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柴胡桂枝汤 (2)
17. 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为麻疹病毒所引起,多发于小儿。祖国医学认为,是火邪为患。症见发热、流泪,继而皮疹起,或在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发遍全身。治疗时,呼吸道隔离后若有寒热往来症状者,可用本方治疗,因其少阳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痢等兼症者,可依本方加减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不以出疹多少为依据,而以脉静身凉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轻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异。
18. 黄疸 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祖国医学认为,是湿热郁结所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治法方药也甚多,查明病因后,可用本方配合治疗。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本方,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19. 百日咳 百日咳为小儿呼吸道常见急性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感染所引起。祖国医学称为顿咳、鹭鸶咳、痉咳等,因其传染性强,又称疫咳。症见痉挛性阵咳(尤以夜间为甚)和吸气时带有特殊性的吼声为特征。其治法也甚多,呼吸道隔离后,本方配合抗生素治疗。若咳嗽伴有发热、呕吐者,可用本方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20. 感冒 感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感冒病毒所引起,常在冬春季流行。祖国医学对感冒分为风寒、风热等多种类型,其治法也随类型而异。但在临证中,如有寒热不明显而难以明确辨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因少阳主半表半里之故,在表者也能解之,在里者也能和之。
21. 胃痛 胃痛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可引起的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一种病。祖国医学称为胃脘痛,亦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往往是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故治法也随症而变,方药随证加减。若胃痛伴有呕吐黄水者,可用本方去黄芩加白芍。因少阳主胆,呕吐为胆气上逆,黄水又为胆汁,故用本方。
22. 产后腹痛 产后多虚,最易被风寒之邪所侵袭而出现腹痛之症。其治法本应祛风散寒,但因产后恶露不尽,恐它药有碍恶露通行,形成血瘀留邪。故用疏通三焦的主方治疗,既不碍恶露之通行,又能驱邪外出,这样邪去露尽,腹痛自除。
23. 日晡潮热 日晡潮热是指午后四五点钟时的发热,热有定时。这种潮热不仅自感发热,体温也随之升高。但一般为低热,常连绵难愈,多属原因不明的发热。治疗时,可用本方药量的1/4,再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诸药,去渣后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发热之前一次温服。
用本方之意,取少阳主枢纽,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为低热,故所用药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热邪从下而泄,不犯胃气,则热退症解。
病案举例
例一:李某,男,46岁,兰州市人,干部。1978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左侧偏头痛三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有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但眩晕时周围事物不转,发作的时间不定,似与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
方用本方加减:柴胡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党参9克,葛根12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三剂之后头痛止,也不再眩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血不足,故又改用逍遥散加减治之。白芍、当归各9克,柴胡、茯苓各12克,白术、甘草(炙)各6克,薄荷、生姜(煨)各3克,生牡蛎12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誅 体会:少阳经在侧,偏头痛是属少阳经病变,故用本方获效甚速。去黄芩加茯苓者,因有眩晕,仲景谓无痰不作眩,取其淡渗利湿之意;加葛根者,以疏通经络,通则不痛,头痛自止。二诊用逍遥散者,以肝胆相表里,两者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在治疗上也可互治或兼治。但逍遥散不在此例,故不详述。
例二:魏某,男,34岁,庆阳县人,医生。1957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三天前右眼外眦发红疼痛,西医诊断为急性巩膜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用本方加减:柴胡24克,半夏12克,桂枝9克,甘草9克,黄芩9克,生牡蛎12克,生姜9克。水煎分二次服。二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一剂后,右眼红痛减轻。服第二剂后,其症全消。
誅 体会:本方为少阳之主方,目外眦为少阳经脉所起之处,故用本方治疗获效。方中去党参加桂枝者,因本病属风邪为患,恐党参滋腻留邪,故改用桂枝以疏散风邪;去大枣之甘腻,加生牡蛎以益肺阴,取其巩膜属肺,红为火热之邪,故加具有海水之精的牡蛎以胜之。
例三:刘某,女,16岁,兰州市人,学生。1978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发育良好,以往月经正常,惟来月经时持续时间较长,数量较多,颜色鲜红,无血块,有痛经史。此次月经来后第4天,晨起突然牙痛,张口闭口困难,牙关发紧,遂来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经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故又转中医科门诊治疗。当患者候诊时突然发生抽搐,抽时头颈部向左向后仰斜,呈角弓反张状,面部皮肤绷紧,颈项部发硬,嘴向左斜,呈半张口状。患者由于痛苦而呻吟不止,甚则流泪啼哭。抽搐持续约2分钟,间隔十余分钟后又发作一次。血象:白细胞总数14.3×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3、大单核细胞0.03;体温37.4℃,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又经神经科会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中医辨证为三阳合病,血虚风动。
方用本方加减:柴胡24克,甘草9克,生姜9克,葛根24克,花粉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牡蛎12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当日诊病回家后,又曾抽搐数次,自感头痛,遂即煎服上药,之后再未抽搐。现自感头痛、耳鸣、口干,自汗盗汗,晨起时颜面浮肿;血尿常规化验未见异常,体温36.4℃,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数。辨证为三阳为病,余热未清。故仍用本方加减: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9克,甘草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杏仁9克,葛根12克,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三诊:患者服上药三剂后,诸症自愈。但自感小便时尿道有不适感,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用本方去黄芩加茯苓12克治之。后经数月,随访得知,服上药后诸症消失,抽搐再未复发。
誅 体会:月经期中风,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名之为热入血室,其具体条文有三:
其一为“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该条文说明表证已解,病已入血,血蓄胸胁,郁热上乘,故刺期门以泻肝血之实,热去血室得清,则诸症可愈。
其二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此文为热入血室相结之证,邪阻血道,正不能通,正邪相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使成疟状而发作有时。所以用小柴胡汤解热散邪,邪去则血热自散。
其三为“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此文属于经水适来热入血室而成实热,不可用汗、下、吐法掼伤胃气及上二焦。经水适来者,则热随血去,必能自愈;若不解者,亦可刺期门或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以上三条所治之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以法治之屡治屡效,且临床报道也较多。但对经期抽风之证,临床上比较少见。此少女经期抽风,深究其病机亦与热入血室相似,以法治之,也取卓效。
初诊时,因患者平素月经量多,经期有延长之象,说明患者素体阴血不足,又加之经期外感风邪,则阴血更伤,筋失所养,故产生筋燥抽搐。其所以向后抽者,则为太阳筋爆变短之故。根据《金匮要略》对痉证的治疗法则,理应用瓜蒌桂枝汤以解肌润筋,但考虑到桂枝汤是《金匮要略》妊娠篇保胎第一方剂,患者月经正行,用之恐有碍月经而阻其经血,致生他病;又加之患者抽搐时向后向左侧仰斜,是少阳经受累之征象,因少阳经行侧面。故根据热入血室之治法,用小柴胡汤通利枢纽,疏通三焦。三焦气机通畅,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经脉得养,使燥者润之、短者舒之,而抽搐自解,其病自愈。于本方中去党参之甘缓,加桂枝以散风邪;去半夏之燥,加花粉以清热生津,去大枣之壅滞,加生牡蛎以益阴镇痉;恐黄芩苦寒,有碍脾气散精,而易以白芍以益肝阴;另加葛根以清热生津、疏通经络。
二诊时,患者头晕、耳鸣、口干,说明上焦有热,自汗盗汗,说明正邪相争;晨起颜面浮肿为肺气不宣之故,苔黄,脉细数为虚热之象。故仍用小柴胡汤主治,加茯苓、杏仁以宣肺利水,加葛根以清热生津,使余热得清,肺气得宣,而面肿等症自愈。
三诊时,患者惟感小便时尿道不适,是下焦如渎之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故于本方中去黄芩加茯苓,以助下焦决渎之功能而获全效。
例四:姜某,男,52岁,吉林省人,第八冶金公司干部。1978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发热半月余,于本公司职工医院住院治疗,并经多种检查,其发热原因仍不明。患者发热有其定时,每在下午四五点时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脉弦略数。辨证为实热发热。
方用本方加芒硝:柴胡6克,半夏3克,党参3克,甘草3克,黄芩3克,生姜3克,大枣1枚,芒硝6克。先水煎诸药,去渣后纳芒硝微沸后,一次温服。一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一剂后,泻下稀便数次,体温降至正常,脉平。停药观察数日,再未发热,病愈出院。
誅 体会:本方为仲景治疗日晡所发潮热之方剂。此患者发热之特点与此相符,故用之获效甚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