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手册
20721600000010

第10章

(4)芙蓉鸡片 (4)

(6)保证每人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及蔬菜达400克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

(7)膳食成分中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但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

(8)适量饮酒,少喝含糖较多的饮料。

12.血脂的控制目标

治疗高脂血症,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视为降低胆固醇治疗的主要目标。根据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达到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以及是否患有冠心病,选择饮食疗法的标准与目标也不同,分为如下3类。

(1)无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伴有两种以下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等)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目标为<4.1mmol/L。

(2)无冠心病,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目标为<3.4mmol/L。

(3)患有冠心病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的目标为<2.6mmol/L。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低也是一个不健康的指标。低血脂既会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又可增加血管壁的脆性,以致当患者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时很容易引起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脂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太高固然有害,过低也不利健康,因此正常人不可长期拒食所有含胆固醇的食物。

十二、尿酸

1.什么是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是植物或核酸在体内降解的化学物质。尿酸是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机体必须要把它清除。如果体内尿酸过多,就会积聚起来,很可能引发痛风。所以,尿酸检测主要是为了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2.尿酸的正常值

男:214~488μmol/L。

女:137~363μmol/L。

3.影响尿酸的因素有哪些

使尿酸浓度升高的因素:酒精中毒,铅中毒,营养不良,化疗或放疗,服用利尿药、降压药、阿司匹林等;应激或剧烈运动亦可引起尿酸增高。

使尿酸浓度降低的因素:注射造影剂,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应用别嘌醇、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4.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疾病有哪些

痛风

白血病

原发性骨髓瘤

妊娠高血压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疾病唐氏综合征

肝疾病

肥胖症

牛皮癣(银屑病)

肾衰竭

5.怎样测定血尿酸

血尿酸测定的意义主要是了解有无高尿酸血症,这关系到痛风的诊断问题,所以应力求正确。

注意问题:因进餐可引起血尿酸偏高,应在清晨空腹抽血;抽血前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另外,由于血尿酸有时呈波动性,一次正常不能排除高尿酸血症,应多查几次才可靠。

6.痛风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由高尿酸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发作时如针锥刀戳,异常痛苦,常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时就会引起痛风。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是尿酸。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排出,1/3经肠道排出。体内的尿酸不断地生成和排泄,因此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当某些原因使得尿酸的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增加。高浓度的尿酸长期存在便可导致痛风的发生。久病者有痛风石沉积,常导致关节畸形,病程后期可引起肾尿酸结石和其他肾实质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痛风是营养过度丰富的“产品”,患者以肥胖者居多。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食物控制的三大原则: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如肝、肾、脑、心、肠等),不喝肉汤;少吃海产,并且保证充足的水分。痛风患者如果在食物控制后仍然出现关节炎,应与医师讨论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药物分为消炎止痛药和降尿酸药物。止痛药是在突然关节疼痛时使用的,而不痛时就要停用;降尿酸药物一般没有止痛效果,但可以使尿酸降至正常范围来预防痛风发作,所以平常要每日服用。消炎止痛药目前多用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非类固醇抗炎药,有时也使用泼尼松等激素。布洛芬每次0.2~0.4克,每天2~3次。降尿酸药物分为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7.哪些情况应想到痛风的可能

当您的身体出现了以下情况时,应当考虑是否得了痛风病。

(1)反复的关节红肿热痛,尤其跖关节处,其次是踝、膝、腕、肘等关节。

(2)关节炎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

(3)有患痛风的家族史。

(4)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者,有高嘌呤饮食史。

(5)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

(6)关节周围皮下或耳廓处发现有结节者,穿刺发现有乳白色牙膏样液体流出。

(7)患有痛风相关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

(8)有不明原因的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或双侧广泛的肾结石。

8.常用食品中的嘌呤含量

(1)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胰腺、凤尾鱼、沙丁鱼、牛肝、牛肾和脑等。

(2)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75~150毫克):①肉类,熏火腿、猪肉、牛肉、野鸡、火鸡、鸡汤、鸭、鹅、鸽子、鹌鹑、兔肉、羊肉和鹿肉;②鱼类和海产品,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梭鱼、鳗鱼、鳝鱼和贝壳类水产品;③豆类,扁豆、干豆类和干豌豆;④蔬菜和菇类,菠菜、龙须菜(芦笋)和干蘑菇。

(3)嘌呤含量较少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75毫克):①谷和蔬菜类,全麦、麦片、麦麸、芦笋和菜花;②鱼类,青鱼、鲱鱼、鲑鱼、鲥鱼、金枪鱼和白鱼;③海产品类,龙虾、蟹等;④豆类,四季豆、青豆、豌豆和菜豆。

(4)嘌呤含量很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①谷类,各类精白的谷类及其制品,如大米、玉米及细加工的玉米面等,精白面粉及制品,如富强粉、面包、面条、蛋糕、饼干等;②蛋类,鸡蛋、鸭蛋等;③乳类及其制品,各种鲜奶、奶酪、酸奶、奶油和冰淇淋;④豆类,刀豆;⑤蔬菜类,如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莴苣、南瓜、西葫芦、番茄、厚皮菜、山芋、土豆等。

9.治疗痛风病的药膳

(1)薏仁粥:取适量的薏苡仁和粳米,两者的比例约为3∶1,薏苡仁先用水浸泡4~5个小时,粳米浸泡30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食用。

(2)冬瓜汤:取冬瓜300克(不连皮),大枣五、六枚,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食用。

(3)苹果醋加蜜糖。这是西方传统治疗痛风的方法,经多项临床测试证明有效。苹果醋的酸性成分具杀菌功效,有助于排除关节、血管及器官的毒素。饭后可将一茶匙苹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温水内,调匀饮用。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尿酸。

10.痛风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痛风的发作常常与大吃大喝有关。因为美味佳肴嘌呤大多比较高含量,大量的嘌呤最终分解代谢产生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因此,调节饮食构成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假如您患有痛风病,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

(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墨鱼等。

(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

(4)戒吃酸性食物,如煎炸食物、高脂食物。

(5)多吃高钾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

(6)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

(7)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 000毫升以上。

(8)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十三、凝血与抗凝的实验室检查

1.什么叫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四项检查,习称“凝血四项”。这一检查主要反映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否出现异常,以此为依据进行临床疾病的诊断。

2.凝血四项的正常值是多少?各有何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Ⅹ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药等。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等。

正常值:11~15秒。

INR值:0.85~1.15。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Ⅹ、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等。

正常值:22~36秒。

(3)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红斑狼疮、肝疾病、肾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缩短较为罕见。

正常值:10~15秒。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凝血功能状态。纤维蛋白即凝血因子Ⅰ主要由肝合成,其参与凝血过程。当纤维蛋白原超过正常范围,即表示凝血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女性妊娠后期外,还主要出现在糖尿病及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炎症反应、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灼伤、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某些恶性肿瘤。降低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溶栓治疗时。严重肝实质损害: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常伴凝血酶原及因子Ⅶ缺乏。

正常值:2.00~4.00g/L。

3.凝血检查异常就一定会形成血栓吗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凝血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增高只是其中的两个环节,还需要有血小板、血细胞等其他因素参与才能最终形成血栓。因此,凝血检查出现异常不一定形成血栓性疾病,但凝血功能亢进是血栓病的高危因素。

4.哪些疾病患者适合进行凝血检查

(1)出血性疾病。

(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如患有静脉栓塞、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

(3)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溶栓治疗。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

(5)外科手术前,损伤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

5.什么是纤维蛋白原?与血栓形成有什么关系

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或微血栓的成分中,均有纤维蛋白的存在。近10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并具有很强的预示作用。选用63 736例受试者(其中5 717例发病)的22项临床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凝血检查中,纤维蛋白原是唯一一个肯定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有明确关系的物质。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3.03g/L时,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概率可以增加近2倍,如果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则发病概率增加到6~12倍。

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有:①参与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②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聚集;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恶性肿瘤的转移;④参与创伤的修复和创面的愈合;⑤影响血液黏度和血液流变学等。

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约半数的冠心病发作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而且其生存差异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密切关系。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脑梗死的进展及总体死亡率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纤维蛋白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