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20719000000090

第90章 保育

(二)保育

1妊娠期卫生小儿的保育,是从“护胎”“养胎”开始的。古人认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这里所谓“慎密”,是要求她们“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恚,寡嗜欲”预防疾病,适当注意饮食营养(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的“逐月养胎法”),避免某些对胎儿不利的药物或食物,并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这对胎儿的发育及分娩都有好处。如儿“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多易生产”。并指出“豪贵之家,居于奥室,怀孕妇人,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软弱,儿生之后……少有坚实者也”。此外,妊母饮食起居不慎,足以影响胎儿,还可造成初生小儿发生“胎寒”“胎热”“胎毒”等疾患。

2喂养古人称为“乳哺”。“乳”指人乳喂养,“哺”指喂以粥、面、烂饭等食物。喂奶之前,古人要求“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揉按之意),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同时要注意,“又常捉去其宿乳”。因“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欬痢”。关于喂奶量的多少,应观测出“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以后即可按此“常”度来调节喂奶量。还要注意乳母的卫生:“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提出“小儿初生,须令乳母预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胜,血气沸腾,乳汁败坏,必生诸症”。说明乳母与小儿休戚相关,乳母有病,足以影响小儿。

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绝大多数医家主张“小儿四五个月,只与乳吃”“半年以后宜煎陈米稀粥,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古人还指出:“儿早哺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尪弱难养”。说明半岁以前,仍应以吃奶为主,半岁左右可添加辅食,至周岁以后应逐渐以食代乳。若“因爱惜过当,往往三两岁,未与饮食,致脾胃虚弱,平生多病”。由于大多数小儿不知自节饮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小儿正处“血气俱盛,食物易消,故食无时”,而又有“脾常不足”的弱点,因此父母应当控制其饮食,避免投其所好。古人责备那种不分辨情况,“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乳食“纳之儿口”;或油腻甘肥,稠黏干硬烧炙煨炒等“发热难化之物”,恣纵儿腹,必然造成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此乃“过爱小儿,反害小儿”,须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说明正确的喂养,对儿童健康实为重要。

3襁褓、衣着襁褓,指包裹婴儿用的布幅。初生小儿“必须入襁褓”。为什么要襁褓?古人说出了一点道理:“初生三五日,宜绑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痫。”这可能与小儿初生常保持胚胎中姿势,四肢屈肌较紧张,故“宜绑缚令卧”,使其肢体舒展;又因脊柱软弱,头颅不能自支,所以“勿竖头抱出”;且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为大的声音或猛烈的震动等引起惊痫之状。所以要着意襁褓,以加强保护。故这一传统至今仍然保持。

衣着,古人认为“凡小儿常令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少耐寒。至冬月当略加耳”。在提倡“薄衣”的同时,又根据脏腑、腹背阴阳的特点,提出了头要凉,背、腹、足要暖的观点。认为头要凉,“头者六阳之会……若热则髓溢,汗泄”,易患“头疮目疾”;背应暖,因背部有肺腧穴,“若背被风寒,伤于肺经,使人毫毛耸直,皮肤闭而为病,其证或咳、或嗽、或喘……及胸满憎寒壮热,皆肺经受寒而得之故,宜常令温暖”;肚要暖,“肚者是胃也,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哕、泄泻等疾生焉,经云胃热能消谷,必能饮食,故肚宜暖”;足要暖,“经云足是阳明胃经之所主也,俗曰寒从下起”。

4体格锻炼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大自然中的日光、空气对小儿健康的积极作用,早在7世纪就提倡“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于帏帐之中,重衣温暖,比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如无病,则反对抱持太过。越岁不学步履,“看得太娇,放不落手,儿身未得土气,以致肌肉软脆,筋骨薄弱……”而数岁“不能步履”。说明娇纵不当,可以人为致疾。在嬉戏方面,古人还指出,因小儿“神怯气弱”——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易为外界因素干扰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以强调“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所谓“客忤”者,是指小儿“或见非常之物,听非常之响,或失足落空,跌仆之类”等突然的强烈刺激,引起神经精神失调,轻则出现惊惕哭吵,夜卧不安,重则面色骤变,手足抽掣,其状似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