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20723800000055

第55章 妇科病证(13)

第16章 妇科病证(5) (1)

先兆流产——清热安胎饮(刘奉五方)

(组成) 山药15g,石莲9g,黄芩9g,川黄连3g(或马尾连9g),椿根白皮9g,侧柏炭9g,阿胶块15g(烊化)。

(功效主治) 健脾补肾,清热安胎,止血定痛。用于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属于胎热者。

(方解) 胎漏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证宜补,方如泰山磐石饮等;而本方所治胎漏属于热证者。妊娠初期,由于血聚养胎,故病人多见阴虚而阳气偏胜,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致胎漏下血,腰酸、腹痛等证。《本草备要》中曾说过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因为白术能健脾,脾健则能统血,黄芩苦寒能清胎热。在实践中刘老医生体会白术偏于温燥,而妊娠又多阴虚血热,所以用山药代替白术,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补肾,补而不热;石莲,性味微苦寒,能健脾补肾,滋养阴液;黄芩、黄连清热安胎,椿根白皮味苦涩寒,收涩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炒炭后又能收敛止血;阿胶本属甘平,刘老医生体会该药甘而微寒,有清热凉血、益阴安胎之功,又由于阿胶性黏腻,能凝固血络善于止血,对妊娠患者既可安胎又可定痛。古人曾用胶艾汤治疗妊娠下血,因为艾叶偏温弃而不用,代之以芩、连清胎热而安胎。总之本方健脾补肾,补而不热,清热而不伤正,收涩止血而安胎。

(方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

习惯性流产——补肾固胎散(刘奉五方)

(组成) 桑寄生45g,川续断45g,阿胶块45g,菟丝子45g,椿根白皮15g。

(用法) 共研细末,每服9g,每月逢1、2、3日;11、12、13日;21、22、23日各服1次。

(功效主治) 补肾安胎。用于习惯性流产属于肾虚者。

(方解) 刘老医生认为习惯性流产多属于肾虚。肾虚则冲任不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虚则胎失所养,不能系胎而致流产。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腰部酸胀,小腹下坠,甚或有****下血,头晕耳鸣,两腿酸软,或有数次滑胎史,舌淡,苔白滑,尺脉沉弱。刘老医生鉴于这种流产,尤其是****下血后发展较快者,使用寿胎丸治疗虽然效果不错,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从剂型上,将丸剂改为散剂,使之药量、药力增加(每服9g,实际剂量较丸剂为大),疗效也会相应提高。从药物组成上,在原方基础上加椿根白皮、阿胶加强凉血止血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改变了服用的方法:上述服法,实际上是每10天中服药3天,这是因为妊娠多胎热,而习惯性流产又是因为肾虚不能系胎所致。在治则上,胎热宜清,肾虚宜补。

但是,过于清热则伤胎气,过于补虚则助胎热,实属矛盾。如果处理不当,顾此失彼,反而弄巧成拙。同时,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矛盾是肾虚而不是胎热。所以方中桑寄生、川续断滋补肝肾,益肾安胎;阿胶块凉血固涩而止血,又能养血而安胎;菟丝子辛甘平微温,既补肾阳又能益肾阴,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上述4药均为补益之剂。另加椿根白皮是取其性寒能凉血固涩止血之效,出血时可以止血,未出血时可以预防出血。从药量上分析,补益剂每味药均为45g共计180g,而清热固涩剂仅有15g。突出了补肾的主要作用以治其本,稍佐清热固涩之剂以治其标,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改变服用的方法,为的是吃吃停停,不会因为过于补益而增加胎热。这样,既突出了补肾的特点,稍佐以清热固涩之品,又在药量上加以限制,完全解决了补治之间的矛盾,不但提高了疗效,而且节约药源。

(方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

妊娠水肿——利水保安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炒白术12g,大腹皮9g,泽泻9g,紫苏梗6g,陈皮4.5g,茯苓皮15g,防风4.5g,天仙藤12g,姜皮3片。

(功效主治) 健脾利水,消肿安胎。主治:妊娠五六月,腹部膨大如临产状,心悸气短,面浮肢肿,步履艰难,小便短少等。

(方解) 《济阴纲目》谓:“子满在五六月以后……但一泻气利水则愈。”《女科经纶》引何松庵语:“古方一主于湿,大率脾虚者多,脾虚不运则清浊不分,须以补脾兼分利。”方以全生白术散合天仙藤散加减化裁,本方重用白术为君,健脾扶土,燥湿利水;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分清化浊;防风、紫苏梗升阳利水,又行脾胃之气,宣散中焦之湿,为风药中润剂;陈皮、姜皮温中醒脾以利水;大腹皮、天仙藤调气化滞以行水。全方健脾运中,祛风胜湿,升阳泄浊,利水消肿,一补一下,一散一泄,一升一降,使水顺气行,湿从风散,浊由溲解,脾健肿消,胎安而保。

(加减) 肿胀甚者,加枳壳3g,桂枝2g。面目浮肿,加黄芪12g,桑白皮9g。下肢肿胀,加木瓜4.5g,汉防己6g。胸脘胀闷,加木香3g,川厚朴3g。心悸气短,加葶苈子4.5g,淡远志4.5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柔肝息风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生地黄12g,当归身9g,白芍12g,丹参4.5g,天麻9g,生石决明15g(先煎),僵蚕9g,制首乌9g,钩藤9g(后下),桑寄生12g,夏枯草12g,泽泻9g。

(功效主治) 滋肾养血,平肝息风。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头痛头晕,心烦易怒,咽干口燥,腰酸溲频,或兼浮肿。脉弦细而滑,舌红苔腻等。

(方解) 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如肾水素亏,孕后胎赖精血以养,则精血益虚,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体不足,肝用偏亢,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头痛等。方以生地黄、何首乌滋养肝肾,壮水制火;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荣肝体,所谓“水盈火自灭,血调风自息”;石决明镇逆潜阳,配白芍则镇敛相火;天麻、钩藤、僵蚕平肝清热,息风解痉;桑寄生补益肝肾,养血安胎,且能降压;夏枯草、泽泻清肝泄热以利尿降压;丹参养血活血以扩容、镇静。全方滋肝肾、养精血、息肝风、平阳亢,以保母子安康。

(加减) 头痛较甚,血压持续不降,加密蒙花9g,山羊角15g(先煎)。蛋白尿,加鹿衔草12g,茯苓12g,芡实12g。浮肿严重,加茯苓皮15g,炒白术15g,天仙藤15g。痰涎壅滞,加鲜竹沥30g(冲饮)、旋覆花6g(包煎)。心烦少寐,加琥珀多寐丸3g(吞服),莲子心3g。出现早期昏迷,可用至宝丹1支(吞服)。出现先兆子痫,加用自制止痉散(羚羊角粉0.3g,天竺黄粉1g,全蝎粉1.5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压消肿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炒白术9g,怀山药9g,茯苓皮15g,炒当归9g,钩藤9g(后下),生石决明15g(先煎),穞豆衣9g,桑寄生12g,丹参4.5g,车前草15g,山羊角12g(先煎),陈皮4.5g。

(功效主治) 健脾利水,平肝降压。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遍身浮肿或下肢肿胀,纳少腹胀,头晕倦怠,大便不实,血压偏高。脉滑少力,苔白而腻。

(方解) 本病初期以水肿为突出症状者,张景岳谓:“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维于土,故其制在脾。”《产宝》谓:“脏气本弱,因孕重虚,土不克水。”方以白术、怀山药健脾助运以行水;茯苓皮、车前草渗湿泄热以利水,车前草兼能祛痰降压;陈皮和中理气,前人谓“气行则水行”;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所谓“治血即以治水”、“血行风自灭”;钩藤、石决明、山羊角平肝潜阳,息风镇痉;穞豆衣、桑寄生补肾养血,兼能消肿降压。全方共奏健脾利水、养血平肝、清热息风、消肿降压之效。

(加减) 浮肿较甚,加天仙藤12g,防己6g。蛋白尿,加生黄芪9g,碎米荠15g。头痛甚,加僵蚕9g,天麻9g。痰涎壅滞,加佛耳草12g,桑白皮9g。气滞腹胀,加大腹皮9g,紫苏梗6g。纳谷不馨,加地枯萝12g,焦六曲9g。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止痒消黄方(蔡氏妇科方)

(组成) 生地黄9g,黄芩9g,黑山栀子4.5g,茵陈15g,土茯苓15g,白鲜皮12g,苍术6g,葎草15g,豨莶草12g,紫草9g。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祛风。用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皮肤瘙痒难忍,不能安眠,心烦尿赤,或面目肌肤黄染。脉弦滑,苔薄腻。

(方解) 脾虚湿阻,湿邪化热,熏蒸肝胆,胆液外逼,浸渍肌肤,发为黄疸、皮肤瘙痒。古人治湿“贵乎上下分清其湿”,李时珍谓:“凡风药可以胜湿,泄小便可以引湿,通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方以苍术健脾燥湿;茵陈、山栀子、土茯苓清热利湿,以泻肝胆湿热;白鲜皮、葎草、豨莶草祛风散湿,利尿止痒;黄芩苦寒燥湿,清热安胎;生地黄、紫草清热凉血,止痒祛疹。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风凉血、消退黄疸、透疹止痒之效。

(加减) 瘙痒日久,加水牛角30g(先煎),赤芍9g,牡丹皮9g。GTP不降,加田基黄1.5g,蒲公英15g,平地木15g。大便燥结,加生大黄4.5g,川厚朴3g。小便短赤,加萹蓄草12g,蚕沙12g(包煎)。

(方源) 《蔡氏妇科经验选集》

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解毒通脉汤(刘奉五方)

(组成) 桃仁9g,大黄6g,水蛭6g,虻虫6g,忍冬藤30g,生石膏24g,牡丹皮6g,连翘15g,栀子9g,黄芩6g,延胡索6g,赤芍6g。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脉止痛。用于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方解) 刘老医生认为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寒湿阴络,恶露不下,毒邪逆串经脉,气血壅滞,堵塞血脉,郁久化热而致。湿毒热邪瘀阻脉道,则见发热肢肿、疼痛难忍。脉道被瘀血所阻,此种瘀血均属死血,非一般活血药所能散。所以,他以抵当汤为主,根据本病的特点加味组成本方。抵当汤中是以水蛭、虻虫为主要药。水蛭咸苦平,《本草经百种录》中曾记载,“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虻虫苦微寒,《本草崇原》中记载“虻乃吮血之虫,性又善动,故主逐瘀血、积血,通利血脉九窍。”所以两者均入血分,化瘀血,蚀死血。刘老医生比较同意上述看法。另外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苦寒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热;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破血。由于本病系因湿毒热邪瘀阻血脉所致,多见高热、患肢疼痛,故加用石膏、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而散结;忍冬藤不但能清热解毒,尚有通血脉活络的作用。另外仅用一味性平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完全针对产后急性栓塞性静脉炎的病理实质,既清热解毒,又活血通脉,且以清为主。只清不通则热毒不能解,只通不清,与热毒交阻的瘀血不能行,所以边清边通。使之湿毒热邪得以消解,瘀血死血得以活散。方中活血化瘀之剂,药虽不多但药力峻猛,又因虑其毒邪扩散蔓延,所以仅用一味行气止痛之剂,稍事通气以助血行即可。

(方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

产后痹证——清热除痹汤(刘奉五方)

(组成) 忍冬藤30g,威灵仙9g,青风藤15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防己9g,桑枝30g。

(功效主治) 清热散湿,疏风活络。用于产后身痛、关节红、肿、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