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问答
20721400000006

第6章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防治 (2)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防治 (2)

[舌脉] 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药]

炙麻黄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杏仁10克,知母10克,鱼腥草15克,葶苈子10克,金荞麦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生大黄10克,牡丹皮10克,青蒿15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每日2次,必要时可每日服2剂,200毫升,6小时口服1次。

[加减]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枳实、玄明粉。

[中成药] 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

30.气营两燔型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该用什么方药?

[症状] 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

[舌脉] 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 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 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金银花15克,丹参12克,连翘15克,麦冬10克,竹叶6克,瓜蒌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栀子12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每日2次,必要时可每日服2剂,200毫升,6小时口服1次。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者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

31.所有高热患者都能用安宫牛黄丸吗?

安宫牛黄丸方出自清代吴瑭著的《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明雄黄、郁金组成。有很好的清热、开窍、醒神的功效。是中医“温病三宝”之一。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邪热炽盛,热陷心包的高热不退、昏迷患者。对于邪气在表,发热而恶寒明显者,或高热而无神昏者或体虚之人并不相宜。在《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中推荐的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都是根据安宫牛黄丸配方,改革剂型制成的中药注射剂。

32.孕妇患甲型H1N1流感能不能服用中药?

妊娠期间用药应谨慎,防止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而言,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用药。孕妇患甲型H1N1流感时,可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如症状未改善,再用药物调治。在用药上必须斟酌,避免使用具有损害胎儿、有堕胎等副作用的药物。科学研究中发现许多可以使胎儿致畸的药物,一般将这些具有损胎作用的药物列为妊娠禁忌药。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的程度,分为禁用、慎用两类。

禁用的药物: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药物: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大辛大热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芒硝、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33.中医有什么物理降温好办法?

中医治疗发热的原则是“透邪外出”,故不主张使用冰袋,冰毯降温。中药煎汤擦浴,可以起到宣透外邪的作用,退热效果很好。对于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肢体酸痛,舌苔薄白,属于寒邪束表的高热患者,使用荆芥水(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20分钟)。若有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浓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温邪袭表症状的患者,常用薄荷、柴胡、黄芩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20分钟。如果患者发热,汗出,口渴,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红苔黄,属邪热入里引起的发热,可将生石膏30~6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20~30分钟。以上三个方子煎煮后去渣取水。用棉球或纱布蘸药水反复擦双足涌泉穴、大椎穴、曲池穴,也可反复擦洗全身皮肤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部位浅表大血管处,擦到皮肤变红为度。中药擦浴不仅降温快,还能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比乙醇(酒精)擦浴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因乙醇浴后发冷的不良反应。

34.中医治疗咳嗽有什么好办法?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常为慢性疾病,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3个类型。风寒咳嗽好发于冬春季,症状有头痛,鼻塞流涕,痰液稀薄,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治宜散寒宣肺,可用麻黄、杏仁、甘草、前胡、紫苏子等药物,中成药可用通宣理肺丸。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发热微恶寒;治宜疏风清肺,可用桑叶、菊花、桔梗、射干、杏仁、连翘等,中成药可选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等。燥热咳嗽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至咳痰带血丝,口干咽燥,治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可选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等,中成药可选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

35.甲型H1N1流感高热中医如何进行辨证治疗?

现在谈辨证治疗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好在中医学对疫病发热有一整套辨证论治规律,如六经辨证体系下的麻黄汤证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腰痛等;桂枝汤证必见发热、汗出恶风之症;大青龙汤证必见发热、汗出烦躁、头身疼痛;小柴胡汤证必见寒热往来、恶心欲吐、咽喉疼痛等;达源饮证必见憎寒发热,舌上苔白如积粉;还有甘温除大热之补中益气汤,气营两燔之清营汤等,可以说汤方丰富多样。在重温2009年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文献资料后,初步认为一般可选大青龙汤或麻杏石甘汤合用小柴胡汤;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呕吐者可用葛根芩连汤合用藿朴夏苓汤等,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6.婴幼儿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简易疗法?

婴儿是指1岁以内的小儿,幼儿是指3岁以内的小儿,婴幼儿患甲型H1N1流感以后服药困难,造成治疗上的因难。下述简易疗法可试用。

(1)填脐疗法:将药物放在患儿肚脐内,借以发挥药效。风热证用葱白15克,连翘15克,共捣烂,装入纱布包填放患儿肚脐上,注意观察,待患儿将欲出汗时,饮用少量温白开水,以促其发汗散热;风寒型用葱白30克,生姜2克,胡椒1克,三味共捣烂,装入纱布包,填放患儿肚脐上,加饮温白开水小半杯,以促其发汗驱寒。

(2)握掌疗法:将药物握于患儿掌心,借以发挥药效。风寒用薄荷、防风各15克,生姜9克(咽痛不用),先将薄荷、防风捣粉,再将生姜捣泥调匀,加少量白开水拌稠,装在两个10

厘米左右长条小纱布包内,放于患儿双手掌心,外用长纱布缠好固定,约20分钟后打开取出。若不出汗,喝些姜糖水(生姜3片,红糖1勺),小半杯左右即可,同时脚下放进毛巾包好的暖水袋,盖好衣被,促其发汗。若患儿轻微发热、咳嗽,药用薄荷9克,连翘9克,橘红6克,共同捣烂,开水冲泡半潮调匀,分装纱布包握两手心,方法同上。

(3)擦法:适用于发热或着凉汗闭不出。药用大葱白150克,薄荷叶6克,黄酒200克(温热)。将大葱白放在干净的石臼里,兑温开水2大勺,捣烂取汁,倒入干净杯中,加入薄荷叶,再将温热黄酒冲入搅匀,然后用柔软绸布或消毒纱布蘸药液轻擦鼻翼(鼻棱两旁)、两额(太阳穴)、第七颈椎与肩平处(大椎穴)、前胸、后背、两肘弯、两腿弯、两手心和尾椎骨两旁,每处搓擦20~40次,擦时用力要轻均匀合适。

(4)****法:可用于流感的预防。药用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将单味药分别水煎后混合沉淀,取澄清液,浓缩成50%煎液,加入适量防腐剂或冷藏备用。婴儿每次15毫升,幼儿每次30毫升,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注意推药速度要慢,推药后嘱患儿侧卧30分钟,以利药液保留,更好发挥药效。

(5)敷贴法:适用于小儿风热候。取鲜地龙10条放入碗内,撒上白糖适量,片刻后地龙因液体外渗而死亡,加入面粉适量调成膏,制成直径约3厘米的药饼2枚,分贴囟门和肚脐,每次贴4~6小时,每日2次,连贴2~3日。

37.奥司他韦与中药八角茴香有关吗?

“达菲”中的抗病毒成分,是通过对莽草酸进行进一步提炼转化而生成的衍生物,并不是说八角茴香就是“达菲”。

38.八角茴香能够治疗甲型H1N1流感吗?

目前研究没有证据,八角茴香,性辛温、理气止痛,归肝、肾、脾、胃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药理学研究,八角中含有一种叫做莽草毒素的成分,对于人类的神经具有惊厥作用。莽草酸在学界比较受到关注的发展前途有二:一是抗菌、抗肿瘤作用;二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其衍生物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达菲中的抗病毒成分,是通过对莽草酸进行进一步提炼转化而生成的衍生物,也不是莽草酸存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作用。并不是将八角煎汁服用就可抗击甲型H1N1流感。一般来说,八角在烹饪过程中产生莽草酸的概率不大。另外,八角茴香中含有黄樟醚,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

39.清热解毒药是抗病毒的药物吗?

清热解毒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抗肿瘤、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与西药相比有不良反应少、不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有害残留少等优点,因此,清热药已经广泛地用于防治病毒性疾病,并且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常用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有板蓝根、抗病毒颗粒、四季抗病毒糖浆、双黄连口服液等。

(1)清热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感染:中草药对动物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具有不同的作用,如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葛根等清热药,一方面能提高动物或人的细胞免疫,一方面又有抑制抗体、清除抗原的作用。

中草药成分复杂,对机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①中药的有效成分如皂苷类、多糖、生物碱、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对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有调节作用,多有增强免疫的作用。②中药含有微量元素锰、硒、铁、锌等,硒、锰等对机体有很强的免疫促进作用。③中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能和它的中枢兴奋作用有直接的关系。

(2)清热解毒药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

(3)清热解毒药抗氧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发现有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直接提高SOD活性。清热解毒药不单纯抗病毒,而且同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综上所述,清热解毒药通过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细胞因子或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发机体自身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清热解毒、抗氧化的作用。根据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通过药物本身的双向调节作用,以“扶正”“祛邪”。正如殷震院士所说:“任何抗病毒制剂的应用,都必须与机体自身的防卫功能协调,中医学扶正祛邪的原则,指出了治疗病毒感染疾病的正确途径。”

40.中药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1)生活起居预防: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②“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③“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④“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2)饮食预防: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克,生姜3克,大枣3枚。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浸泡5~10分钟乘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克,带皮鸭梨一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粳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克,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克,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克,生甘草6克(布包),生薏苡仁20克,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3)药物预防

★成人

①太子参10克,紫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适用人群] 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