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20723700000077

第77章 通泻滋利愈疫热 (1)

第17章 通泻滋利愈疫热 (1)

周仲瑛疫热医案理法方药思路评述

周仲瑛,男,1928年生。祖籍浙江宁波,后迁至江苏南通市如东县,玄祖敬庵公至其父筱斋四代业医,并设寿松堂药铺,其父13岁恰逢辛亥革命,家境多难而失学,后去堂叔大德堂药号,白天任药徒,日暮攻医书。22岁时,受聘"济生会"施医之席,设案开诊,并取得当局法定中医师资格。在家乡行医26年,筱斋公通过"识方的深切,用方的熨贴,制方的精当",而挽救时令危急症极多,后赴南京供职,渐转向以治慢性危难重症(如肿瘤、红斑狼疮、脑震荡后遗症)等为主。故从小即从父学医的周师,对急慢性危难大症的施治亦因耳闻目睹,渐有积验。1947年又去上海医学院进一步深造,返回即独自悬壶。1955年复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后被留校从事医、教、研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流行性出血热肆虐欧亚大陆,他率医疗队去基层走村串户,在了解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认真复习相关医籍后,结合其父治急性热病之经验,采用通下泻瘀、滋阴利水法,使该病少尿期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降为4%(西医对照组为22%),198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被送前苏联,代表我国中医治疗该病的最高水平进行国际交流,震惊世界医坛,同时入选1979-1989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项目。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病理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以发热、广泛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为特征。周老通过对上千例患者的不同病期及主症特点的分析,结合其父周筱斋治麻疹、天花、猩红热等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之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治法和系列专方,挽救了很多重危病患者。近30年来,此病虽未见明显的流行趋势,但散发病例仍时可见之,故笔者根据《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与其高足陈四清博士等著编的《周仲瑛医案赏析》两书中关于辨治该病的内容,结合笔者感悟,撰文于后,以期对中医临证辨治该病时有所助益。若今后国内外有类似疾病发生,或可提供借鉴。

一、对基本概念的探讨

1.病名

周师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系西医病名,虽可涵括其传染性特点,点出了主要临床症状(即发热、出血),但难以反映该病与脏腑的关系;而"肾综合征出血热"虽点出了该病与肾的关系,却忽略了该病流行、传染的特点,使该病的严重危害性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加以认真研究。故先生以"肾性疫斑热"名之,"疫"者指流行、传染也;"斑"即皮下出血之谓;"热"即发热,而冠以"肾性",殆明言此病与脏腑中的肾关系最为密切,后期大多因出现肾实质性损害,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而难救。此命名不仅点出了该病主症,发病特点,且指出了该病的特异性及预后,提示医生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肾脏功能,这对中医的辨治极具助益,且因未雨绸缪,将更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实乃"名正则言顺"也。

2.病因

周师认为该病是感受瘟邪疫毒所致的病毒性疾病,鼠类乃其主要传染源,因有明显的流行性、地区性和季节性,故应列入疫病范畴。他根据自己所治上千例患者的病情分析,并结合所参阅到的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总结该病应分为温热疫、伤寒疫与湿热疫三大类,前者占绝大多数。而伤寒疫虽发病高峰在冬季,有医家称为"冬温时疫",但因伏寒化温,从表入里,仍具热病特点,故他指出有必要将寒温合统于一体。

3.发病学

经对上千例患者的观察,周师发现过劳、猝受严寒、冒雨涉水或感冒后尤易发病,因此时肾精常相对亏虚,使疫毒之邪极易乘虚直犯下焦,而致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出现腰酸、少尿、血尿、多尿等肾伤之症。此虽与前贤所谓"邪伏少阴"复加新感诱发相类似,但总以新感温病为多见,表现为短暂的卫分证或气营两燔证。很少见伏而后发,由里出表,初起即见里热阴傷证。

4.病理特点

多见瘟邪疫毒化火酿生"热毒",与血相搏成"瘀毒",瘀热遂与水合成"水毒",故而本病常表现为三实(瘀、水、毒)一虚(肾虚)的病理特点,此三"实"贯穿于疾病的全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为主;少尿期以瘀、水、毒为主,而后2期多尿则为肾虚余毒不尽。而"虚"则多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

5.临床特点

他总结大量病例,指出随病的进展,绝大多数病人均会出现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少尿、血尿、多尿),并编顺口溜(高烧脸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对加强记忆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大有裨益。

6.辨证要领

周师通过细心观察,指出该病的病理转变可出现温病的卫、气、营、血的全部发展过程,涉及三焦所属肺、胃(肠)、心、肾诸脏,并可表现出伤寒的六经形证。如病邪入里化热后,其病理表现常顺、变、险、逆各异,可出现证候重迭、虚实夹杂的局面。故他强调此时必须以症状为据,采取按卫气营血辨证法为主导,结合三焦和六经辨证法,宗寒温一统之大法遣方用药,才可取得理想之效。

7.治疗原则

因本病属瘟疫范畴,周师指出当以清瘟解毒为基本原则,但同时应区别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应用相应的治法。他还结合中药的药理研究,研制出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系列方药,以冀加强针对性而提高疗效。

二、治法方药的确立

(一)清气凉营法

周师通过对上千例患者卓有成效的诊治,总结了广而化之的六大治疗方法,现遵其《流行性出血热治法概要》一文的要旨,浓缩条陈于后。

1.立法依据

由于本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极为迅速,故气营两燔症状基本贯穿于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三期(有时甚至在卫分阶段已出现邪热波及营血的危证),表现为“病理中心在气营”的系列症状。故周师强调此时只要见身热、目赤、面红、肌肤黏膜隐约有出血点、舌红等热传营血之先兆,即当气营两清,这可防热毒内陷营血;同时还应宗叶桂“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旨,参以透泄之品,此为应用清气泄热、凉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适应证

气分证、气营两燔证、营分证。即西医的发热期或发热与低血压休克、少尿期重叠阶段。

证候诊断标准

(1)气分证:必具有①、④、⑤项及②、③项中之一项。①发热或壮热,或日晡热盛,不恶寒,有汗或多汗;②烦渴欲饮,气粗,面赤,颈胸潮红;③恶心呕吐,脘痞,腹痛拒按,便秘或便溏不爽;④腰痛,小便短少色黄;⑤舌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脉数或滑数。

(2)气营两燔证:必具①、④、⑤项及②、③项中的一项。①身热或潮热,或身热暮甚,有汗;②腹满,腹痛,便秘或便溏不爽;③心烦不寐,时有谵语,神志恍惚,甚则神识欠清;④面红目赤,肌肤或黏膜斑疹隐露;⑤苔黄或黄燥或焦黑,舌红或红绛,脉小数。

(3)营分证:必具①、④项及②、③项中的一项。①身热夜甚,或热反不显,口渴不欲饮;②心烦不寐,神志恍惚或神昏谵语;③面红赤,出血点增多,瘀斑显露;④舌质红绛,苔少无津甚至干裂,舌卷缩,脉细数。

3.基本方药

(1)专用方:清气凉营注射液:取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为君;金银花、生大黄、知母泻火解毒、滋阴泄热、气营两清为臣;野菊花、竹叶清热除烦为佐使。清瘟口服液:在注射液基础上,臣药加生石膏、赤芍、青蒿以增强清热透泄、凉血化瘀之力;佐使药用鸭跖草代竹叶加强清热解毒,加白茅根清热凉血、生津利尿,法半夏化湿和中。

(2)主药:生石膏60克,大青叶、金银花、青蒿、野菊花、白茅根、鸭跖草各30克,知母、赤芍各15克,大黄10克。如脘痞呕恶,便溏,脉濡而数,苔腻色黄,去大黄、知母,加法半夏、藿香各10克,厚朴6克,黄连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