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手册
20721600000020

第20章

第四章 (1)

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B超检查

1.正常肝的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正常肝切面轮廓规则、光滑,顶部厚而下缘锐薄。肝厚度与体型有关,通常右肝最大厚度11~13厘米,左肝顶部厚5~6厘米。肝实质呈密集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肝内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回声较强。肝静脉管壁回声极弱,管腔内液性暗区、由细变粗、行径较直,向第二肝门汇集。正常肝门部静脉径8~10毫米,肝静脉径6~7毫米,肝内动脉及胆管不能显示。

2.脂肪肝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肝轻度或中度增大,肝轮廓稍大,尚整齐平滑,边缘处有时可较圆钝,下缘角增大。肝回声细腻增强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半细而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肝内脂肪弥漫浸润,致回声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使回声强度从表浅至深部逐渐减弱、且深部回声微弱而稀少。有时甚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不能显示,而呈无回声区。后方轮廓回声亦显著减弱,甚至极难观察到。肝血管走行不清。肝内管道分布走向常不太清晰,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

3.慢性肝炎的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慢性肝炎的B超有以下表现:肝增大、增厚。肝实质回声较粗大,分布欠均匀。脾增大,肋缘下可探及,但无特征回声。胆囊壁毛糙增厚。

4.肝硬化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肝硬化早期可见肝脏肿大,实质回声致密、增强或增粗;晚期肝脏缩小,肝表现凹凸不平,呈结节状、锯齿状、台阶状变化、不规则萎缩变形,弥漫性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具体表现为肝左、右叶上下径变小,肝变薄,肝左叶缩小常较显著,但也有少数患者肝左叶代偿性增大;肝包膜增厚、失去光滑的纤维亮线,回声增强,厚薄不均,肝表面尤其脏面凹凸不平,可呈锯齿状,出现腹水时更为清晰,肝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呈密集的中、小光点或粗大光点,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条索、斑片回声,在高回声区可见小片低回声区。肝内血管表现:粗细不均匀,血管扭曲、闭塞而看不到,尤以肝静脉明显,其主干变细,分支狭窄。门静脉由于血流受阻主干、右支及左支矢状部增粗,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3毫米、门脉右支大于10毫米、左支大于11毫米、脾静脉内径大于8毫米,提示门静脉高压。伴有腹水时,为带状无回声区,而且少量腹水就可显示出来,而此时临床上难以发现。

5.肝囊肿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肝囊肿包括单纯性囊肿与多囊肝等。B型超声显示肝内有一个或多个液性暗区,壁薄,边界整齐,清楚,伴后方回声增强。B型超声可显示肝内0.5厘米直径以上囊肿。

6.什么是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囊肿既不会影响肝功能,也不会发展为肝癌,所以这种囊肿通常不必太在意,只要定期复查即可。多发性肝囊肿患者有时还合并有其他内脏的囊肿,如伴发肾囊肿、肺囊肿及偶有胰囊肿、脾囊肿等。若直径大于5厘米出现压迫症状者,或有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7.肝血管瘤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肝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典型的B型超声显示:①呈均匀稍强回声肿块,近圆形,边界清晰、规整、无声晕,内部较均匀。②肿块呈圆形或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减弱,周边回声呈线状增强,边界清楚,无声晕。③混合型血管瘤,肿块较大,边界不规则,内部不均匀,该型容易误诊为肝癌。

8.肝血管瘤的治疗有哪些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自然病程长,大多数患者终生无症状。肿瘤直径<5厘米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肿瘤直径5~10厘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肿瘤直径>10厘米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为:①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②肝动脉结扎术;③术中冷冻治疗。

非手术治疗:①放射治疗;②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9.正常脾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B型超声显示正常脾边界整齐、光滑,脾内部为密集低回声,分布均匀,正常脾长径10~12厘米,脾门处厚度为3~4厘米。

10.正常胆囊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B型超声显示胆囊壁为细回声光环,轮廓整齐,内部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形状如梨或茄,空腹胆囊长径4~8厘米,横径2~3.5厘米。

11.胆囊结石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B型超声显示:①胆囊液性暗区内有1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其后方有声影,为典型的胆囊结石声像图;②胆囊内充满结石时显示胆囊前壁及胆石前缘的强回声光带、后方为声影,胆囊内结石的形态及胆囊后壁均不显示或呈“WES”征;③胆囊内单个或数个较强小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后方无明显声影。

12.胆囊炎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急性胆囊炎B型超声显示胆囊肿大,壁增厚,轮廓模糊。慢性肿囊炎胆囊壁增厚至0.5厘米以上,胆囊腔可能缩小,其中液性暗区不清晰。

13.胆囊炎有哪些表现

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是由于细菌的感染或胆囊结石阻塞引起的胆囊炎症。中年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根据病情长短和轻重,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或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发热,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加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患者屈身静卧,不敢活动。

慢性胆囊炎的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患者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患者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慢性胆囊炎往往并发胆囊结石。

14.慢性胆囊炎该如何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口服熊去氧胆酸、胆酸钠等,并配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中药。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较大结石的胆囊炎,手术摘除胆囊是最根本的治疗。术后,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症状消失,也避免了急性胆囊炎、胆囊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15.慢性胆囊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平时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

低脂肪:指脂肪总量以20~30克/日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

低胆固醇:指忌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脑、肝、肾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深海鱼类食物。

同时要大量饮水,保持每日1 500~2 000毫升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淤积。适当摄入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玉米、荞麦、燕麦、番薯、黄豆、绿豆、芹菜、韭菜、黄花菜、苹果、梨、葡萄、大枣、栗子等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胆汁的排出。忌用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

16.正常胰腺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

B型超声上显示胰腺的长轴切面位于脊柱、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脾静脉之前,胰头在下腔静脉前方,胰腺颈在肠系膜上静脉之前,胰体在腹主动脉之前、胰尾在左肾上极前方。胰腺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中等回声细光点(与肝回声近似),边缘整齐。正常胰头厚25~30毫米,胰体、尾部厚度小于20毫米。

17.胰腺炎B超表现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