烧,尤其自己的孩子,只要不到40℃,是不给用药的。别人的孩子发烧,来打针,你不给打都不行,家长不愿意。这个知识,要对外宣传一下。

4. 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变者,易也。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变每毕,即情性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腑脏智意故也。何谓三十二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遍。亦曰一蒸。骨之余气,自脑分入龈中,作三十二齿。而齿牙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长二十八齿,以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也。凡一周遍,乃发虚热,诸病如是。十周则小蒸毕也。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小儿药证直诀)

这个,都能看懂。变蒸,就是生长发育,到时会见发热汗出等,每变一次,性格和智识就更进一步,能看出明显变化。老人常说,孩子得一次病,就懂事一点。他这条,很有意思。说变蒸,也是骨骼发育。以32为基数,牙为骨的余气,因此,最终要长32颗牙齿。长不到32颗牙,就说明变蒸的不到位,意味着没发育好。

这样的情况,我们经过临床初步观察,一般的都会遗留下一些“胎毒”,以后在身体虚的时候,或者到了虚年周期,会发作出来。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观察和统计。

5. 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余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脱齿者,如花之易苗。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日相合也,年壮而视齿方明。(小儿药证直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