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手册
20721600000018

第18章

第三章 (1)

心血管检查

一、心电图

1.什么是心电图检查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通过心电图,能够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2.常见心电图异常结论分析

(1)电轴左偏、右偏:电轴左偏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心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右偏见于重症右心室肥厚及左束支后分支阻滞等。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仅有这一项电轴左偏或右偏不代表有病理意义。

(2)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绝大多数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呼吸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

当窦房结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这是因为窦房结供血不足所致,如急性下壁心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3)ST-T异常:影响ST-T改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其中包括检查技术上的原因,如心电基线不稳;呼吸与进餐的影响;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的影响;电解质影响,如血钾过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状态的压抑与焦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但绝大多数ST-T异常提示心脏供血不足。

T波低平代表心室激动过程的除极复极程序原发或继发性异常,原发性异常是由于心肌本身病变引起,如供血不足;继发性异常则可以见于高血压所导致的左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起搏心律等心脏本身的原因,或由于内分泌、代谢、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脏继发性改变。

(4)肢导低电压:肢导联低电压是指6个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电压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胸等,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5)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称早搏,是过早搏动的简称。成年人的心搏每分钟为60~100次属正常范围。以每分钟心搏72次为例,则每隔0.83秒心脏冲动1次。如果每分钟心搏72次的人,在均匀的心脏冲动中,忽然有那么一下,在不到0.83秒的时间内提前发生了,便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正常人中也十分常见。但多数人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心搏特别有力,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频繁的期前收缩,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在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频繁的期前收缩,甚至有可能引起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期前收缩是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若心房内有一处心肌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期前收缩,便称为房性期前收缩;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期前收缩,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做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按期前收缩发生的频度,每分钟在6次以上的,被称为频发性期前收缩,不足6次的为偶发性期前收缩。若期前收缩两两成双地出现,则称为成对期前收缩;若一个正常心搏后紧跟一个期前收缩,如此配对节律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则称为二联律;若两个正常心搏后紧跟一个期前收缩,或者一个正常心搏后面紧跟两个期前收缩,如此配对节律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则称为三联律,若三个正常心搏后紧跟一个期前收缩,如此配对节律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则称为四联律。

各种心脏病当然都可引起期前收缩,但期前收缩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低血钾、发热等非心脏疾病的患者,均会发生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期前收缩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期前收缩。

(6)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但是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所以室性心率仍然可维持在60~100次/分,但是节律绝对不整齐。

房颤的常见原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包炎、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其他可能与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

(7)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分为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常见病因:①以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感染。②迷走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短暂性房室传导阻滞。③药物,如洋地黄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数停药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④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⑤高血钾、尿毒症等。⑥特发性的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等。⑦外伤,心脏外科手术时误伤或波及房室传导组织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有心搏暂停感觉。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疲乏、头晕、晕厥、抽搐和心功能不全,有可能发展为高度或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患者应该考虑安装起搏器。

(8)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容易发生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成年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他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右束支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