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20720000000008

第8章 补中益气汤

第七章 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

【组成】 黄芪一钱半(炙)(45克),人参、甘草(炙)、白术各一钱(3克),陈皮、当归各五分(2克),升麻三分(1克),柴胡三分(12克),加生姜、大枣。

【用法】 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 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方解】 方中以黄芪益气,人参、甘草补中,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合而气益阳升,中补卫固。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应用】 眩晕:眩晕有虚实之分,前人有“无痰不作眩,无火不晕”的实证,又有“肾虚则眩”的虚证之说。此处所指是气虚作眩,症见眩晕,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自汗恶心、呕吐,脉虚细弱。治疗时,用本方加天麻、半夏,以升阳益气、调补脾胃、驱风降逆,诸症可愈。

补薯蓣(山药)丸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山药三十分(90克),人参七分(21克),白术六分(18克),茯苓五分(15克),甘草二十分(60克),当归十分(30克),芍药六分(18克),川芎六分(18克),干地黄十分(30克),麦冬六分(18克),阿胶七分(21克),干姜三分(9克),桔梗五分(15克),杏仁六分(18克),桂枝十分(30克),防风六分(18克),神曲十分(30克),柴胡五分(15克),白蔹二分(6克),豆黄卷(蚕豆生芽)十分(30克),大枣百枚(40枚)为膏。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9克重,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冲服。

【主治】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方解】 人的元气在肺、元阳在肾,既亏损则难于速复,全靠后天之谷气资益其生,因营卫非脾胃不能宣通,而气血非饮食无由所复。所以本方中以山药为主,专理脾胃。虚劳病,一由七情所伤,是从肺损,至心、脾;一由房室所伤,是从肾损,至肝、脾。不论上损、下损,到此可以撑持,过脾不治。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湿益气,以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拒而不受。故宜散其邪热,开其逆郁,使气血平顺,补益得纳,方为至当。

【应用】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晕倒等症。

眩晕可分为实眩与虚眩,以虚者居多。《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应“当以治虚为主”。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濡养、精亏则脑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此处所指是精亏脑海不足之眩晕,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脉沉细。治疗时,用本方补益脾气。脾气得补,气血资源充足,肾精亦随之而充,上荣于脑海,则眩晕自愈。

苦酒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半夏(洗,破如枣核)3克,鸡子一枚(去黄),苦酒(醋)少许。

【用法】 将半夏、苦酒放入鸡子壳内,并将鸡子壳放在有柄之环内,放于火上煎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

【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

【方解】 本方主要以半夏散结降痰,但半夏辛燥,故佐以鸡子清之甘寒,润燥止痛;更以苦酒消肿敛疮。三者相合,可达散结祛痰、消肿止痛的作用。

人的声音藉阴中的生气而出,半夏启一阴之气,故能开发声音。苦酒味酸,助少阳初生之气。因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本方应注意“少少含咽之”服法,目的是为了使药效能持续作用于咽部。

【应用】

1. 喉瘛肉 喉瘛肉,多因慢性炎症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是喉痹,为阴阳之气互结所致。症见声音嘶哑,经久不愈。治疗时,用本方散结祛痰,痰祛结开,声音自出。

2. 失音 失音,祖国医学认为是少阴经病变,因少阴之脉上系舌本。今少阴经脉因热邪所伤,致使咽干、声音嘶哑,甚而声音不出,缠绵不愈。治疗时,用本方润燥养阴,其症可愈。

病案举例

张某,男,47岁,陕西省人,甘肃省农机局干部。1975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二三年来经常发生失音,伴有耳聋,但经治疗后二三天即愈。此次发生后经多方治疗不愈,已迁延2个月之久,故邀中医治疗。患者自感咽干声不出。脉细数。辨证为少阴阴伤失音。

方用本方治疗:半夏3克,鸡子一枚(去黄),苦酒(醋)少许。将半夏、苦酒放在鸡子壳内,并将鸡子壳放在有柄的环内,放火上煎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每日一剂,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三剂后,咽干好转,声音稍出。继服上药,共服十一剂后,咽不干、声音出,听力也随之好转,脉象转平。停药观察数月,再未复发。

誅 体会:少阴之脉上系舌本,患者咽干脉数为少阴阴伤不能上荣于舌本而致失音。故用本方润燥养阴,使阴津上承而声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