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令人紧张的急症——症状解难篇 (4)
眼睛是很珍贵且精细的器官,因此当眼睛感觉异常时,最好的处理就是尽速找眼科医生。急性结膜炎在治疗方面,除了滴眼药外,特别要注意多用肥皂洗手,以避免勿成为传染途径,而且不要去游泳,或与别人共用毛巾、文具器等,以免互相传染。
只要治疗得当,恢复后对视力是无伤害的。因为结膜是在眼球的最外层,不直接影响到视线经过的路径,所以只要眼球正前的角膜未被波及,结膜炎虽然看来很重,但预后仍是很好的。
十七、呼吸突然停止──婴儿猝死症
张姓夫妇结婚已3年了,在高龄父母及众亲友的敦促期望下,今年终于如愿生了个宝宝,男性,模样长得非常可爱,初为父母的欣喜及满足之情,难掩于心。
今天是宝宝出生的第5天,预计早上办理出院后,就可以带回家了。不料一大早6点钟左右,医院婴儿室突然来通知说宝宝情况不好,需要紧急救治及送入新生儿的加护中心。
对张先生、张太太而言,这突发事件就如晴天霹雳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急急忙忙赶到加护中心,只见宝宝一动也不动地躺在保温箱中,身上连着各式各样的管线,心跳尚有,但没有自己的呼吸,是以机器来帮助他呼吸的。医生的诊断是:宝宝疑似得了婴儿猝死症。
李小宝是个出生才3个月的男婴,平日能吃、能喝、能睡,非常健康,该打的预防针也都接种了。这几天父母看他好像有点小感冒般的鼻塞,但因为没有其他症状,所以也不太在意。
这天妈妈清晨起床要给小宝喂奶时,一看小宝脸色发白、皮肤冰凉,用手去刺激他也无反应,赶紧把小宝抱到医院去,医生检查后认定小宝已无心跳及呼吸,而且体温不到35℃,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医生对小宝最后的诊断也是婴儿猝死症。
顾名思义,婴儿猝死症就是指一个好端端的婴儿,突然且无法预期的死亡,即使在事后的尸体解剖检查中,也找不到致死的原因。这对初获爱子的父母而言,当然犹如晴天霹雳,难以接受。但事实上婴儿猝死症确实存在,在医学文献中也时常被提及。
1岁内易发生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不分人种、地域,在全世界都会发生。一般而言,其发生率为1%~2%。某些地区发生率之所以较高,可能是反映医师们是否认真地寻找致死的病因,许多宝宝可能有其他死因,就不属于婴儿猝死症。未满1岁的婴儿都可能发生婴儿猝死症,尤其是2~3个月大的时候,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后的1、2周内就发生了。
因为真正的原因不知道,所以只能从一些统计数据中获取一些信息:如男婴的危险性比女婴来得高,较冷的季节(如冬天)也比较高。此外,因为大部分婴儿死亡是发生在午夜及清晨之间,所以也被认为与睡眠有关,但此点仍不易证实,因为婴儿正常的睡眠时间,本来就占了一天中的大部分。其他有关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1.早产儿
早产儿的各个器官皆不成熟,尤其是对生命最重要的呼吸作用,有可能因突然的不呼吸或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而无力气挣扎反抗,所以在缺氧状况下就步向死亡了。
2.没有经验的妈妈
对带小孩毫无经验,也许在无意中妨碍了宝宝的呼吸而不知,比如自己的身子或厚的盖被、毛巾压住了宝宝的脸部,又或者在妊娠期间的某些不良影响,造成胎儿发育上的缺陷,致使宝宝出生后容易丧失生命。
3.家庭环境不佳
使宝宝的生存空间充满危险因素,如照顾不周全、营养失调、空气质量不好等,也易发生意外。
4.兄妹也曾有类似婴儿猝死症
虽然不见得每个个案都有遗传的问题,但在某些家族的发生率确实是高一点。
所以,在照顾属于高危险性的婴儿时,可事先请医生详细检查宝宝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此外,许多婴儿猝死症是难以预防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及早发现危险(呼吸微弱或心跳减缓),以免宝宝因缺氧过久而死亡,或造成重大脑部缺氧的伤害;同时要熟练婴儿急救技术,在需要时给予急救处理。
十八、发热──热痉挛
幼儿因发热而引起的痉挛是很常见的,但也是最不用担心的一种痉挛。发热性痉挛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间的幼儿,尤以1~3岁最多。在医学统计上,所有6岁以前的健康宝宝中,大约有5%都曾有过此种发热痉挛的经历。
此种痉挛多发作于刚开始发热之际,及接续的24小时内,所以,父母们对这突来的痉挛几乎是毫无心理准备的。一般说来,宝宝连续发热了1、2天后,就不易再痉挛了,若还有的话,则要小心有无其他问题存在!
1.为何幼儿容易发热痉挛?
幼儿因大脑及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对体温的控制能力不足,当体温急剧变化时,脑部及身体会因适应不良而反应过度。比如在成人受寒或高热时,全身肌肉会寒战,而在幼儿则会因为寒战而失去控制,遂以痉挛来表现。
痉挛发作的时间,短则数10秒,长则20分钟或30分钟,发作时意识全无、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反应、大小便失禁、脸色发绀、牙关紧闭,全身僵直不停地抖动。发作过后宝宝会因太累而熟睡好一阵子,然后再醒过来,此时意识状况及活动力都应恢复正常。
2.发热痉挛会使大脑受伤吗?如何处理?
单纯发热引起的痉挛,不会造成大脑本身的后遗症,除非是下列两种情况。
(1)原本大脑就有问题:比如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引起发热及痉挛,虽然恢复后已没有发热及痉挛的现象,但大脑已因炎症的伤害而留下后遗症。
(2)痉挛过久大脑缺氧:过久的痉挛会使呼吸中断,或呼吸道被呕吐物阻塞,氧气无法进入肺部,导致大脑缺氧受损,所以日后大脑也会留下后遗症。
在孩子痉挛时所做的紧急处理,主要是为了维持呼吸道畅通及防止外来伤害。之后,对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还是要仔细检查及治疗,这也是求医的主要目的:除了一般所谓的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外,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病因存在?如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脑炎、脑膜炎,及会致命的败血症等,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宝宝才是最好的!
十九、缺氧过久──溺水
夏季时意外溺水的事件频传,造成许多人的遗憾,如何预防与急救,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要务。
溺水,是因为外界的过多水量进入了不应进入的呼吸系统中(包括咽喉、气管及肺部),此时身体会有一些反射动作,包括:
1.喉部紧缩痉挛,以阻止外物进入气管、肺中(即所谓的“干溺”),这种情况约占溺水的1/10,但此反应同时也阻塞了空气进入肺中,所以虽然肺中并未吸入大量水分,但是身体还是因为缺少氧气的供应而产生缺氧窒息的现象。
2.大量的水直接进入气管及肺中,充满了肺泡,所以空气也无法进入肺泡中进行氧气交换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而导致身体的缺氧窒息。
可见,溺水最重要的致命原因是因为空气无法进入肺,病人无法呼吸,时间一久就会因缺氧而丧失知觉,并因心脏缺氧渐停而驱向死亡。
溺水的急救处理
无论是淡水、海水、游泳池、养鱼池或洗澡缸中的溺水事件,其急救处理的原则及步骤都是一样的。
(1)急救目标
下列目标是并存且重要的:
①尽一切办法使患者肺中马上充气,维持呼吸(可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
②使心脏的跳动恢复正常(可以施行体外心脏按压),以维持正常的循环。
(2)处理步骤
①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杂物,如海草、泥污等,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②立即除去上身的衣物,使其胸部暴露出来,以便观察有无呼吸动作,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如果哭声洪亮且呼吸无浊音,就表示其身体意识的反应尚好,可以从容地送医继续治疗,如果有氧气,则可给宝宝使用。只要呼吸顺畅,心跳(可触摸脉搏测量)、肤色及四肢的活动力自然能恢复,则无需做过度的急救动作,以免造成伤害。
如果经刺激后,宝宝的呼吸依然微弱、心跳仍然缓慢且肤色不佳,则表示身体的意识反应及生命现象仍在危险边缘,此时要立刻使宝宝的呼吸增强,以渡过难关,所以不要犹豫,立即施以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急救处理。
(3)注意事项
①溺水的正确急救措施是(除了首要维持正常的心跳外)需要尽快将空气(内含氧气)导入肺中,而不是迫切将已吸入肺中的水排出,更不是将胃中已吞入的水吐出。此作法主要基于下列几种因素:
孩子溺水失去知觉,可能只是属于干溺,其肺中并无多量的水存在。
已进入肺中的水并不容易排出来,与其耗费时间排肺水,还不如争取时间供肺氧气来得有效。
溺水死亡或产生后遗并发症者,绝大多数是因为大脑缺氧的程度轻重而致,并不是一般直觉认为是肺积水或肺炎所产生的身体缺氧或感染所引发。
②在紧急状况时,很难判定呼吸是否顺畅。此时可由下述几点来看:以次数而论,1岁以内的幼儿呼吸每分钟能在30次以上,而5岁之内的幼儿能在20次以上即已足够。以呼吸的深浅而论,在吸气时,孩子的胸部能看到起伏及扩张即可。呼吸时如果有浊音,表示其呼吸道(主要在喉咙附近)有杂物,如水、分泌物或污泥等存在,可以使用小毛巾或小布条卷绕在成人示指上,然后伸入幼儿口中及咽喉部做清理动作,如此可使呼吸更顺畅些。
③在现场的初步急救过程中,切记保持幼儿体温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寒冷的季节中发生溺水事件,温度的保持对急救生命的成效影响很大。
④体外心脏按压的时机,以一般粗略的评断而言,是在心跳数少于正常的一半时(如小于每分钟60次)。
⑤以上的急救措施要一直做下去,即使在紧急送医过程中,也不可擅自停顿,直到专业的急救人员(如医护人员)到达,并由其接手处理。
孩子的呼吸及心跳已恢复正常,此时孩子的表现如:四肢及身体可能会有一些自发的动作,如恶心、咳嗽及呻吟等。
⑥勿妄自将溺者胃中吞入的水挤压出来。因为在溺水者神志及呼吸状况尚未稳定前,胃中呕吐出来的东西很有可能会被吸入气管中,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已吞入胃中的水需要到送医后,再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处理,才比较安全。
二十、抽搐、昏迷──剧烈摇晃症
小宝现在4个多月,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好,没有任何疾病。这几天父母发现小宝的精神状况不佳,哭声及活动力都明显的减少,先前并无任何感冒及发热的情况。曾带他到诊所看过,也吃了药,但病情一直没有改善。今天妈妈突然发现宝宝有抽搐的动作,而且神志趋向不清,所以赶紧送医检查。
在医生详细的检查时,发现小宝的前囟门鼓胀,眼底有出血,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贫血),同时脑部的计算机断层显示有脑内出血,而且已严重地压迫到正常的脑组织了。
一般而言,生产过程的创伤、血友病、血小板过低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或者外力伤害,都可能造成孩子发生颅内出血的现象。
经过详细的询问病情及检查后,发现都没有上述情形,所以应该是由外力所造成的颅内出血,但只有所谓的“受虐儿”,可能因受外力伤害而引起颅内出血,而小宝是独生子,父母对他呵护有加,不可能会有过度责打虐待的情形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宝宝的颅内出血呢?
避免剧烈震荡的玩耍动作
原来爸爸妈妈平日太喜爱小宝了,时常抱在怀中逗着玩耍,并不时地与小宝玩“向上丢起来再接住”的游戏,以及“前后左右大幅摇摆”的动作,父母说在玩这些大幅度荡秋千似的动作时,小宝都还会嬉笑,表示他也很高兴,所以父母也就愈玩愈起劲了。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些玩耍动作竟使小宝的大脑受到剧烈的振动,而导致出血及脑震荡。
爸爸妈妈听了医生的解说后懊恼不已,原来健康活泼的心肝宝贝,就因成人的无知行为,而使其生命遭受危险或成终身智障呢!
有些成人在与婴幼儿玩耍时,常喜欢做一些动作来刺激宝宝,引起嬉笑,例如:抱着宝宝向上高高地抛起,再于落下时突然的接住;抱着宝宝像荡秋千般地前后大幅地摆动然后突然的煞车停止;抓着宝宝的肩膀前后左右摆动;或者把宝宝用力(有意或无意的)往床垫上或沙发椅上摔下,使其因受弹力而上下振荡等。
婴幼儿因为受到如此巨大的刺激而觉得好玩、嬉笑,但也可能因为害怕而哭泣,只是成人尚不知或一心要再搏其一笑。其实这些对幼儿都是非常危险的动作,千万使不得!
危险的倒不是因为怕成人失手,没有抓稳小孩使其摔伤,而是这些动作会造成宝宝严重的脑震荡、脑出血,以及颈部骨骼或脊髓神经受伤。大脑及脊髓神经是控制全身运动的重要功能,严重创伤者会死亡或有终身智障及残疾的危险。
婴幼儿身体比例与成人不一样,其头部较大、较重,比例约占身长的1/4(而成人占1/6),再加之婴幼儿的颈椎结构及肌肉的支持力都比较弱,所以,幼儿头部的姿态控制不恰当,当前后摇摆动作过大时,会使颈椎受伤或脱臼,而损伤及其中的脊髓神经。或当头部剧烈摆动时,颅内的脑组织会受到伤害(脑震荡),而其表面或内层的血管也会因拉扯力过大而破裂出血(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