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20719000000035

第35章 肾 系 疾 病 (2)

第四节肾 系 疾 病 (2)

初诊:患肾病综合征已1年,反复发作多次,曾使用激素治疗,但用药不规则,每次发病均在使用激素撤减或感冒之后。患儿体质很差,经常感冒,也曾服用中药治疗,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坏。本次发病,因1周前感受风寒,继而出现全身浮肿,显著浮肿3日而入院。查体见颜面及四肢呈凹陷性水肿,皮色光亮,****水肿,伴咳嗽声浊,小便短少,纳呆便溏,腹胀欲呕,精神疲惫,舌苔白,脉浮紧。血压88/62mmHg(117/826kPa),咽稍红,两肺呼吸音粗,腹水征(-)。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35mg/d,血浆总蛋白39g/L,白蛋白16g/L,球蛋白23g/L,白/球为069∶1。血胆固醇78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复发。辨证为素体脾胃虚弱,近感风寒外束,肺脾失职,引发水肿,属风水证。治疗应先治其标,宣肺散寒,利水消肿。用越婢汤合五苓散加减。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6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陈皮6克,大腹皮10克,甘草6克。

3剂后,水肿渐消,小便增多,咳嗽亦减。继予实脾饮加减。5剂后,尿量大增,水肿全消。患儿入院前一直在服用泼尼松,入院后按饱和量继续服用,每日35mg,连用4周,以后按中长程疗法方案规则服用。

二诊:患儿自服实脾饮加减5剂后,仍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欠温,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小便检查,尿蛋白仍维持()。辨证属脾肾阳虚。予右归丸渐进。

处方:熟地黄10克,怀山药10克,枸杞子6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0克,附子6克,肉桂6克,杜仲10克,当归6克,川芎6克,肉苁蓉10克,益母草10克,黄芪16克。

三诊:上方出入共服10剂后,尿蛋白转阴,精神转佳,面色开始红润,脉象已无沉象。考虑到脾肾阳虚的趋势,因此用药除去附子、肉桂,加生地黄10克,知母10克,当归改用丹参10克。

四诊:10剂后,阴虚之象显现,舌红口干,手足心热,脉象细数。上方生地黄、知母增至15克,加黄柏6克,龟甲12克,去杜仲、益母草、川芎。服药近1个月,阴虚之象消失,患儿精神睡眠均佳,纳食正常,舌脉亦基本正常。化验尿蛋白一直维持阴性,血浆蛋白、血胆固醇也逐渐正常,激素已经减至维持量。为巩固疗效,重点以滋补肾阴肾阳入手,并配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菟丝子10克,肉苁蓉10克,怀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黄芪15克,赤芍6克。

此方出入,坚持服用至激素完全撤掉之后,再隔日服用3个月。

患儿在后阶段双补肾阴肾阳,兼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过程中,其体质逐渐增强,从未患过感冒,实验室检查小便及血液完全恢复正常而无反复。此患儿停药后随访2年,从未复发,而且身体壮实,邻居小孩感冒发热,对其也无影响,身高、体重都达到正常健康儿童标准,已上小学一年级。

按语:肾病复发的直接原因大多与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湿热蕴滞等有关。上述病例就是感受风寒,导致风寒外束,肺失宣降,水道失调而形成风水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利水。尽快控制和消除复发的发作期症状是治疗的首要环节,也就是解除标证,而且要除邪务尽,否则就会影响本证的治疗,留下反复发作的隐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根本原因是脏腑虚损,而肾之阴阳虚损又是其本质所在,也是其复发的根本原因。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在治疗中应遵循张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常用方剂如左归、右归之类。必须指出,在运用调补阴阳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温补肾阳的作用。而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可应用始终。若兼见湿热瘀毒的证候,应及时清除,配合解毒利湿化瘀之品。(《儿科名医证治精华·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问题的中医防治之我见》)

病案七

张子和治郾之营兵狄家小儿病风水。医用银粉、粉霜之药,小溲反涩,饮食不进,头肿如腹,四肢皆满,状若水晶。家人以为死矣。勉强求治。张曰:此症不与壮年同。壮年病水者,或因留饮及房室。此儿方七岁乃风水证也,宜出汗。乃置燠室,以屏障遍遮之,不令见火。若内火见外火,必昏愦也。使大服胃气汤而浴也。浴干,以布单重覆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肿减七分。乃二汗而全减。尚未能食,以槟榔丸调之,儿以喜笑如常日矣。(燠室:相当于暖房、温室。昏愦:昏乱,糊涂)。

按语: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注重于汗、吐、下诸法的应用,每有奇验。本案所谓风水即是因脾肾气虚,汗出遇风,风与湿气相搏所致的全身水肿。其肿状如裹水,按之凹陷不起,骨节疼痛,恶风等。此案患儿已经误治,病情有增无减,已出现危象。张子和分析成人风水与小儿风水之区别,采用汗法,并辅以热浴法,使水液从体表而出,这正是《素问·汤液醪醴论》关于“去宛陈莝”“开鬼门,洁静腑”治疗思想的具体应用。《金匮要略·水气病》亦主张以发汗治水肿方法。按现代医学的观点,一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可归于风水的范畴,如是者则更应彻底治愈,不可中病而止。当标本兼治,最后更当扶正固本,不能仅仅停止在善后对症治疗上。(《续名医类案·张从正治水肿案》)

病案八

古某,女,10岁,学生。

1993年5月12日以浮肿1周为主诉就诊。2周前因受凉感冒而发热(39℃)、流涕、轻咳,经门诊治疗,3天后热退咳减。1周后再次发热,第2天晨起见眼睑肿胀,3天后下肢渐肿,即在外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氢氯噻嗪等治疗3天,效差。浮肿渐甚,尿少色如浓茶,伴咳嗽、流涕、纳差。遂以“浮肿原因待查”收入住院。

查体:体温37℃,呼吸24次∕分,脉搏86次∕分,血压142∕102mmHg(189/136kPa)。颜面及眼睑浮肿,面色苍白,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心(-),双肺呼吸音粗,腹稍膨隆,上腹剑下按之水肿,腹水征(-)。四肢膝肘以下水肿明显,按之凹陷不著,皮肤光亮,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浮细。血常规:血红蛋白87g∕L,红细胞296×1012/L,白细胞93×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4,酸性粒细胞002。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尿素氮104mmol∕L,胆固醇336mmol∕L,总蛋白594g∕L,白蛋白333g∕L,球蛋白260g∕L,血沉40mm∕1h。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为水肿(阳水);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依据临床症状、脉、舌,辨证为风水相搏型。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为大法。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三草汤化裁。

处方:麻黄4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杏仁8克,桔梗8克,白术8克,前胡10克,车前草10克,猪苓10克,赤小豆20克,益母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4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

配合青霉素肌内注射1周。住院3天后,尿量开始增加,浮肿减轻;5天后四肢肿胀渐消,颜面浮肿好转,尿检蛋白转阴,红细胞(+),血压渐降正常。继服上方治疗,10天后浮肿全部消退,复查尿素氮607mmol∕L,血沉9mm∕1h。尿检连续5次正常。继以六味地黄汤合三草汤治疗巩固。共住院29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急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多见于风水。究其原因,多因风邪、湿热、邪毒侵袭机体,导致肺通调失职,脾虚不运,膀胱气化不利,水湿潴留,横溢肌肤而成本病。本案符合风水之证,辨证为风水相搏。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中麻黄、杏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连翘、蒲公英疏风清热;前胡、桔梗利咽止咳;猪苓、赤小豆利尿消肿;车前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利湿解毒。对急性肾炎证属风水者较为适宜。(《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报·朱生全治急性肾炎风水案》)

病案九

黄某,男,6岁。

1986年8月12日就诊。其母代诉:半个月来头面皮肤出现多发性疖肿,经治疗后疖肿好转。近3天头面部浮肿,眼睑较甚,尿少色赤。体温377℃。尿检:蛋白(),红细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水肿(疮毒内蕴型)。治拟: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处方:浮萍12克,马鞭草12克,益母草18克,地肤子9克(另包),重楼6克,龙胆18克,白茅根18克,甘草3克。

6剂药后,体温正常,浮肿消退,疖肿已除。尿检:蛋白(+),红细胞少许。药既中机,继守前方,去地肤子、重楼。服6剂,诸恙悉平,尿检正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风、热、湿毒侵袭机体,使水液代谢失常而为本病。因湿毒侵袭,则患儿头面皮肤出现多发性疖肿;水湿内停,泛溢肌表,则面部浮肿;膀胱失约,水道不利,则尿少。故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为治则。方中浮萍轻浮升散,善开毛窍,功擅发汗开鬼门,下水洁净腑;辅以龙胆、马鞭草、益母草,既能清热利水,又擅长祛瘀消肿;重楼清热解毒;地肤子祛风除湿。现代药理学研究,浮萍含有红草素、醋酸钾、******、碘等,有微弱的清热作用及强心利尿作用。本方组方简洁,药专力宏,用治肾炎,甚为适宜。(《陕西中医·赵伟强治急性肾炎案》)

病案十

刘某,男,15岁。

1990年4月25日初诊:双眼睑浮肿5天,下肢浮肿1天,诊断为急性肾炎,收住院治疗。患者1个月前头部患疮疖,溃烂化脓。5天前清晨,眼睑浮肿如卧蚕状,下午逐渐消失。昨日起颜面浮肿加重,目不能开,膝关节以下轻度凹陷水肿,皮色光亮。发热微恶寒,尿少,双肾区叩痛。苔白腻,脉弦。尿分析:尿蛋白(),隐血()。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管型(+)。血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血红蛋白98g∕L,尿素氮98mmol∕L。体温38℃,血压142/75mmHg(189∕10kPa)。确诊:急性肾炎。辨证为水肿,属风邪热毒,郁阻肌表,水停气阻。治宜清热解毒,理气行瘀。

处方:五味消毒化瘀汤加白茅根12克,车前子12克,玉米须10克,紫苏叶10克。4剂。1天1剂。卧床休息,低盐饮食。

4月29日二诊:水肿消退,苔薄白,脉弦缓。原方加红花5克。5剂。

5月4日三诊:临床症状消失,原方减车前子。5剂。

5月9日四诊:尿分析,尿蛋白(-),隐血(-)。血检查正常,尿素氮62mmol/L,血压120/675mmHg(16∕9kPa)。原方减红花、紫苏叶。5剂。15天后出院,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服药10天。追踪3个月,疗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