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太素脉
太素脉在明朝盛行,其中以张太素最为突出,他把脉学与周易结合起来,形成中国脉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以脉测人贵贱福祸,吉凶生死。这的确很玄妙。笔者也是周易预测和奇门遁甲的爱好者,其中测病倒是十分精确,但脉象能否如此,还有待研究,所以我仅把其中的“五阳”“四营”“四阴”附于此,供后学者研究。至于五脏脉象与贫贱生死祸福关系的章节,就不在此叙述。笔者仅按《太素脉秘诀》的原文录下,不作过多的诠释,望初学者谅解。
一、五阳
(原文)浮者,轻而在上,隐隐后散,如水浮物,指重如无,轻有余,愈轻愈盛,泛然满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气不足。
(释义)浮脉,轻清在上,中候指力稍减,重按指力较中候弱,犹如水中漂浮的东西(如木、棉等)。浮候指力较强,越浮脉动越发搏指,满指皆有。若六脉常浮,主心气不足。
(原文)滑者,如珠丸之无端,重指即伏,举指浑然,不进不退,稍重于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气不足。
(释义)滑脉,如圆珠或丸子一样没有端点,十分圆滑,重按则隐然搏动,浮取则浑然满指,不上不下,不进不退,比洪脉稍弱。若六脉常滑,主肝气不足。
(原文)实者,虚之对。其脉源源长久而不绝,指轻则有余,指重隐缓于弦,小于洪。若三部常实,主脾气不足。
(释义)实脉,与虚脉相对。其脉源远流长而不绝如缕,指下搏动有力,稍加重按,其力不比弦脉弱,但比洪脉弱。若六脉常实,主脾气不足。
(原文)弦者,应指紧迫如巴弦,指重如数,指轻逾急,聚敛而不散,长久而不缩。若三部常弦,主肺气不足。
(释义)弦脉,应指紧迫,如张弓弦,稍加重按,有如数象,指力稍轻则急劲,聚而不散,长久而不缩。若六脉常弦,主肺气不足。
(原文)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长,下指一寻,不弦不浮,轻重皆应,若再寻之,勃然有余。若三部常洪,主肾气不足。
(释义)洪脉,又称大脉。其指劲源远流长,下指寻按,不弦不浮,浮沉皆有,但再稍加重按,则不如浮中二候有力。若六脉常洪,主肾气不足。
二、四阴
(原文)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壮,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血滞而神不足。
(释义)微脉,既细而且弱,重按如毛发隐隐可见,似有似无,在有与无之间。若六脉常微,可有血脉不通而神气不足。
(原文)沉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重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
(释义)沉脉,如石沉大海之象,需重按方可得见,但与微脉相比,则有力一些。若六脉常沉,主胃气逆而气不足。
(原文)缓者,如丝在径,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浮,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
(释义)缓脉,如丝线架在轴上,应指和缓均匀。不像微脉纤细,不沉也不浮。若六脉常缓,主肾气怯弱而精气不足。
(原文)涩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后实前虚,往来不断。若三部不足,主魂不足。
(释义)涩脉,与滑脉相对。指下如棉里藏砂,如轻刀刮竹,稍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往来不断。若六脉常涩,主气血不足。
三、四营
(原文)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明敏,禄位权贵。
(释义)轻脉,犹如手摸在玉佩上的感觉,纯粹圆润,这种脉象的人一般智商较高,将来造诣较高。职业应是脑力工作者或领导者。
(原文)清者,平清而浮,状若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
(释义)清脉,应指及其清晰,犹如摸到鸟羽一般舒服,不沉也不软。职业应是脑力工作者或策划者。
(原文)重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
(释义)重脉,脉象缓慢而粗,以手按脉,较为模糊。职业应是体力劳动者或工人。
(原文)浊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源。
(释义)浊脉,脉象模糊而紧弦有力,重而浊。职业应是体力劳动者或农民。
第五节 汤头脉
自古无脉带汤头。今将家藏法宝献于此,供学者潜心研究,由于是歌诀通俗易懂,笔者在此就不再做详细解释,望初学者谅解。
(诗曰)心脉浮兮主伤风,身热头痛背发同;
百解香苏为要药,六神双解却收功。
(释义)此处心脉是指左寸脉,一般来讲,心脉常浮,又在夏季,是为正常。若非其时而得其脉,皆当病。脉浮主表证,出现身热、头痛、项背强急等表现,一般要用解表剂,如香苏散、人参败毒散、消风散等。
(诗曰)心脉沉兮气痰多,呕吐恶心可奈何;
二陈桔梗同半夏,藿香苏子共成合。
(释义)心脉沉,一般属于痰邪作祟,出现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治疗上一般采用化痰理气之药,如二陈汤、桔梗汤、半夏汤等,并酌加藿香、苏子等。
(诗曰)心脉迟兮主内伤,黄芪同伴四君汤。
便赤口干为火病,黄连解毒定为凉。
(释义)心脉迟,一般属于内伤疾病。可采用四君子汤加黄芪。若是症见便赤、口干等表现,是内伤化火,需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诗曰)心脉数兮双解汤,更加滑石却相当;
凉膈麦莲俱可用,口渴竹叶石膏汤。
(释义)心脉数,是热邪困扰心阳,需用凉膈散加滑石、小麦、莲子心等,若口渴,可用竹叶石膏汤。
(诗曰)肝脉迟兮是肝虚,眼无光明目昏迷;
四物汤中加减用,八珍菊礞并黄芪。
(释义)肝脉,即左关脉。见迟,是肝虚,视物模糊,可酌用四物汤加减,或用八珍汤加菊花、礞石、黄芪等。
(诗曰)肝热数兮热生多,头昏胁痛耳鸣疴;
平胃饮子都宜用,平胃方****成和。
(释义)肝脉数,定是热邪困扰,出现头昏、胁痛、耳鸣等症状,可用平胃饮子加减。因为肝病传脾,肝受伤则脾亦感,故截断病势蔓延的源头。
(诗曰)脾脉浮兮腹胀侵,饮食少思步难行;
平胃之散宜补用,香附加入并砂仁。
(释义)脾脉,指右关脉。浮而无力,可见腹胀满懑,不思饮食,腿脚无力等症状。亦可用平胃散或香砂六君子丸等。
(诗曰)脾脉沉兮脾家弱,腹胀难消饮食多。
四君子汤宜为用,神曲麦芽便解和。
(释义)脾脉沉,为脾家弱,饮食增多,但腹胀,且饮食消化不良等。可用四君子汤,加神曲、麦芽等。
(诗曰)脾脉迟涩是胃寒,或哕呕吐而三般;
便用香附去平胃,加上藿香姜枣良。
(释义)脾脉迟涩,是脾胃虚寒,或吐,或哕,或呕。可用平胃散加减,亦可用香砂六君子丸加藿香、生姜、大枣等。
(诗曰)脾脉数兮胃热藏,吞酸中满甚难当;
石膏凉膈同为用,加上厚朴最为良。
(释义)脾脉数,为胃热,出现吞酸、呕吐、腹中满懑、胃脘不舒等症。可用白虎汤、凉膈散等酌加姜制厚朴。
(诗曰)肺脉浮兮外感寒,病成咳嗽喘无样;
苏子木香并共和,更加二陈麻杏汤。
(释义)肺脉,指右寸脉。秋季脉浮是其常也,不作病脉论。若其他时节出现浮脉皆为病脉。肺部脉浮,主要是外感寒邪,脉象浮而兼紧,一般有咳嗽而喘,伴有发热、咽痛、头痛等症,可用二陈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苏子、木香等药。
(诗曰)肺脉沉兮主风痰,二陈桔梗可相当;
柴胡香附共同用,莫将虚寒一样看。
(释义)肺脉沉,主有风痰。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可用二陈汤、桔梗汤加柴胡、香附等。
(诗曰)肺脉迟涩主有寒,气血虚弱行步难;
便将四君用为主,内将陈皮半夏匡。
(释义)肺脉迟涩,为气血虚弱,为寒证。四肢无力,咳嗽、气喘等症。可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
(诗曰)肺脉数兮热咳绵,芩连枳实二陈煎;
黄连解毒尤为妙,滑石加味不可言。
(释义)肺脉数,为肺热,热咳绵绵,可用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枳实等,或用黄连解毒汤加滑石。
(诗曰)肾气虚兮肾脉浮,两足无力步难出;
四物汤中加减补,更与黄柏及知母。
(释义)肾脉,指左尺脉。一般肾脉多沉,若见浮象,是气虚,四肢乏力,头晕、耳鸣等症。可用四物汤加减,亦可用知柏地黄丸。
(诗曰)肾脉沉兮腿膝倦,四君药并火熬煎;
槟榔苏叶共牛膝,内将防己木瓜添。
(释义)肾脉沉而无力,指下隐隐然,为肾虚。腰脚酸软,疲倦等。可用四君子汤加槟榔、苏叶、牛膝等,或用防己木瓜丸。
(诗曰)命脉浮大来无歇,阴虚火动发渐热;
黄柏知母同为用,加上四物火必泻。
(释义)命脉,指右尺脉。脉大而浮,无歇止现象,为阴虚火动。可用知柏地黄丸,也可以与四物汤合用。
(诗曰)命脉沉迟两样随,下元虚损定无非;
四物汤中能为补,黄柏知母宜可为。
(释义)命脉沉迟,为下元虚惫。可用四物汤与知柏地黄丸合用。
(诗曰)命脉数数应相连,三焦之病七日涎;
男遗精气女崩漏,四物参苓保安全。
(释义)命脉数,为三焦热盛。男子遗精,女子崩漏。可用四物汤加参苓白术散。
第六节 流年脉
流年脉属于高级预测学的范畴,是周易的原理、中医基础理论、天文学、地理学、物候学等科学的综合应用,比较玄妙,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很大,在此不作过多叙述,望初学者了解脉学中有这么一个章节。同时也希望有志之士加大力度研究《黄帝内经》《周易》《中医运气学》《天文学》《地理学》《物候学》等学科,把运气学说发扬广大,并运用到预防医学领域,为人类造福。
(原文)少阴司天,甲子、甲午二年,两寸脉不应。
少阴在泉,己卯、己酉二年,两寸脉不应。
太阴司天,己丑、己未二年,左寸脉不应。
太阴在泉,甲辰、甲戌二年,左尺脉不应。
厥阴司天,己巳、己亥二年,右寸脉不应。
厥阴在泉,甲寅、甲申二年,右尺脉不应。
(原文)太阴司天,乙、丁
辛、癸丑未八年,左尺脉不应。
太阴在泉,丙、戊
庚、壬辰戌八年,左寸脉不应。
厥阴司天,乙、丁
辛、癸巳亥八年,右尺脉不应。
厥阴在泉,丙、戊
庚、壬寅申八年,右寸脉不应。
少阴司天,丙、戊
庚、壬子午八年,两尺脉不应。
少阴在泉,乙、丁
辛、癸卯酉八年,两寸脉不应。
(勘评)先哲有言:“不明五运六气,简遍方书何济”?所谓流年,易学中又称太岁,即一年的甲子(天干与地支),如1925年为乙丑年,那么乙丑就是1925年的流年,余仿此。
应与不应,是指浮沉而言,应为浮大而有力,不应为沉细无力,几近于无。若寸脉不应,今反应而尺反不应,是为尺寸反,尺寸反者死。交与不交,是指左右而言,若左寸不应,今反应,右寸反不应,是为阴阳交,阴阳交,交者死,余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