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20723800000043

第43章 妇科病证(1)

第12章 妇科病证(1) (1)

乳腺炎——乳腺炎方(孙一民方)

(组成) 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30g,瓜蒌24g,赤小豆18g,当归、郁金、浙贝母、大青叶、青皮各9g,紫苏梗5g,桔梗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主治:乳腺发炎。乳房红肿热痛,脉数有力,苔白或黄。

(方解) 方中用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连翘清热解毒,瓜蒌、紫苏梗、桔梗、青皮宽胸理气,当归、郁金活血解郁,赤小豆利湿清肿,浙贝母散结。上药合用共达清热消肿止痛之目的。

(按语) 亦可同时用鲜蒲公英500g,洗净,切碎,捣如糊状,外敷发炎的乳上,每日换1次。内外兼治,疗效更佳。溃脓后即不宜用。

(方源) 《临证医案医方》

乳痈——蒲皂鹿角煎(龙家俊方)

(组成) 蒲公英、紫花地丁、忍冬藤各30g,皂角刺10g,生大黄、川桂枝各6g,赤芍、黄芩9g,鹿角片(先煎)12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通、温三法合用。用于乳痈。

(方解) 本病病理因素是积热与乳滞。针对乳痈病因、病机,龙师治拟清、通、温三法合用,治用其自拟经验方蒲皂鹿角煎。方中针对积热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忍冬藤、黄芩、生大黄,其中蒲公英甘苦寒,是治疗乳痈的要药,苦辛寒的紫花地丁合能清上焦热的苦寒药黄芩加上清热并能通络的忍冬藤及通腑消滞、釜底抽薪的大黄,五药配合以清热解毒。针对乳痈有其乳汁壅滞的特点,龙师又用了调气活血、通畅乳络的皂角刺、赤芍。同时,龙师考虑到乳痈虽有积热的一面,要用清法治疗,同时也有身体虚弱的一面,单用清的寒凉药物后,容易伤及中阳,使脾胃杀伤,纳运乏力,食欲减退,正气益虚,抵抗力下降,反影响本病的康复,另一方面,过用寒凉,易使形成乳痈原因之一的壅滞之宿乳更加不易消散。盖乳血同源,得寒则凝,得温则散,临床上许多乳痈患者虽经抗生素及清热败毒中药合用仍未见效者常常是只清其热,而未消其乳积所致。故龙师方中加用了桂枝、鹿角片以温通,桂枝辛甘温,用于乳痈起通阳化气、温通乳络之作用,鹿角片温阳活血以消散肿块,二味温热药物用于清通方中,三法协同,相得益彰,治疗乳痈,疗效显著。

(加减) 初期畏寒发热,加荆芥、防风各9g,热甚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硬块久不消者加桃仁9g,川芎8g;乳汁不畅、乳房胀甚者加通草5g,路路通10g;如成脓而未熟者加生黄芪15g,当归10g;产妇不哺乳或断奶后,乳汁壅胀者加焦山楂15g,生麦芽60g。

(验案) 李某,女,26岁,干部,初产妇产后50天,患乳痈20天,在外院一直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治疗,症状不解,局部乳房肿硬范围反较前增大,经朋友介绍来龙老处就诊。诊见右侧乳房肿痛微红,有一范围约3cm×5cm的肿块,乳汁少,发热,测体温38.2℃,口干欲饮,纳谷不馨,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辨证为肝胃郁热,宿乳滞络。方拟蒲皂鹿角煎,服药2剂后肿块缩小。继以原法治疗,服药6剂后诸症消失。

(按语) 注意事项:①皮肤焮红,灼热,用金黄散外敷。②乳腺炎脓已成,应适时切开引流,切口方向、大小及深浅要得宜。③****如有破损或皲裂,用鸡蛋油外涂(用10个煮熟的鸡蛋去白留黄,文火炒至出油后用其油)。④如有****内陷,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

(方源) 陈新,张崎,金兑炫等.龙家俊治疗急性乳腺炎80例临床总结.四川中医,1999,17(11):40

未溃期乳痈——乳痈外敷膏(崔文彬方)

(组成) 明没药12g,木鳖子12g,煨儿茶12g,巴豆8个,铜绿12g,大麻子20粒,粒松香12g,香油6两。

(用法) 先将没药、木鳖子、儿茶、铜绿研为细末,再把巴豆、大麻子去皮后捣烂,使铁锅将香油、松香烧开并把上药放入,用柳树枝去皮搅成膏状,每晚临卧时外敷乳痈患处。

(功效主治) 解毒消肿,止痛散结。用于未溃期乳痈。

(方解) 药物外敷患处和内服汤剂,是崔文彬医师治疗乳房痈肿时喜用而能速见效果之法。对于乳痈的病因病理前人早就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如《外科精义》:“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遇,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并对本病的早期处理提出“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稍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这一处理方法在现在也是行之有效的。崔文彬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乳痈的发生无论是****破损、邪毒侵染,或厚味所酿,脾胃积热,或内伤七情、气郁不舒等,总由乳汁淤积,乳络排泄障碍,郁久化热,与败乳蕴积而结成肿块,热盛肉腐而成脓。在痈肿已成而未成脓溃破之时,首先应以消散为主。除内服疏肝清胃,通乳散结之剂,药如瓜蒌、柴胡、连翘、金银花、穿山甲、王不留行、黄芩、青皮等品外,药物外敷患处更有促进痈肿消散的作用。尤其是由于****破溃感染邪毒所引起的外吹乳痈,药物外敷不但有消肿散结之功,亦有生肌拔毒之妙,经临床观察确有很好的效果。

本方诸药多具有消肿止痛之功,制成外敷剂而用于局部患处较内服剂在消散痈疽肿毒方面作用要强,见效速,并且通过局部的药物吸收作用,使炎症局限,达到防止毒邪扩散的目的。其中尤以大麻子及木鳖子之效果最为显著。二药均为解毒消肿之品,多以外用为常,大麻子排脓祛毒,木鳖子散结止痛,相配为伍适用于各种痈疽肿毒之未溃期。由于本方诸药多有毒性,故一般脓成溃破后不宜用之。

(方源) 《崔文彬临证所得》

乳腺增生——陈皮汤(吴启尧方)

(组成) 陈皮80g,夏枯草、王不留行、丝瓜络各30g。

(功效主治) 健脾化痰,理气散结。用于乳腺增生症。

(方解) 气血易理,痰邪难除,故非重剂不能胜任。陈皮汤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热,散郁结;丝瓜络通络化痰消肿;尤重用于陈皮,即有健脾燥湿之功,以绝痰湿化生之源,更有理气散结,以消痰核之效,其性虽温,与夏枯草相伍,并无伤阴耗气之弊。

(加减) 热重者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湿重者加半夏15g,茯苓30g;胁胀甚者加香附15g,青皮15g;疼痛重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5g;苔黄厚腻加瓜萎30g,川贝母15g;冲任不调加鹿角胶10g,菟丝子20g;病程较长,久治不消加橘核30g,穿山甲15g,海藻30g,昆布15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案) 某女,28岁,1992年3月24日初诊。患者2年前自觉乳房胀痛,按之有一肿块,经钼靶拍片、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屡治效果不佳。刻诊:患者精神抑郁,胸胁疼痛,嗳气频作,纳呆乏力。究其因,婚后5年未孕,夫妻不和,忧郁过极所致。查体:右侧乳房外上方有一5cm×4cm×3.8cm肿块,表面光滑,推之可移,无红肿、灼热感,边缘清楚,压之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弦。辨证属肝气郁结,痰阻血凝,治宜理气化痰、活血通络、软坚散结。药用:陈皮80g,夏枯草、海藻、橘核、王不留行各30g,丝瓜络20g,穿山甲、半夏、香附各15g,鹿角胶10g。患者服上药15剂,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大减,继出入加减60余剂,肿块全消,钼靶拍片增生右侧乳房未见异常而痊愈。

(方源) 王启俊,张丽霞.重剂陈皮汤治疗乳腺增生120例.北京中医,1996(2):40

乳腺癌癌前病变——消结汤(董士锋方)

(组成) 瓜蒌30g,薤白10g,三棱10g,莪术15g,昆布15g,牡蛎15g,夏枯草15g,薏苡仁15g,红花10g,桃仁10g,郁金10g,青皮10g。

(用法) 水煎服,复渣,再服1次,每日1剂, 20剂为1个疗程,休治期3~5天。

(功效主治) 乳腺癌癌前病变。

(方解) 瓜蒌、昆布、牡蛎、三棱、莪术、夏枯草破血袪瘀、软坚散结、消散乳房肿块,抗毒防癌;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薏苡仁渗湿消肿排毒,薤白、郁金、青皮疏肝理气解郁、消散乳房胀痛。

(加减) 乳房胀痛严重,加川楝子、延胡索;胸胁满闷憋胀,加枳壳、槟榔片;胸胁窜痛感,加丝瓜络、橘络;失眠多梦,烦躁郁闷,加熟酸枣仁、合欢皮;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面部色素沉着,乳房肿块日久难消,加淫羊藿、鹿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