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20718100000018

第18章 效方疗法 (2)

第五节 效方疗法 (2)

Ⅱ号方:湿热内阻、胞脉不通者,加穿山甲(代)6g,地龙15g,皂角刺6g,王不留行10g;热象不显,少腹隐痛,胞脉不通者,加炒小茴香6g,乌药6g,沉香6g;带黄气秽者,加粉萆薢15g,樗白皮10g,败酱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盆腔炎性包块者加桃仁6g,瞿麦10g,马鞭草15g;少腹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经前乳胀者加橘叶6g,娑罗子10g,刺蒺藜10g,漏芦12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益肾助孕,清热疏络。

适应证:不孕症。

临床运用:以妊娠为治愈,治疗后未能怀孕为无效。所治46例中,经1~3个月经周期治愈24例,4~5个月经周期治愈4例,12、14、16个月经周期各治愈1例。共治愈31例,治愈率67.4%。无效15例中,1例双侧巧克力囊肿术后,4例慢性盆腔炎症伴双侧输卵管不通,7例月经稀发或闭经,1例原发不孕伴输卵管通而欠畅7年,2例原因不明。

尹某,女,27岁。婚后3载不孕。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两侧输卵管不通。带下脓性,兼有阴痒,少腹坠痛,腰脊酸楚,经期尚匀,舌暗,苔白腻,证属湿热夹瘀,聚于胞脉,气机不利。治拟清热疏络,祛瘀通管。药用:红藤15g,黄柏10g,刘寄奴10g,石见穿12g,香附10g,椿白皮10g,续断12g,桑寄生12g,败酱草10g,延胡索10g,穿山甲(代)6g,赤芍、白芍各10g,陈皮6g,生甘草5g,嘱服10剂。患者以本方加减,服药1年之久,加味药物计有:柴胡6g,川楝子9g,皂角刺10g,路路通10g,丝瓜络10g,莪术10g,丹参15g,地龙15g,乌药15g,蒲公英15g,重楼15g。1990年12月行子宫输卵管碘酒造影,提示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建议继续中医药治疗。1991年2月4日来诊,停经60余天,查尿妊娠免疫试验阳性,B超:宫腔内胎囊2.1cm×1.6cm×1.2cm,内见胎芽,胎心约150/min,而有育麟之喜。

经验体会: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针对本病最常见的肾虚精亏和胞脉阻滞2大类型,分别采用益肾助孕为主的Ⅰ号方和清热疏络为主的Ⅱ号方进行治疗,疗效尚属满意。补肾益精中药,能促使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又能调节月经周期,对子宫发育不良、月经稀发、闭经、基础体温单相、黄体功能不足等不孕患者,最为合拍。清热化瘀、疏络通管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又可改善盆腔瘀滞,因而能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粘连的松解,使阻塞的管腔再通,对慢性盆腔炎症所致的输卵管不通有一定疗效,如条件许可,配合中药制剂行输卵管通液治疗,治愈率会进一步提高。

《女科要旨》在论述“种子”时说:“一曰择地,二曰养种,三曰乘时,四曰投虚”,很有见地。养种是针对男方而言;择地指女方月经调和,气血充盛;乘时即待时而动,可以理解为排卵期****;投虚乃补益男女双方精血,所谓“男子贵在养精,女子贵在调经”。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如能做到这4个方面,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是完全可能的。

助孕Ⅰ号方适应证:久婚不孕或继发不孕,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月经稀发,甚则闭经,伴有腰脊酸楚,神倦乏力,白带清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基础体温单相或爬行双相,或高相期<11d者。各种检查排除输卵管不通因素,均可应用本方为主治疗。

助孕Ⅱ号方适应证:继发不孕,少腹坠痛或隐痛,腰背酸楚,带下色黄气秽,经事正常或先后无定期,经前乳胀,经色紫暗,伴有瘀块,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妇检:附件增厚,有压痛,B超提示慢性盆腔炎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输卵管通液提示,两侧输卵管不通或一侧通而欠畅,均可应用本方为主治疗。

方剂来源:黄兆强.自拟助孕方治疗不孕症4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197

方6自拟益气方

配方:党参30g,黄芪20g,菟丝子10g,淫羊藿12g,丹参30g,赤芍12g,桃仁9g,牡丹皮12g,香附12g,鸡内金6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兼有口苦、白带黄、苔黄腻者可加蒲公英、败酱草,经期可加益母草活血通经,少腹痛重者可加用延胡索、川楝子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B超监测卵泡发育,如监测卵泡成熟并排卵可停用中药并指导受孕,如未孕(月经来潮),则继续用药,并重复以上过程,如无成熟卵泡或未排卵,则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功用:益气温肾,活血化瘀。

适应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

临床运用:30例患者,2年累计妊娠共17例(56.7%),对照组妊娠5例(33.3%)。

经验体会:方中党参、黄芪扶助正气,气旺以促血行;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气,使瘀得温而行;牡丹皮清瘀热助丹参活血化瘀之力;香附理气调经止痛;鸡内金散结软坚;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配合,扶正而不留邪,祛瘀而不伤正气。全方标本兼顾,使脏腑气血阴阳平衡,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阻断异位内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其吸收、溶解而达治疗目的。同时,活血化瘀能改善血黏度,防止盆腔内粘连,散结软坚,能抑制盆腔内结缔组织增生。

方剂来源:吕晓顺,等.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50

方7四物汤加味

配方:当归12g,川芎9g,赤芍、白芍各15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

加减变化:肾阳虚者加紫石英10g,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覆盆子各15g,每次选加其中的1~2味;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五味子、玄参、麦冬各15g,每次选加其中的1~2味。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个月经周期(20±2)d为1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用。

功用:养血,活血,调经。

适应证:黄体功能不全。

临床运用:单纯中药治疗20例,平均服药45剂,治疗后获妊娠15例,流产2例(1例于流产后继续治疗,再妊娠);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6例,妊娠2例;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4例,妊娠3例。妊娠率66.7%。已娩出新生儿15例,均无畸形。经单纯中药治疗获妊娠者15例,其中于用药后3个月内妊娠者10例,4~6个月3例,7个月以上2例;加用西药克罗米芬的6例亦全部于治疗后6个月内妊娠。

经验体会: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佐以补肾阴、肾阳之品,更有助于改善循环,激活黄体功能。本组治疗后5例未来月经即妊娠,BBT大部分患者由治疗前Ⅱ~Ⅳ型转化为Ⅰ型(正常双相)。其中单纯中药治疗者妊娠率为75%,对中药治疗不理想者加用克罗米芬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又可获得成功。对以上治疗均无效者应考虑其黄体功能不全可能与高催乳素血症有关。本组有效病例多在服药后6个月内妊娠,为此作者认为以3个周期为1个疗程较为合适。所娩新生儿均无畸形,显示了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安全性。

方剂来源:苑淑肖.四物汤加味治疗黄体功能不全3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672

方8二仙促孕汤加减

配方:仙茅、淫羊藿各20g,紫石英、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各15g,穿山甲(代)10g,路路通20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型二仙汤加柴胡、青皮各15g,合欢皮、香附各20g,乳胀较重者加王不留行15g,橘核20g;经血块多者加香附20g,三七粉10g。肾阳虚型方用二仙汤加鹿角霜15g,川椒10g,熟地黄20g;便溏或带下量多者,酌加山药、白术各20g,补骨脂10g。气血亏虚型以二仙汤加当归20g,黄芪30g,川芎10g,阿胶15g;久病伤及肾阴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各20g,墨旱莲15g;血量较多者加升麻10g,煅龙骨30g。热盛瘀阻型方用二仙汤去紫石英、菟丝子,加萆薢20g,黄芩15g,夏枯草、红藤、蒲公英各20g;血瘀较重、夹有血块者酌加丹参、牛膝、蒲黄等。痰湿内阻型方用二仙汤加制半夏10g,苍术、陈皮各20g,经闭不行者加三棱、莪术各10g,红花20g;偏热者加天竹黄、黄芩各15g,荷叶20g。

用法:于月经后3日始服,每日1剂,服6剂左右至排卵期停服,3个月1个疗程。

功用:温肾助孕,调升冲任。

适应证:不孕症。

临床运用: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经验体会:不孕症在临床上总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癥瘕等疾病相伴发。所以在治疗时,应先着重治疗引起不孕的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总与肾主生殖及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治疗上通过补肾药的应用,能够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使血清激素的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进而促进周期性排卵,达到治疗不孕的目的。二仙促孕汤就是通过性腺轴、肾上腺调节,起到降低雄激素、提高雌激素、促进排卵的作用。二仙促孕汤从温补肾中阳气入手,来带动一身之气血,结合临床辨证,针对痰、瘀、湿聚等病理产物,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为大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使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和畅,胞宫藏泄有度,则胎有所养,子有所育,不孕之证方可治矣。

方中仙茅、淫羊藿、紫石英、菟丝子有温宫暖肾,填经益髓,补益冲任之功效。当归、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益肝肾;穿山甲、路路通活血通经,排卵促孕。全方共奏温肾助孕,调升冲任之功效。

方剂来源:徐兆宪,等.二仙促孕汤加减治疗不孕证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37

方9自拟排毒扶正汤

配方:金银花15g,连翘10g,板蓝根15g,生地黄15g,玄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山药10g,黄芪20g,厚朴15g,半夏10g,陈皮10g,炒三仙各10g,甘草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