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20721300000040

第40章 地方并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 (10)

第5章 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 (10)

人体蛲虫感染可因感染程度以及机体状态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蛲虫爬至****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儿童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尚可引起脱肛。

(二)基本知识

1.蛲虫病 由蛲虫引起的,以****、会阴部瘙痒为特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2.形态

(1)成虫:成虫细小,乳白色线状。体前端两侧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角皮上有横纹。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唇瓣,咽管末端呈球形。雄虫长2~5mm,尾部向腹而卷曲,生殖器官管形,雌虫长8~13mm,尾端长而尖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

(2)虫卵: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长50~60μm,宽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而透明,由最内层的脂层及两层壳质层组成,壳质层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已有一个蝌蚪形的幼虫。

3.生活史

成熟的虫卵被吞食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幼虫沿小肠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要15~28天。成虫在小肠下段或大肠前端进行交配,雄虫即死亡随粪便排出。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妊娠的雌虫在盲肠结肠移行,头部可钻入黏膜吸取营养,并可吸血。雌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当患者熟睡时爬出****受到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1条雌虫含卵5000~17 000个。排卵后的雌虫大都枯萎死亡。黏附在****周围的虫卵,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成虫。

(三)基本技能

1.诊断 如****周围或会阴部经常奇痒,患儿夜间烦躁不安时,应注意有蛲虫病的可能,若能查到虫体、虫卵即可确诊。

2.病原治疗

(1)复方阿苯达唑片:成人及7岁以上患者,1次2片顿服。儿童,2~6岁的患者,1次1.5片顿服。

(2)复方甲苯咪唑片:1片顿服,用药2周和4周后,各重复用药1次。4岁以下者用量减半。

3.预防与控制 预防的原则是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

(1)要大力宣传蛲虫病的危害,感染方式,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等。

(2)使家长、老师、保育员有充分认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集体儿童单位要分铺,床位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衣服、玩具和食器要定期消毒。可用0.5%碘溶液处理5分钟,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

(4)对蛲虫病的预防要强调应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4.常用操作

(1)擦拭法:将棉拭子先置于消毒生理盐水中,用时拧干,擦拭****周围,在滴有50%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混匀后进行镜检。

(2)漂浮法:用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挤干,擦拭****周围,然后将棉拭子放入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虫卵洗入盐水内,再漂浮集卵进行镜检。

(3)透明胶纸法:用长约6cm,宽约2cm的透明胶纸粘擦****周围的皮肤,取下胶纸,将有胶面平贴玻片上,镜检。

十二、广州管圆线虫病

(一)基本理论

幼虫在人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二)基本知识

1.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疾病。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该病潜伏期为3~36天,平均16天,少数患者在进食螺肉数小时即有腹痛、恶心,有些病人首发症状为发热、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个别患者出现皮肤斑丘疹或荨麻疹,持续数天消失。多数患者急性起病,头痛几乎是所有患者的突出症状,间歇频繁发作,可伴痛性感觉障碍。血象检查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但嗜酸细胞显著增高。

2.形态

成虫线状,体表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口,缺口囊。雄虫长11~16mm,宽0.21~0.53mm,交合伞对称。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尾端呈斜锥形,子宫双管形,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相见的螺旋纹,十分醒目,****开口于肛孔之前。

3.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多种鼠类的肺动脉内。虫卵产出后进入肺毛细血管,第1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再吞入消化道,随后与宿主粪便一起排出。当此幼虫被吞入或主动侵入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后,在其组织内先后发育为第2及第3期幼虫。鼠类因吞食含有第3期幼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及被幼虫污染的食物而受感染。我国广东、海南、云南、浙江、台湾和香港等地发现的中间宿主有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福寿螺和蛞蝓。转续宿主有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和蜗牛;国外报道还有鱼、虾、蟹等。终宿主以褐家鼠和黑家鼠较多见,此外还有白腹巨鼠、黄毛鼠和屋顶鼠等。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本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动物实验提示,第3期幼虫可经皮肤主动侵入宿主。由于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故在人体内虫体停留在第4期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三)基本技能

1.诊断

(1)流行病学史:近期有吞食或接触含本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2)临床表现:急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或中度发热及颈硬,或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颈部抵抗、感觉过敏。

(3)实验室检测

①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增高。

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在500~2 000/mm3,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

③病原学检查。在脑脊液内或眼内等部位查见虫体。

④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脑脊液中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

⑤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检查或CT有阳性表现,或头颅MRI检查有阳性表现。

(4)诊断标准

①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诊断⑴和⑵,或诊断⑴和⑶④,或⑵和⑶①。

②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诊断⑴和⑵和⑶①和⑶②。

③病原学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和⑶③。

2.病原治疗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一般用阿苯达唑每天20mg/kg(体重超过60kg者按60kg计算),分3次服用,连服7天。

3.预防与控制

(1)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螺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

(2)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因幼虫可经皮肤侵入机体,故应防止在加工螺类的过程中受感染。

(4)灭鼠消灭传染源。

(5)在有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开展对淡水螺类和淡水产品的监测工作。

(王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