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20720300000038

第38章 儿科疾病 (1)

第十二章 儿科疾病 (1)

小儿高热

清代叶天士云:“襁褓小儿,体属雅阳,所患热病最多。”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旦罹患,而虚而实,病变最速。”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最易热化,无论外感、内伤,发热居多。

(病因)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又小儿智力未开,往往寒热不知御,炎热不知避,饥饿无度。因此,无论内因或外感,多互结为患,邪从热化,每致发热。

(症状)小儿发热或壮热不退。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1~6及其两侧,肘弯区及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婴幼儿用间接刮。先在脊柱两侧轻刮3行,至泛红为止(大椎穴多刮),并重点刮胸1~6及其两侧轻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及膝弯区。每日1次。

主治:小儿发热。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治疗小儿各类发热都有较显著的疗效。若小儿壮热不退,刮后可在大椎、曲池、委中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各1或2滴。必效。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风池、大椎;二为大杼、曲池、风门;三为膻中、复溜和印堂、太阳。并随证配穴:外感风寒配列缺、风门、外关;外感风湿配尺泽、鱼际和少商;外感暑邪配委中、曲泽、天枢和十宣穴;里热内炽配百会、内关、曲池、和大椎、十宣穴;食滞发热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公孙;疳积虚热配脾俞、胃俞、三焦俞、膏肓俞、中脘和四缝穴。

治法:第1组穴用刮痧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第2组穴以撮痧法夹挤,至出现痧痕为止;第3组穴中,先刮膻中、复溜穴,再以撮痧法夹挤印堂、太阳穴,至出现痧痕为止。以上为主穴,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外感风寒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外感风湿,其中少商以针点刺(不刮),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外感暑邪,其中十宣穴以针点刺,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广泛;里热内炽,其中大椎、十宣穴以针点刺,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宜广泛;食滞发热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疳积虚热,其中四缝穴以针点刺至出现黏黄液体1或2滴止,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小儿发热。

附记:王平经验。此法只对于发热症起治疗作用,而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的发热应配合其他疗法对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小儿发热易反复,故热退后应注意饮食调养,以防发热再起。

配穴方三脊柱两侧,胸1~5及其两侧,枕后区,前额区(含印堂、太阳),胸骨柄区,肘弯区,肘外侧区。配穴:少商、复溜、十宣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并重点刮胸1~5及其两侧轻刮5行(加大椎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枕后区、前额区、胸骨柄区、肘弯区及肘外侧区。壮热不退加配穴刮复溜,以针点刺少商、十宣穴各出血少许。每日1次。

主治:小儿高热。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治验甚多,通常1~3次即可见效或痊愈(热退)。

配穴方四风池、大椎、肺俞、曲池。壮热配少商或十宣;咽痛配二间、少商;鼻塞配迎香;头痛配太阳、合谷;惊厥配百会、印堂;呕泄配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

治法:用刮痧法。先轻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其中少商、十宣穴以针点刺出血各1或2滴(不刮)。每日1次。

主治:小儿高热。

附记:程功文经验。屡用屡验,多1次即效。

配穴方五大椎、曲池、风门、前胸、合谷及前臂、印堂、复溜。

治法:用刮痧、挤按、放痧(刺血)法。先挤按印堂,再放痧颈部大椎,然后刮后头部风门,刮前胸,再刮上肢曲池、前臂及合谷,最后刮下肢复溜。用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小儿高热。

附记:王富春经验。又王远华临证取:背区、胸区(无咳嗽者可不用)、肘区、腿弯区、颈区、印堂区。先以棉签蘸润滑油涂在施治区上,以汤匙侧缘在治疗区自上向下刮,直至刮治部血呈紫红色,并有痧点出现时停止,以三棱针挑破数个较大的痧点放血少许,以棉球擦干血迹后再换另一个治疗区。一般只刮1次,疗效欠佳者改用其他疗法。对持续高热、营养状况差、精神萎靡的孩子可适当加用静脉补液。经治80例,经刮痧后1~24小时体温降至37.5℃以下,其中79例均在3小时以内降至37.5℃以下。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又称急惊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重病之一,好发于16岁以下之儿童,尤以婴幼儿为多见。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惊风之病,多与儿童之“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

(病因)多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或卒受惊吓等因所致;或由急性热病转化而成,均系“热极生风”所致,多属热证、实证、阳证。

(症状)急惊急暴,变化多端。临床见证不一。

(疗法)

配穴方一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曲泽、颊车、后溪、申脉、风池、风府、阳陵泉、太冲、列缺、涌泉、十宣、人中。

治法:用刮痧法。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急惊风。

附记:金春乐经验。屡用效佳,多1次即愈。又法:取上主穴加涌泉,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1次即诸症解除,不药而愈,继以葡萄糖水喂服,继用补法刮上述配穴,以巩固疗法。

配穴方二大椎、人中、曲池、合谷、少商、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治法:用综合法,即夹大椎,掐人中,刮曲池、合谷,放少商,刮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必要时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指针法”点按上述穴位,亦效。

主治:小儿惊风。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必要时须与退热剂、镇静剂等药物配合应用。缓解后再辨证求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配穴方三胸1~5及其两侧,肘弯区,外膝眼下,足底区(以涌泉为重点)。配穴:十宣穴。

治法:用刮痧法。用泻法轻刮多次,婴幼儿用间接刮。先刮胸1~5及其两侧轻刮7行(中线含大椎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轻刮肘弯区、外膝眼下及足底区,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用三棱针或钢针点刺配穴,各出血1~3滴。必效。

主治:急惊风,兼治小儿高热。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多1次即愈。必要时(或为巩固疗效),可配合自拟熄风膏(婴幼儿可用地龙膏)外敷。二方均见《刺血疗法治百病》。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

(病因)多因外感风寒,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所致,亦可因肝火、脾虚、痰湿累肺所致。无论何因皆与肺有关,外因所致者多属外感咳嗽,属急性;内因多属内伤咳嗽,属慢性,尤以外感咳嗽为多。

(症状)初起多为干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有痰,年龄稍大的患儿痰可咳出,一般不发热;婴幼儿多有发热,痰随即咽下,且呼吸短促伴有呕吐。兼表证者多为外感咳嗽;无表证者,多为内伤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为寒;痰多稠黏色黄为热。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胸1~5及其两侧,胸骨柄区(含天突、膻中),肘弯区,肘下前侧区,小腿前外侧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和肩上区1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并于胸1~5及其两侧轻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胸骨柄区(挤夹天突、膻中),刮肘弯区、肘下前侧区及小腿前外侧区。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小儿支气管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手法力度应视小儿年龄、病情而定。婴幼儿应用间接刮(下同)。多年使用,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必要时,若配合药物外治或内治,则疗效尤佳。应加强调养,避受风寒。

配穴方二肩中、肺俞、身柱、曲池、手三里、孔最、太渊、丰隆、膻中。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穴位皮区依次刮治至出现痧痕为止,其中膻中穴用点揉法。每日1次。

主治:小儿支气管炎。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屡用皆效。同时,应视病情及时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多包括在中医的“咳嗽”、“肺闭”、“肺热喘咳”、“肺风痰喘”、“马脾风”、“风温”、“冬温”等病症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凉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为多。

(病因)多因寒热失调,风邪夹寒、夹热,内蕴痰浊,犯肺阻络所致,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转化而致。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或伴兼证。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

(疗法)

配穴方一颈后部(风池至大椎),胸1~5及其两侧,胸部及背部听到啰音较明显的区域和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颈后部轻刮3行(重点刮风池与大椎),重点刮胸1~5及其两侧5行及胸部背部啰音明显部位,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每日1次。

主治:各型肺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若配合药物治疗,则治疗效果更好。手法力度视病情而定。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肺俞、身柱、手三里、合谷、尺泽、孔最、中冲、丰隆。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穴位的皮区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其中中冲用捏揉法。每日1次。

主治:小儿肺炎。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在明确诊断后,应以药物(如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本疗法,可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配穴方三大椎、定喘、肺俞、风门、中府。高热配曲池、少商;胸痛配内关、压痛点;腹胀配足三里、上脘。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其中少商以针点刺出血1或2滴。每日1次。

主治:小儿肺炎。

附记:程功文经验。屡用多效。必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可增强疗效。

配穴方四肩胛骨区,胸部(啰音明显处)。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部位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肺炎喘咳后期,湿啰音不消失者。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皆效。

小儿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成年人亦有之。

(病因)多因内蕴热毒,外感时邪疫毒所致,或由传染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