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六脉玄机
20723000000006

第6章 诊脉须知 (2)

第二节 诊脉须知 (2)

诊脉时间一般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为最佳,未进食、未起床时(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食物未曾入口,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机体的内外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祥和的状态(内外环境稳态),脉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

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要6~12分钟为佳,因为每一部都要候其50动,六部脉各候50动,而且还须分浮中沉,所以至少要6分钟。这样做的意义是:①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②切脉时初诊和久按时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应当详察;③有利于采集患者最大限度上的生理病理脉象信息。

四、诊脉体位

从理论上讲,一般在清晨未起床、未进食时进行脉诊,最为准确。就其体位而言,躺在床上,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为最佳,就实际情况而言,此种诊脉体位,除了住院病人和重病卧床不起的病人之外,诸如门诊、出诊之类,恐难如愿。那么对于诊脉体位应该怎样做才较为科学,较为合理呢?这就是本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可分为门诊体位、住院体位、出诊体位。下面就一一论之。

1.门诊体位患者求诊时,在门诊上,当使患者入于诊断室,患者与医者对坐,最好患者坐在医者对面左或右旁侧,二者之间呈80°~120°角。以便医者顺手诊脉,不费腕劲,以求脉之真谛。若患者坐的位置不顺医者之手,则医者必很费指力、腕劲、臂力,则指下未必尽能辨脉之真假虚实。但患者所坐的体位,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才能使脉诊收集到的信息准确。

2.住院体位在为住院病人诊脉时,患者保持躺卧位,医者取蹲位。患者手臂平伸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一般来说,患者不变换体位,医者应随病者的左右手,而变换体位。患者一般不翻动为宜,以免脏气乱窜而影响脉气。

3.出诊体位在患者要求医者出诊时或医者巡回下乡义诊时,其体位应当有所调整。由于在患者家中没有诊疗室,也没有诊疗用的桌椅,则需就地取材、灵活应用。出诊时,可让患者家属取板凳一条或一个,患者坐在医者对侧,二者之间约在90°角为宜。患者取坐位,举臂高度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总之,关于诊脉体位,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患者的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②诊脉的体位使医患双方都不感到别扭、费力(指力、腕力、臂力);③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五、脉象要素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师传、祖传的经验总结,脉象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脉位指脉动显现的部位深浅,即浮中沉伏等。

2.脉率指脉搏动的频率,即迟、缓、数、疾等。

3.脉宽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的大小,即手指感觉到的脉道粗细。

4.脉长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的大小,即手指感觉到的脉道长短。

5.脉力指脉动应指的力量强弱。

6.脉势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和脉搏的浮沉之势。

7.脉劲脉动节律的均匀度和脉搏力量的力度、大小是否一致。

8.脉形是指脉搏的张力大小的程度。

9.脉床即脉搏的长短、宽窄、浮沉的空间体象(本书讲的四维论就是这个意思)。

10.脉波即脉搏搏动时产生的电磁振动射线。

其中,有的学者提出,用图形表示脉象,提法很新颖,但实施起来犹为困难,如浮沉长短可以图也,迟数结代将如何图之?况脉象乃立体之图,而且抽象,用图像来表示暂不能被广泛应用,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脉象可被制作成立体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四维动画,使之视频化、通俗化。

当然,早在我国宋代施发于1241年所著《察病指南》中,就绘制了33幅脉图。明代张世贤所著《图注脉诀》,载有七表八里九道图。明代沈际飞编著的《人之脉影归指图说》,载有七表八里九道,十六怪脉图。

对于脉波,主要是现代医学在中医诊断上的深入研究,从物理学上讲,任何物质的运动都可以产生电磁感应,产生磁波。脉波与月球引力、月球磁场和月光强弱、行星运动、无形的万有引力和宇宙辐射等有着密切关系,还与从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到彗星、脉冲星、宇宙尘等天体有着很大的关系。

六、脉学的现代应用以及展望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和医学生物工程的不断发展,各种脉象仪和脉象传感器也相继问世,大大推进了脉象的高科技研究的发展。迄今为止,脉象客观仪器的研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从弹簧杠杆式描记仪→电子换能式脉象仪→多功能智能式脉象仪→影像式脉象仪→超声式脉象仪发展。目前国产脉象仪主要有Bys14型心电脉象仪、MX3C型脉象仪、ZM1型脉象仪、MX811型脉象仪、ZH2型同步脉象仪、光电血管容积脉图仪、九路脉象检测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智能脉象仪、实时环形脉象自动分析仪、MTYA型脉图仪、MX5型多功能中医脉象仪、脉象显影器。

当然,中医诊断的检测手段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枕头,六根指头”的水平上,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应当积极引进光、声、电、磁等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使之为我所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超前性。

中医的诊断手段的现代化,要批判的继承和借鉴的创新,以中医为主体,以民族、民间医学和现代医学、西医为两翼,东学西渐,衷中参西,把光、电、声、磁、动物模型、生物分子、辩证数字模型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医上来。其实,我国医学典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涉及这些理论,只是时代限制,要后世发挥罢了。

在将来,中医与西医理论的逐渐兼容,中国古代经典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驱动下,中医必然实现现代化,那么脉学也将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崭新的历史阶段,脉学的发展也会向科技进军,也将会成为一个既神奇又科学的信息预测学,为人类健康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会成为信息预测学的“领军人物”!

七、医患之间

1.关于医者

(1)注意仪表。医者素有白衣天使的美誉,所以个人仪表尤为重要。试想一个仪表整洁和一个仪表邋遢的医者给患者的感觉哪个好?当然是仪表整洁的。不仅要衣着整洁,还不宜佩戴饰品(含耳环、戒指、首饰等),不宜涂指甲油,不宜留长指甲。

(2)注意言语。医者的神圣职责就在于为患者解除病痛折磨,但同时还要照顾到病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尤其是在行动、语言上要适宜,该保密时就要守口如瓶,该寒暄时要无微不至。再者与患者沟通时,要尽量使用患者能接受、能听懂的语言,少用和(或)不用专业术语。

(3)注意环境。特别是在诊脉时,要保持环境的安静、洁净、舒适、明亮、通风等。

2.关于患者

(1)及时就诊。无论是原发性疾病还是继发性疾病,或者是突发性疾病,都要及时就诊,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学术思想,尽管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但这一原理一直沿用至今。实践证明,只有及时就诊,就能在发病后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真实、准确的病史资料。

(2)医患合作。求诊者不能为了试探医者的诊脉技术精湛与否,一概以试医者脉学是否精到,这是片面的,要不然就不会存在望、闻、问诊了。无论脉学学得多么精到,也有老马失蹄的时候。而且医学上也有脉症不符的时候,自古就有脉症从舍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