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20721300000033

第33章 地方并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 (3)

第5章 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 (3)

③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

④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和(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

疑似病例:具备①与②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③。临床诊断:疑似病例④。

(3)晚期血吸虫病

①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②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③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

④血清学诊断阳性。

疑似病例:具备①与②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加③。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④。

2.病原治疗

(1)个体化疗

①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的6天疗法。

②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

③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于1~2天内分3~6次服。

(2)群体化疗

①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60岁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证的人群进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mg/kg顿服或分2次服。

②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慢性血吸虫病或晚期血吸虫病者,给予吡喹酮40mg/kg治疗。

③渔民、船员、牧民及其他频繁接触疫水的人群,不做检查,按上述剂量每年治疗1次或2次。

④中、重度流行区的家畜(黄牛、水牛为主)每年化疗1次,宜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家畜化疗黄牛可用兽用吡喹酮30mg/kg顿服,水牛25mg/kg顿服,猪30mg/kg顿服。

⑤化疗时间,在流行区,人群化疗一般可在入冬感染季节结束以后进行,家畜化疗最好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

3.预防与控制

(1)查钉螺:春、秋两季是查灭钉螺的适宜季节,江南地区一般从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为最佳时期。查螺方法,在钉螺较多时,可采取系统抽样调查法,框距以5m或10m为宜。当钉螺密度下降时,宜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框距以5m为宜。在复杂环境应采用全面细查法,湖荡洲滩则可采用棋盘式抽样调查法,有螺滩块采用50m×50m棋盘式落框查螺,无螺滩块采用20m×20m棋盘式落框查螺。

(2)灭螺

①对钉螺面积大的流行区,一般宜处理易感地带的钉螺孳生地,以化学灭螺药氯硝柳胺杀螺为主,每年1~2次。辅以必要的、尽可能结合生产的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灭螺方法。

②对钉螺面积局限的流行区,以结合生产、水利改变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

(3)查治病:未控制区,可采用免疫学方法过筛,阳性者粪检,也可直接粪检。粪检宜在9~10月份进行,此时温度适宜,是1年中毛蚴孵出率最高的季节。粪检阳性者要及时治疗,仅免疫学阳性而粪检阴性者,可结合病史、症状及体征,给予扩大治疗。耕牛粪检以每年10~11月份进行较好,亦可先用免疫学方法过筛,阳性牛再粪检。粪检阳性牛以兽用吡喹酮在冬季治疗,仅免疫学阳性牛,可扩大化疗。

水网地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较多,重点县(市)和重点乡(镇)要建立晚期病人固定治疗点,并定期复查。

(4)个人防护:在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江、湖、洲、滩地区,必须做好血吸虫病防护工作。防护方法根据当地情况酌定,包括用杀尾蚴剂杀灭水中尾蚴、改变耕作方式、或进行防护性灭螺,或用涂肤防蚴剂,以避免或减少人群接触疫水,杀灭或排出水中尾蚴,或阻止尾蚴入侵。如已接触疫水可进行早期治疗。

(5)安全用水:保护饮用水源,减少或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挖井或兴建农村自来水;或用加热或药物杀死尾蚴后再使用,以减少或防止尾蚴入侵。

(6)粪管工作:大力提倡以户为单位的卫生厕所,建立无害化粪池、人粪预处理池式沼气或其他形式的发酵沉卵式粪池。尚未建造卫生厕所的,要教育居民不在河里洗刷马桶,渔民、船员不在河里大便,并迁移河边粪缸,以防虫卵进入河道。

(7)健康教育:采用疫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形式,宣传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性,宣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经常性和科学性,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血防工作。

4.常用操作

(1)改良加藤法:置尼龙绢片(80~100目/25.4mm)于受检粪样上,用软性塑料刮片在尼龙绢片上轻刮,粪便细渣露至绢片表面。定量板(3cm×4cm×2.5cm,板中圆孔孔径为3.5mm,孔中可容粪量41.7mg)放在载玻片中部,从尼龙绢片上刮取细粪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满刮平。轻轻提起定量板,粪样即留在载玻片上。取一张经甘油-孔雀绿溶液浸渍24小时以上的亲水性玻璃纸(30mm×30mm),盖在粪便上,用橡皮塞或另一块载玻片覆于玻璃纸上轻压,使粪便均匀铺开(20mm×25mm),编号。置于25℃室温,相对湿度75%下过夜,镜检。每份粪样需做3张涂片,以镜检检出的每张涂片虫卵数的平均值乘以24即1g粪便中的虫卵数(EPG)。注意: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2)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取受检者粪样约30g,先置于40~60目/25.4mm的铜丝筛中,铜丝筛置于下口夹有铁夹的尼龙绢(260目/25.4mm)袋口上,淋水调浆,使粪液直接滤入尼龙绢袋中,然后移去铜丝筛,继续淋水冲洗袋内粪渣,并用竹筷在袋外轻轻刮动助滤,直到滤出液变清。取下夹于袋底下口的铁夹,将袋内沉渣淋入三角烧瓶。而后加做沉淀镜检,在烧瓶中吸取沉渣3~4滴放在载玻片上,抹成涂片,涂面约占载玻片面积的2/3。涂片的亮度以能透过涂片尚能看清印刷字体为标准,将涂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全片镜检时间不少于2分钟,每份粪便检查三张涂片。镜检时应仔细识别血吸虫虫卵和其他蠕虫卵。然后将盛有粪便沉渣的三角烧瓶加水至离瓶口1cm处,放入孵化室(箱)或在室温下孵化。

一定时间后取出烧瓶,观察毛蚴。一般需观察2~3次,观察时间随温度高低而不同。温度高时毛蚴孵出较早;温度低时毛蚴孵出较迟。气温超过30℃时,第1次观察可在0.5~1小时后进行,阴性者可在4小时后观察第2次,8小时后观察第3次,3次均为阴性时,判为阴性结果;气温在26~30℃时,可在孵化后4小时开始观察,阴性者8小时及12小时再观察1次,气温在20~25℃时,则可在8小时后观察第1次,12小时后观察第2次;如利用自然气温孵化,一昼夜之间的气温悬殊,可在操作后的次晨再观察1次;一般室温在25℃以上时,可利用自然气温孵化,无需加温。注意:观察毛蚴时,应将烧瓶向着光源,并衬以黑色背景。要注意毛蚴与水中原生动物的区别。如有怀疑,可用毛细吸管吸出,在显微镜下鉴别。

(3)快速诊断试纸条法(DDIA)

①使用方法。轻轻颠倒混匀标记液,确保沉淀全被混悬,加50μl标记液至PVC小杯中,再加10μl等检血清,混匀1分钟,取试纸条插入小杯中。注意应将吸水垫较短的一端插入杯底。

②结果判断。阳性反应:检测带和对照带都出现紫蓝色带。阴性反应:对照带出现紫蓝色带而检测带无紫蓝色带。注意检测血清必须新鲜,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取试纸条时,用手捏住吸水垫(较长的一端),严禁触摸检测膜;试纸条一定要插入杯底;检测带反应过强时,对照带显色会减弱甚至不显色,此结果仍以阳性论;该试纸条与肺吸虫病人和肝吸虫病人血清有部分交叉反应,检测时应加注意。

(4)环卵沉淀试验(COPT)

①常用方法。虫卵:热处理超声干燥虫卵粉。以重感染兔血清(接种尾蚴1500~2000条,42天的兔血清)测试环沉率>30%为合格。操作方法:先用熔化的石蜡在洁净的载玻片两端分别画2条相距20mm的蜡线,在蜡线之间加受检者血清2滴(0.05~0.10ml),然后用针头挑取干卵100~150个,加入血清中,混匀覆以24mm×24mm盖玻片,四周用石蜡密封后,置于37℃温箱中,经48~72小时后用低倍(80~100×)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疑似者应在高倍(400×)显微镜下加以识别。为简化操作亦可选用预制干卵PVC膜片,只需加入血清,置湿盒中37℃保温经24小时取出,倾去血清,加少量盐水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反应标准:典型的阳性反应为泡状、指状或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边缘较整齐,有明显的折光。其中泡状沉淀物须大于10μm(约相当于2个红细胞大小),才能定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片,应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其沉淀率;阴性者必须看完全片。

阴性反应:虫卵周围光滑,无沉淀物;或有小于10μm的泡状沉淀物。

阳性反应的强度和环沉率:“+”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虫卵面积的1/4;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小于虫卵的长径。“+”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4;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的长径。“+”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2;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长径的2倍。

②双面胶纸条法。虫卵:热处理超声干燥虫卵粉。以25mg/ml的重感染兔血清γ-球蛋白为标准血清,测试环沉率>30%为合格。

操作方法:取国产打有双圆孔的双面胶纸(厚度约150μm,圆孔直径16mm孔,间距8mm),先将其一面的覆盖纸揭去,然后粘贴于载玻片上,胶纸条须与玻片紧密粘牢,不能留有空隙。然后再揭去胶纸条上面的覆盖纸,用适宜的滴管滴加2滴约50μl血清于圆孔中,覆以盖玻片(22mm×22mm)后,置37℃孵箱中,48~72小时后,观察结果。

反应标准:同常用方法。

(5)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①常用方法。抗原为用葡聚糖凝胶G100初步纯化的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所用绵羊红细胞先经2.5%戊二醛醛化及1∶5000鞣酸溶液鞣化后再行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10%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的pH 7.2PBS配5%悬液,分装安瓿低压冻干封存。每批致敏红细胞作效价测定,滴度达1∶1 280~2 560为合格。

操作方法:启开安瓿,每支以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用微量滴管加4滴(0.025ml/滴)生理盐水于U型微量血凝反应板第1排第2孔内,第3孔空白,第4孔加1滴。第1孔内储存待检血清,并从中吸取血清1滴加入第2孔内,充分混匀后,吸出2滴于第23孔和第4孔各加1滴。在第4孔混匀后弃去1滴使第3孔、第4孔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5,1∶10。用定量吸管吸取致敏红细胞悬液,于第3孔和第4孔内各加1滴,立即旋转震摇2分钟,室温下静置1小时左右,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有阳性血清及生理盐水作阳性和阴性对照。

结果判断:阴性反应为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肉眼见一边缘光滑,致密的小圆点。阳性反应。“+”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皱褶。“+”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者小。“+”红细胞大部分沉积于孔底,形成一圆点,周围有少量凝集的红细胞,肉眼见周边模糊(或中间出现较为明显的空白点)。

反应标准:以血清1∶10稀释出现阳性反应可判为血吸虫病患者。

②二氨酚致敏法。抗原为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及成虫尿素溶解性抗原(AUA)混合而成,其比例为SEA10mg/L+AUA20mg/L。所用绵羊或人“O”型红细胞经5%戊二醛醛化后,用二氨酚法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中加入含10%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的pH7.2 PBS,分装后冻干保存。每批致敏红细胞以阳性参考血清作效价测定滴度达1∶640~1∶1 280,阴性血清及盐水对照不出现凝集者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