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师是怎样炼成的
20717900000003

第3章 (3)

第1卷 (3)

百度里一输入肝气不足这个名词,首先跳出的条目就是:没有肝气不足的!然后解释说:肝要条达疏泄,肝气足会导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是有的,会导致心情郁郁不欢,不欲饮食……中医用词没有讲肝气不足,只讲肝阴虚或肝阴不足,肝血虚。肝阴虚或肝阴不足会出现肝阳上亢,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眩晕,目干畏光,急躁易怒等症状,肝血虚,就会血虚生风,也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这几条自然与父亲目前的情况搭不上号。

另一条则说:肝气不足病证名。又称肝气虚。指肝之精气不足的病证。《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治宜补益肝肾。——虽然有了肝气不足的说法,但症状与父亲的病情一点搭不上号。

还有一条是从肝脏的生理功能来推断肝气不足的症状的,分别从肝藏血、肝主筋、肝主疏泻来论述肝病可能出现的症状,然后在区分肝气不足、肝阳上亢和肝阴虚时,列出了肝气不足的症状,比如:肝阳上亢者,情绪急躁尚有气力,肝气不足者疲惫不堪;肝阳亢者饭后两肋下胀满,肝阴虚与肝气不足者,肋下常隐隐作痛;肝阳亢者两脚躁动不安,肝气不足与肝阴虚者两膝酸软;肝阳亢者遇事急躁处事不周,肝气不足者,遇事有心无力,肝阴虚者焦虑不安。——这几条倒是有些像了。

至于治疗肝气不足的方药则罕见,网上只见两个,方名“千金翼补肝汤”,主肝气不足,一个方药用:甘草(炙)、防风(各三两)、乌头(二两炮)、大枣(二十枚)细辛、柏子仁、茯苓(各二两)、蕤仁、肉桂(各一两);另一个方药用:甘草(炙)、黄芩、人参、肉桂(各二两),这都与贺财的用药大相径庭。

打电话问带教老师,老师沉吟半晌后说道:“肝气不足啊,好像没有这个名词,不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提过这么一句:黄芪最善补胸中大气,善补肝气。”然后就没了。

也想去问一问始作俑者贺财,可是……两次的求医经历中,柳孜致觉得贺医生待人虽然温文有礼,但在淡然的笑容中却隐然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冷意,更何况,在第一次就诊时,由于对贺的印象不太好,说的话有点冲,如果贺医生不是呆子的话,肯定对其中的意思了然,那么……虽然母亲说贺医生人不错,柳孜致还是觉得,如果贸然去问,肯定不会有什么答案。

柳孜致只向老师请一个星期的假,等第二个三副药服用完毕,再陪着父亲就诊了一次,柳孜致就回学校了。

柳孜致本是个聪慧的女子,从小到大的求学经历中,成绩一直位居前茅后来父亲患病,为了不加重家中经济负担,便就近读了世牟大学,又为了对父亲有个照应,便选择了学医——从这可看出其要强的个性。此时心中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自然食不香卧不安,先是自己继续查资料,未果,然后,还是去请教老师了。

眼下柳孜致在妇科实习,带教老师姓罗,毕业于世牟卫校,算是柳孜致的学长师姐之类的。

柳孜致等查完房开完医嘱后,窥了个老师们闲聊的空当又提起了贺财方子的事情:“……开始是人参乌梅两味药,服用了6副过后,现在人参与乌梅的分量都减了,乌梅用50克,红参10克,然后加了黄芩、黄连各10克,还有甘草6克,就这五味了。”

罗医生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习惯在用西药时,也开几个中药方,有中医功底,为人性格直爽,说话声音特响:“乌梅、红参、黄芩、黄连、甘草,这方子没听说过,你们哪位听过?治疗肝硬化的?”

办公室里有学过中医的便搭了腔:“噢?有点奇怪的处方,说说都什么症状?”妇产科那几个女医生,平时的家长里短能聊的就不少,这时换个话题,却也兴趣不减。柳孜致忙大略讲了一下父亲的病情与眼下所服用的药物。几个医生听了,各自思索,只有罗医生这时便问道:“你父亲服用药物后感觉怎么样?”

柳孜致说道:“开始只两味药物时,父亲服用后感觉不错,手脚都长了力气,后面调了方子,父亲也没说有什么不好,只说人很舒服。我开始还以为是人参的功效,可以前也服用过十全大补汤,却没这么明显的效果啊。”说话间,秀气的脸上堆满困惑。

妇产科的李大夫这时接口道:“对内科,我不是很了解,就这个病这个方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去年我在网上看了一本《思考中医》的书,是一个名医的弟子写的,里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方药做了比较深的剖析,其中提到乌梅丸这个方子时,说的是,乌梅丸之所以能顺接阴阳,是因为方中首先用了大量的乌梅,乌梅味酸,酸归肝,这方中的乌梅就能将一大队的辛热药物,比如桂枝啊,附子啊,花椒啊,细辛啊,还有大量的苦寒药物黄连啊黄柏啊,归于肝脏,然后用了个自然天气中寒热气流相遇后会下雨来作比,说是云施雨布,阴阳就此交媾,达到顺接阴阳的目的。我看那,这个贺医生的方子里用的乌梅就是这个意思,用它的酸收将人参的补气作用归于肝脏,达到补肝气的作用。”

罗医生点了点头,说道:“很有道理,这书不错,改天也去拜读一下。”

另一个张姓医生却摇头说道:“还是不大对,小柳父亲还有个症状:怕寒冷容易感冒,这明显是阳气亏虚,后面方子还加了黄连、黄芩,这不是南辕北辙嘛。”

柳孜致刚觉得罗老师似乎已经解开心中疑惑,这时听张老师这么一说,又迷惑起来:“是啊,不过我父亲以前用过温里药,却没有目前这样的效果,是不是热极生寒?”中医里关于热极生寒,是认为热到极处反而会出现寒性症状。如果是这样的话,方能解释柳孜致父亲眼前的情况,不过似乎这样解释也有不通之处。

果然那张医生又摇头说道:“不通不通,中医里的治疗原则是‘火郁发之’如果是火的话,就不该用上乌梅的酸收,而应该用白虎汤之类清热方子了。”

那李大夫在旁边思索了一会,摇着头说道:“我记得《金匮要略》里有这么一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然后补充有一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个方子里有酸有苦有甘,应该用的就是这一条了。”这李大夫看过《思考中医》一书后,对其中一些观点颇感兴趣,为此还重读了一次经典,对经典中的名句还是很熟悉的。

“我看这个解释最合理。”罗医生年近更年期,除了脸圆体胖外,性子也变得急躁,最不喜欢勾心动脑的活了,眼见有了合理的解释,便断然拍板。

柳孜致将目光转向张医生,那张医生也摇着头说道:“看来这一条最适合了,我就奇怪,你父亲食纳差,如说见肝病当先实脾,那方子中的黄芩、黄连的量未免有些过了,伤胃啊。”

“我看哪,肯定是那个贺医生的经典没学好就自己胡乱拟方,胆子贼大,这真是茅草丛里杀出个李逵。”罗医生的性子上来了,脸上的肥肉一阵颤动:“算了,我们不说他,换个话题。”

5.令人苦恼的临床

中药文献对黄芩黄连的描述是:苦寒克伐生气,脾胃虚弱、少食、便溏者不宜使用。

父亲向来饮食不佳,不说开胃健脾,至少顾护胃气应该是处方之核心要义吧,可贺医生的方子里赫然用了那么重的寒凉伐胃之品,不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让病情加重吧?

在几个带教老师讨论之后,这样的念头一直盘桓在柳孜致的心中,因为这个缘故,柳孜致几乎一天一个电话打回家,问一问父亲的情况,以及服用药物的调整方向。

每次接电话,母亲的话语中都有一种难抑的喜悦之情:“……还好啦,你父亲现在已经不再怕冷怕风了,出门时衣服比以前穿得薄多了……天气暖和的原因?不会不会,你老妈清醒着呢……吃饭啊?胃口比以前好多了,吃个两碗不成问题,还是我怕他以前一直胃口差,现在突然吃得多了恐怕不太好,就不许他吃得太多……做得好?哈哈,也不知道好不好。……也不是没有不好的症状,上次给你说过的,就是你爸在服用贺医生的药之后,晚上睡觉时火气特别大,老觉得鼻孔里发热……”

在服用寒凉清火的药物之后,没有加重畏寒怕冷的症状,这不排除是天气日渐变暖的原因,但鼻孔里竟然在服用寒凉药物之后觉得发烫——这简直难以理解,莫非父亲根本就是“真热假寒”证?

真热假寒是阳证似阴的一种症状。病本属热证,因热到极点,出现手足冰冷、脉细等假寒症状。假寒的辨证要点是:患者虽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并出现烦渴、咽干、口臭、舌苔黄干、小便黄、大便臭秽或秘结。不过,腹部胀痛、脉细而按之有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父亲可是大多没有啊。

为此,柳孜致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真热假寒的描述,好像都差不多,而对其治疗,就像妇科的张医生说的那样,“火郁发之”,用白虎汤之类的清火药可以治疗。比如《傅青主男科》上所说:“此症身外冰冷,身内火炽,发寒发热,战栗不已,乃真热反现假寒之象以欺人也,法当用三黄汤加石膏生姜,乘热饮之,再用井水以扑其心,至二三十次,内热自止,外之战栗亦若失矣,后用玄参、麦冬、白芍各二两煎汤,任其恣饮,后不再甚也。”另有《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的一案例,柳孜致印象颇为深刻:用冬天寒冷的井水给病人浇水冲凉,直到病人浑身蒸汽腾腾,热象毕露之后,再以清热养胃药物调理善后……

不过,这好像都跟贺医生的方子没多大联系,如果说贺医生对方子有过调整的话,就是在服用那个方子一段时间之后,将方子中的黄连去掉,换上杏仁6克——这跟“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根本就没一点关联嘛。

随着父亲的情况日益好转,柳孜致对中医的兴趣也变得更浓了,实习之余,或走马观花,或精读细看地翻阅了大量的中医典籍。

不过,随着视野拓宽,柳孜致心中的迷惑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迷茫了。

父亲平日或有点低咳,少量白痰,但哪个年纪大的没有点老慢支?还不至于需要用杏仁吧?

杏仁,止咳平喘药,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肝硬化用上治疗肺病的药,这很酷啊;杏仁能下气平喘,一个明显气虚的病人,却用上下气药物,这简直酷毙帅呆了。

中医到底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其实用性和神秘性都是这般的让人神往啊。

末名县与世牟市相隔并不远,坐汽车不过一小时的路程,柳孜致也曾数次回家经过“贺财中医门诊”,但却没有尝试过去问一问,探询一下答案。或许,是想亲手揭开谜底,尝一尝经过辛勤劳作后收获的喜悦?

这,有些难度吧,但贺医生能做到,我应该也能行,或许,就在一个不经意间,谜底就揭开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到时候,那种喜悦的情绪一定很让人迷醉。

日子就这样过去,不知不觉就到了毕业时间。

在等待毕业证的那段时间,柳孜致的耳边不时听到某某同学通过亲戚的联系而进了某某医院,某某同学自己到某医药公司面试而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医药代理,而某某同学说自己没关系没门路,回家准备开山立派自办诊所,而又有一些沉迷于风花雪月的同学,一方面痛感毕业在即,鸳鸯即将劳燕分飞,另一方面却加紧把握每一刻的甜蜜时光。大家或喜或忧,但对于今后的发展似乎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柳孜致这才醒觉自己竟然忘了很重要的问题——就业。

现今的形势再不是20世纪缺乏人才的年代,有句顺口溜说得好:“中专到处有,大专满地是,本科不稀罕,研究生得掂量”,国家早就不包分配了,就算高文凭,就业也是一件令人恼火的事情。

虽然柳孜致对自己三年所学颇为自负,但现实问题可不是一个自负就能解决得了的。或许那些名牌院校的学生不愁就业问题,但绝不是世牟大学这样的三流大学。

不过,柳孜致也不后悔自己没有为前程到处奔波。没关系没后台的,就算去跑,估计也是个没头苍蝇,自找没趣。学医的干的是技术活,只要手上工夫过硬,讨口饭吃应该不成问题。老人不是常说,不管是什么朝代都需要医生的嘛,可见天下没有饿死的医生。

文凭到手之后,柳孜致在家休息了三天,调整一下心情,然后就去末名县中医院去碰碰运气,没想到竟然被聘任了。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似乎谈不上。末名县中医院是一所不足八十名职工的小型医院,虽然很小,但由于效益不是很好,便有些人满为患,按说是不要进人的,赶巧今年坐门诊的有两个老医生退了下来,医院需要新血补充;另外,由于末名县地处偏僻之地,经济不发达,少有人才问津,柳孜致几乎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被聘上了。

末名县中医院只设了内外科,还有个门诊部。内科六名医生,七个护士;外科六名医生,十二个护士,门诊部两个诊室六个医生,大家轮班轮休。由于门诊退下两名老医生,医院里便从内科抽了两个年纪大的去顶替,内科缺了编,柳孜致便当了一名光荣的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