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安全用药心中有数
20717100000018

第18章 西药治疗 (2)

(1)西药治疗 (2)

(2)自我调节的方法:第一,要了解自身的睡眠周期。选择最适合的睡眠时间及方式,以养成规律性的生理时钟。第二,每天做中等量的运动,但不要晚上做。第三,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果有条件,每晚临睡前洗个热水澡,以帮助自己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第四,按摩也可以促进睡眠。

4. 合理选择安眠药 对于不同类型的失眠症,选用不同的药物品种。

(1)对轻度失眠者,可用******、氯氮(利眠宁)、氯美扎酮、甲丙氨酯,以及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安神补心丹等。

(2)对入睡困难的失眠者,给予催眠作用快、持续时间短的药物。如司可巴比妥、********、******、唑吡坦片、咪达唑仑等。睡前15~20 分钟服用,服用后可使病人很快入睡,且第2天起床没有酒醉感。

(3)对持续睡眠困难、睡眠质量下降者:可选用短效或中效类药物,这类药物半衰期稍长,为6~8小时,如艾司唑仑、唑吡酮、劳拉西泮等;服用后能加深慢波睡眠并缩短入睡时间。

(4)对早晨早醒者:可选用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硝西泮、水化氯醛等,以延长总的睡眠时间。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一般用药1~2周即应减量。

5. 安眠药用药原则

(1)从小剂量开始: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的睡眠。Hollister推荐的一种判断合适催眠剂量的方法,就寝前2小时服1次药,出现其中之一的情况就认为剂量合适:① 睡前略感睡意;② 睡得比平常舒服、踏实些;③ 次日醒得比平常晚些,或在平常起时被叫醒仍有未睡足感或不清醒的感觉。恰当的剂量一般至少使患者每晚能睡上7小时。

(2)间断性用药:对必须长期服催眠药的慢性失眠者,最好采用间断服药法,如双休日的周五、周六晚服药1或2次,其他时间不服药,这样可以避免药物耐受的产生,患者可得到每周至少一两晚充分的睡眠,基本上可以消除失眠的不良影响。

(3)逐渐停药:对长期使用安眠药物形成药物依赖性者,为防止停药反应,使失眠加重,应逐渐停药。其方法是每周撤除1/4剂量,如出现撤药反应,再恢复至上一次的剂量,维持1~2周后,再行撤药。

(4)短期失眠使用安眠药不超过3周,安眠药可选用短效的,睡眠改善1~2夜后应间断用药,停药应有计划,以防反跳。长期失眠患者使用安眠药只是一种辅助性治疗,解决失眠的病因是治疗重点,一般可间断使用长效安眠药。

6. 特殊人群用药

(1)老年人:老年人是使用安眠药的主要人群,如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不良反应一旦产生,会比成年人更严重,而且老年人更易产生依赖性,因此老年人经常服用镇静催眠药是不合理的。老年人如果必须使用镇静催眠药,就应选用最小有效量,减少剂量过大、用药时间长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第1天服药后是否导致次日清晨醒后仍有药物延续作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尤其是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

(3)儿童:除偶尔用于治疗儿童夜惊和梦游症之外,其他情况则一般不用。

(4)驾驶员和机器操纵者:服药期间不可驾驶车辆和操纵机器,以免发生意外。

7. 安眠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安眠药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困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走路不稳等。至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昏迷、抽搐、震颤等,主要是由于过量服药或长期大量服药后突然停药所引起,一般按医师处方服药者不会发生。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1)宿醉现象:几乎所有的催眠药都存在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苯二氮类催眠药,比如******、艾司唑仑等。宿醉现象就是患者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涨,无法集中注意力,时间久了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一般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宿醉现象最让人为难。这部分人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他新型的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等。

(2)噩梦连连: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服用后可能做噩梦,发生率约为10%。这让患者睡不安稳,失去了服药的意义。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即使同属于苯二氮类的安眠药,患者对其反应性也不尽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服用******后做噩梦,换用其他同类安眠药,比如换用艾司唑仑等,可能噩梦现象就会有所缓解。

(3)戒断反应:因为会产生依赖性,安眠药属于国家二类精神药品。现在病人最害怕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成瘾性。药物成瘾在医学上称为药物依赖。药物依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理依赖,另一种是躯体依赖。前者指只要有药就行,心理上立刻就平静下来,不需要增加剂量和次数;后者指服药剂量和次数越来越多,否则躯体和精神上都会发生严重反应,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被称为戒断反应,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为防止戒断反应,第一,失眠症状好转后,不能骤然停药。一般来说,服药剂量较小、每晚只服1片的患者,可以马上停药;每天服药超过2片以上的患者,要逐渐减量。第二,目前来说,选择一些新型催眠药,如佐匹克隆等,成瘾性要小一些。

(4)老年痴呆:长期服用催眠药,可能会带来一个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解决方案如下:服催眠药不要超过2周,停药期间,应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疗法,建立“我本来可以不需要安眠药就能睡好”的信念,这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很多人错误地认识睡眠,认为一定要睡足7~8个小时才算正常,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这是正常现象,不要焦虑,更不要动辄求助于催眠药,因为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危害可能会大过失眠本身。

附:常用的安眠药

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苯二氮类

如******(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

******:催眠量为5~10毫克,睡前服。老年患者,肝、肾、呼吸功能不全者、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以及驾驶员、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硝西泮:口服易吸收,服药后15~30分钟可入睡,维持睡眠达6~8小时。睡前服5~10毫克。老年人对本药较敏感,用量不要超过成人的一半。肺功能不全者禁用。与乙醇合用有致死的报道,故用药期间应禁酒。

艾司唑仑:服药后40分钟左右即可入睡,维持睡眠达5~8小时。睡前服1~2毫克。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吸收快,起效快,服药后15~30分钟即可起效,第2天早晨也不会出现头晕、困倦、精神不振等现象,是较理想的催眠药物;但缺点是用药后易产生清晨失眠和白天焦虑。

2. 巴比妥类

如********、司可巴比妥。

巴比妥类是最早应用的一类催眠药,它的催眠作用较强但有许多缺点,巴比妥类在体内代谢缓慢,服用催眠量的巴比妥类后,第2天早晨可出现头晕、困倦、嗜睡、精神不振等。分娩期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已不作常规镇静催眠药使用。

3. 其他类

如谷维素、唑吡坦、水合氯醛、唑吡酮等。

氯美扎酮:服后吸收迅速,15~2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6~12小时。具有一定的对抗焦虑、镇静、轻度镇痛和肌松弛的作用。一般睡前口服0.2克。

谷维素: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所致的失眠,一次1~2片,每日3次,连续数日至数十日服用。

唑吡坦: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应在临睡前服用,不宜同时饮酒。成年人的推荐剂量为每天10毫克。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可能对本品较敏感,因此推荐剂量为每天5毫克。

水合氯醛:口服后吸收快,催眠作用强且确切,入睡快。经常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安全范围小,应慎用。主要用于顽固性失眠或对其他催眠药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以10%溶液口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故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禁用。

佐匹克隆: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次数。用于各种失眠症。临睡前口服1片;老年人最初临睡时服半片,必要时1片;肝功能不全者,服半片为宜。使用本品时应绝对禁止摄入酒精饮料。

扎来普隆:适用于入眠困难的失眠症的短期治疗,成年人口服一次5~10毫克,睡前服用或入睡困难时服用。体重较轻的病人,推荐剂量为一次5毫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推荐剂量为一次5毫克。每晚只服用1次,持续用药时间限制在7~10天。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可延长扎来普隆的吸收,不要在高脂肪饮食后服用本品。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儿童禁用。

注意因病施药,合理选药。

注意短期使用,缓慢停药。

注意单一用药,避免饮酒。

注意用药方法、药物反应。

(邱清容)

十、结核病,正确服药是治疗的关键

* * * 结核病疫情形势非常严峻

* 服药“十字方针”: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

* 在结核病的化疗过程中,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 抗结核药通常采用顿服法给药

* 服用抗结核药物时禁烟酒

* 服用异烟肼时不宜食用含糖食品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其中耐多药结核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5月12日至6月2日,一名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的美国公民违反美国发出严禁该患者飞行的通告规定,从美国亚特兰大飞往法国巴黎,接着飞往希腊和意大利罗马,后从加拿大温哥华返回美国。为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有关国家发出通告,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通告,告知有关国家,加强对该患者的检疫与公众健康的防护。上述事件发生后,使我们更加意识到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对社会和大众构成的潜在威胁和恐慌。

1. 结核病流行现状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死亡居各种死因顺位的第9位;结核病死亡占结核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65.1%,是其他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2005年、2006年报道发病患者数分别为125.9万人与112.8万人,发病患者数居法定传染病之首。在结核病的死亡者中,以肺结核死亡为主,占90.2%,肺外结核占9.8%;结核病的疫情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高,比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高出2倍;全国约80%的结核患者来自于农村。我国在全球仍属高发地区。

2. 不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的危害

(1)初治病例失败率高。因从未使用过抗结核药物,结核杆菌对化疗药物敏感,另外早期活动性病变中的结核杆菌正在生长繁殖,代谢旺盛,患者抵抗力强,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故初治病例药物能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因此早期合理化疗,可以缩短传染期,达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但是如果不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使病变持续存在,结核杆菌不能被完全杀灭,病变部位有广泛纤维粘连,空洞不易愈合,致使肺组织破坏严重,造成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