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60首讲记
20723600000015

第15章

第二章 (10)

举一个动物的例子会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大家知道许多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要发生无数次的变化,比如蛇,它由十几厘米的幼蛇长成近一米的成年蛇,需要蜕皮多次,每一次蜕皮对它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蜕皮之后身体虚弱,难以觅食,而且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但为了长大、为了生存,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伴随着蜕皮,它的身体在慢慢长大、强壮。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人类,我们人类在一生当中发生过无数次的调节,绝大多数的调节是我们无从感知的,但能够感知到的也不算少。在小孩子发育期间,有许多小孩因腿痛或腹痛而就诊,到各大医院做遍了所有的检查,化验了应该化验的所有指标,一切都正常,查不出任何的原因。这可能是小孩生长发育过快的一种反应,是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

同样,发热也是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见到发热就发慌,就到医院去输液。

这么说来,是不是发热就不用治了?不是的。在此我只是想说清为什么发热。不管什么样的发热,都是机体的一种调节作用,说绝对一点,就是机体的体温调定点向上移动了,移动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机体调动全部的力量去调节。首先,要使散热减少,这时机体体表汗孔关闭,散热就减少了,皮肤是干燥的;其次,要让产热增加,这时患者会表现为寒战,通过肌肉的运动而产热增加。这两方面结合,体内的热量积聚,机体的温度就升高了。这种高温度是机体的一种需要,机体需要这种高体温的环境去缓解其他因素带来的不适。

但机体的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有时需要我们去从外部环境采取措施以缓解机体的不适。

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有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如何使患者的散热增强,一个是如何使患者的产热减少,或者是同时采取这两种措施。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前者即是汗法,后者即为清法。

麻黄汤主治的发热系由于寒邪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郁所致,系散热的问题,故用麻黄汤发汗以散热,伴随着大汗的来临,体温必然骤降。祝味菊在《伤寒方解》中解释本方时说“因麻黄能发汗利尿而促体温之放散”。

白虎汤主治的发热非散热所致,系由于产热过多所致,这从白虎汤主治原文可以看出,患者不是无汗,而是“大汗出”,体表湿润,虽大汗出而体温不降,显系产热过多所致。所以白虎汤的作用机制就是抑制产热,方中石膏就是抑制产热的药物。祝味菊在《伤寒方解》中解释到:“本方以知母、石膏为主药。其适用标准在表病抵抗太过,生温亢进,而成阳明经证者。”

大青龙汤所治发热与散热和产热都有关。方中所含麻黄、桂枝等均为发汗之品,均能散热;所含石膏能够抑制产热。这在《伤寒方解》中亦有解释:“(大青龙汤)适用标准,因太阳病生温与放温官能同时俱起变化,较之麻黄汤证多一烦躁之象。故用麻黄之开泄以亟调其放温之闭止……石膏解热除烦以制止生温亢进。”

清代中医突出发展的代表是温病四大家,即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其中叶天士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留下很多医案,记录在《临证指南医案》当中,对后世影响甚大。薛生白的主要著作《湿热病篇》被后世推为学习温热病的必读之作。

相传有一个村民到薛生白处看病,薛生白察看了一番病情,告诉村民他的病很重,治不好了。这个村民很失望,刚出大门就碰上叶天士。叶天士为他诊脉后处方,并告诉他说:“不用怕,您的病不是很严重,吃几剂药就会好的。”这一切恰被在一旁的薛生白看到了,薛生白认为叶天士有意显示自己的本事,故意让他难堪,一气之下,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听说后也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

后来,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虽经叶天士仔细诊治,仍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生白那里,薛生白私下里说:“这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不敢用了。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证,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话很快传到叶天士耳朵里,他认为薛生白的话很有见解,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病很快好了。此后,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胸怀大度,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主动地去薛生白家登门拜访,两人重归于好。

(加减)

1.白虎加人参汤来源于《伤寒论》,由白虎汤原方加人参三两(现多用党参)而成。原方主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结合本方的组成及白虎汤的主治,不难总结出本方的主治,是邪热炽盛,热伤气津证,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

2.白虎加桂枝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原方主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主要具有清热、通络的功效,主治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等。

3.白虎加苍术汤来源于《类证活人书》,系白虎汤原方加苍术三两而成。功能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症见身热胸痞,汗多,苔白腻,脉濡数等。也可治疗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4.化斑汤来源于《温病条辨》,系白虎汤加玄参、犀角(现用水牛角代替)而成。所加二药均能清热凉血,治疗血热证,故化斑汤主治温病气血两燔证,症见发热、烦躁、谵语、斑疹隐隐或溶合成片、吐血或衄血,舌红脉数等。

(名家论述)

1.《医方考》明·吴昆石膏大寒,用之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是方也,惟伤寒内有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

2.《温病条辨》清·吴瑭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此白虎之禁也。

3.《经方的魅力》今·黄煌临床上我常将白虎汤用于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白虎汤中石膏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离子可增强血管的致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汤治疗血液病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燥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表现与阳明热证很相似,因此可以使用白虎汤治疗。……第三,本方治疗糖尿病。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经验,但传统的观念多用白虎加人参汤,我多将本方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干”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其人多形瘦面白,易汗出,无浮肿及油腻之象。脉滑数也是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