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手册
20721600000008

第8章

(4)芙蓉鸡片 (2)

降糖药物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磺脲类[包括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本脲(优降糖等)]、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等]、餐时血糖调节剂(诺和龙)、增敏剂(文迪雅)及胰岛素。二甲双胍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250~500毫克、每天3次。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种类较多,均有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作用。阿卡波糖(拜糖平)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在进餐时服用。

胰岛素主要用于依赖型糖尿病以及处于应激状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近年来,胰岛素应用的指征较前有所放宽,部分医生主张即使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应早用胰岛素。在饮食和运动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用量从小剂量开始,谨慎调整。

8.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存在下面几种情况时容易发生糖尿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患有糖尿病;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千克)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体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曾经患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喜好吃甜食且经常吃甜食;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长期精神紧张。

如果存在上面几种情况,则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应努力做到下面四点,简单地说,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

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

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

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也不要整天疑神疑鬼,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

另外,建议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9.具有哪些症状应当及时查血糖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口干、饮水多、小便勤、乏力、消瘦;视物模糊,时好时坏;不耐饥饿,容易低血糖;肢体溃疡不易愈合;反复发生牙周病变;皮肤或外阴瘙痒,四肢麻木等。

10.降低血糖的菜肴与药膳

(1)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苦瓜具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常食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做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克。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2)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对轻型糖尿病确有疗效。可将南瓜烘干研粉,每次5克,每日3次,也可用鲜南瓜250克煮熟食用,既充饥又可降低血糖。

(3)生津茶:青果5个,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克,麦冬、桑叶各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去皮),荸荠(去皮)5个,鲜芦根(切碎)2支,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4)荔枝粥:荔枝5~7枚,粳米50克,水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5)鸽肉山药玉竹汤:白鸽1只,山药30克,玉竹20克,共煮熟食肉饮汤,适用于阴虚型糖尿病。

11.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不仅应当控制血糖,还应当控制好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如能将各项指标综合控制好,可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

九、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患者采血前2~3个月血糖控制的水平,且这个数值是不能“作弊”的。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就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因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

2.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正常值为4%~6%。

3.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所以其浓度高低受红细胞和血糖浓度的影响。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或应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吗啡、氢氯噻嗪等药物时可降低;而在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维生素C或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时可增高。

4.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关系

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只是患者“那一刻”的血糖水平,而不能完整地反映血糖控制的真实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显示患者采血前2~3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2~3个月前的血糖平均水平增高20~30mg/dl(1.1~1.7mmol/L)。

5.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使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降低,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引起血脂和血黏度增高,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也可以使眼睛内的晶状体被糖化,从而引发白内障;还可以使肾小球基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

6.糖尿病患者多久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血糖水平,有条件的患者就应该每3 个月检查1次,来了解前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即使血糖比较稳定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至少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另外,计划怀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初期应该每月测一次,等到血糖控制满意后,可以每6~8周测一次,直到受孕。

应注意的是: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与医生一起分析原因,来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7.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患者应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7%时,我们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大于或等于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当HbA1c大于9%时表明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更应强化控制。

8.什么是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液中的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2~3周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清蛋白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能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9.糖化血清蛋白的正常值

当血清白蛋白为50g/L时,GSP正常值为1.5~2.4mmol/L。

10.影响糖化血清蛋白的因素

由于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液中的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所以其浓度受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葡萄糖的含量的影响。临床上肾疾病会造成大量白蛋白丢失或肝受损导致白蛋白降低时,或孕妇均可出现降低。而当白蛋白正常时,就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就会引起GSP的升高。

11.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哪些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因此,到医院检查糖尿病,除了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有无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等,把这些问题都查清楚了,就为今后的系统治疗提供了全面的依据,从而达到了治病的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做哪些检查呢?

(1)血糖:包括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需要时还需测定夜间(1~3时)血糖。

(2)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都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以下两种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一段时期内血糖的总体水平。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中的葡萄糖结合形成,正常值为4%~6%(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它不受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总体的血糖水平。

②糖化血清蛋白(GSP):由血浆中的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而成,正常值为1.5~2.4mmol/L,可以反映近2~3周总的血糖水平。

(3)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4)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无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5)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对于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患者应适当选用调脂药物,纠正脂代谢异常。

(6)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号称是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隐形“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酌情给予处理。

(7)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禁忌使用。

(8)心电图: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而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因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9)X线胸片:近年来,肺结核呈高发趋势,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因此,如有咳嗽、低热等症状,宜行胸部X线摄片,以排除结核。

(10)眼科检查: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扩瞳眼底检查。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在预防。

(11)肌电图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可发生在糖尿病晚期,早期患者也不少见。肌电图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十、胰岛素、C肽

1.什么是胰岛素、C肽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是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同时参与脂肪、蛋白质代谢。测定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C肽是人胰岛细胞在产生胰岛素的过程中产生的,和胰岛素以1∶1的比例同时进入血液,但是C肽不会被肝破坏,半衰期比胰岛素更长,在有胰岛素抗体和接受外源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C肽更能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2.胰岛素、C肽的正常值

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mU/L。

基础血浆C肽浓度为0.8~4ng/L。

3.胰岛素、C肽值受哪些原因的影响

胰岛素增加的原因:胰岛素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胰岛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抗体和胰岛素抗体综合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肝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果糖及半乳糖不耐受症、肥胖症等。

胰岛素降低的原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胰腺炎等。

与胰岛素相比C肽水平更加稳定,在有胰岛素抗体和接受外源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C肽更能反映胰岛素B细胞的分泌功能。

4.什么是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