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20717000000036

第36章

第三章

三、妇科用药

(一)理气剂

养血舒肝

81.妇科十味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醋炙)、白术、白芍、大枣、熟地黄、赤芍及甘草等,具有养血舒肝、调经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经前乳胀痛、烦躁及食欲缺乏等。口服片剂,每片0.3g,一次4片,一日3次。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活血化瘀

82.益母草膏 (颗粒、胶囊、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经闭、痛经、月经量少、产后瘀血、腹痛以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旧不全、月经不调等。口服膏剂一次10g,一日1或2次;颗粒剂一次15g,一日1或2次,温开水冲服;胶囊剂每粒0.35g,一次4粒,一日1~3次;片剂每片0.25g,一次3或4片,一日2或3次;流浸膏剂一次5~10ml,一日3次。孕妇禁用,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心悸、疲乏无力等不宜用。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二)清热剂

清热除湿

83.妇科千金片 (胶囊)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当归、党参、千金拔、金樱子根、鸡血藤、穿心莲、两面针及十大功劳叶等,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带下过多、赤白相杂或黄色如脓、有臭味等白带下病,也用于湿热下注、气血不足病及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口服片剂每片0.32g,一次6片,一日3次;胶囊剂每粒0.4g,一次2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三)扶正剂

养血理气

84.艾附暖宫丸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香附、艾叶炭、当归、吴茱萸、肉桂、白芍、川芎、续断、地黄和黄芪等,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之功效,适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及腰酸带下等。口服小蜜丸,一次9g,一日2或3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或3次,温开水送服。

益气养血

85.八珍益母丸 (胶囊)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益母草、当归、白术、党参、茯苓、白芍、川芎、熟地及甘草等,具有补气血、调月经之功效,适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等。口服小蜜丸,一次6g,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86.乌鸡白凤丸 (胶囊、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乌鸡、制鳖甲、煅牡蛎、鹿角胶、人参、桑螵蛸、当归、黄芪、天冬、香附、地黄、熟地、川芎、银柴胡、丹参、芡实、鹿角霜及山药等,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小腹冷痛、体弱乏力、白带量多及腰腿酸软等。口服大蜜丸每丸9g,一次1丸,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胶囊剂每粒0.3g,一次2或3粒,一日3次;片剂每片0.5g,一次2片,一日2次。孕妇忌服,感冒时不宜服用,经行有块伴腹痛病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用。治疗痛经宜在经前3~5日开始服药,连服1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滋阴安神

87.更年安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地黄、麦冬、玄参、茯苓、泽泻、仙茅酒、磁石、牡丹皮、珍珠母、钩藤、五味子、首乌藤、制何首乌及浮小麦等,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之功效,适用于更年期出现的潮热出汗、眩晕、耳鸣、失眠、烦躁不安、血压不稳等症。口服片剂一次6片,一日2或3次。感冒时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四)散结剂

88.乳癖消片 (胶囊、颗粒)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鹿角、蒲公英、昆布、鸡血藤、海藻、玄参及红花等,具有清热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适用乳癖结块、乳痈初起、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等。口服片剂每片0.67g,一次3片,一日3次;胶囊剂每粒0.32g,一次5或6粒,一日1~3次;颗粒剂一次8g,一日3次。孕妇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