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20723800000068

第68章 其他病证 (2)

第21章 其他病证(1) (2)

(方解) 白芍:和肝养血,滋阴清热,是本方的主药。除产后和肠胃虚者可炒用或少用外,一般多是生用大量,对崩漏有时用醋炒白芍。当归:补血。性滑润而温,大便燥者可多用,溏者配合苓术用之,血热者可佐生地黄或其他滋阴之品,如玄参、麦冬等,或用生熟地黄、丹参代之。白术:补脾,便溏脾虚者可多用,但不宜炒。便燥者不宜用,或以石斛、薏苡仁、生山药代之,或用乳制。茯苓:利水渗湿,心悸不安者,有痰饮或小便不利,或大便溏者,都可用。心悸或代以茯神,或可加麦冬以助其清心降火,便溏可配合白术。大便燥者不用。柴胡:升达肝胆的郁热,有寒热、胸满、胁痛等症者必用。有外感者可用,阴虚肝阳上逆者禁用。所以头晕头痛等症必须注意这一点。在疑似之间,可少用之。如兼便燥者,配合酒大黄用之亦可。薄荷:解热,有头痛发热者可用,但不宜多。煨姜:取其守中,不致辛散上僭,有外感或呕吐症可生用。甘草:兼泻兼缓,除呕吐或中满者可以不用或少用外,一般的证候都可用。脾虚者须炙用。

(加减) ①偏头痛者,加川芎、防风、白芷、半夏、玉竹,便燥者,加酒大黄。②眩晕者,加天麻、菊花,或合二陈汤,更加防风、玉竹,便秘者也须加酒大黄。③耳鸣耳聋者,酌加蔓荆子、菖蒲、葱管之类,火盛者兼服当归龙荟丸。④口苦鼻干颊赤内热甚者,加黄芩或丹、栀、麦、地,重者兼服当归龙荟丸。⑤吐衄者,纵有寒热柴胡不宜多用,因为多用往往会有引起大出血的危险。热轻者可酌加生地黄、阿胶、蒲黄、白茅根之类,热甚者可酌合泻心汤之类。⑥眼干涩者,兼服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或归芍地黄丸等。⑦咽干喉痛者,可加玄参、生地黄、麦冬等滋阴药品,柴胡不可多用。⑧呕吐者酌加陈皮、半夏、黄连、砂仁、生赭石等药。⑨吞酸吐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或间服左金丸。⑩瘰疬、乳岩等症,可酌加连翘、金银花、香附、夏枯草、乳香、没药等药,瘰疬可间服消瘰丸。气滞甚胸胁满者,酌加香附、广木香、沉香、枳壳等药。

干咳者多系火郁证,最难治,先服本方加蜜制陈皮以发之,继服补阴清肺等药,如冬、地类。左胁痛者,可加香附、青皮、乳香、没药,痛甚者加川棟子、延胡索,痛久脉虚,服疏气药,痛更甚者必须加生黄芪,右胁痛者加片姜黄。小腹部胀痛者,可加香附、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药。大便秘结者,除兼头痛、头晕及肠中热结等症,可加大黄,燥甚酌加延胡索粉外,一般多用疏气润燥药,如香附、木香、当归、肉苁蓉等,并减去苓、术。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骨蒸潮热者,柴胡换为银柴胡,更加地骨皮、青蒿、生鳖甲等药,也可加丹、栀、知、柏等药。皮肤瘙痒等症,可加何首乌、白蒺藜之类。月经超前者,加清热药,如牡丹皮、栀子等;错后者,加疏气药,如香附、木香、延胡索等;错杂者,加补养气血药,如参、芪等;经闭者,加桃仁、红花、香附等药;崩漏者,去茯苓,加生地黄、牡丹皮、三七、黑荆芥,傅氏名平肝开郁止血汤;白带,加生山药、龙骨、牡蛎等;青带,去当归、白术,加茵陈、栀子、陈皮,傅氏名加味逍遥散。

常用的辅助方剂 ①归脾汤或归脾丸:这是治兼心脾两虚证的辅助方剂。如惊悸、怔忡、失眠、少食等症,在本方加减欠佳的时候,用之最宜,早晚间服。②六味地黄丸:兼肾阴虚,而不便在方中加熟地黄时多用之,有的早晚间服,有的用在本方收功之时,都是按照病的需要为标准。③舒肝丸:是对于脘腹胀痛的辅助方子,在本方疏气力量不能胜任时用之,也是间服为宜。④左金丸:这是用于兼左胁痛及吞酸、吐酸的辅助方剂,但不宜多服,恐苦寒伤胃。

(按语)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血虚证,证诸临床多有效验,历代医家也多有发挥。李老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反复揣摩,总结出逍遥散的使用方法,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颇有临床指导意义。逍遥散证就是古人所谓“肝郁脾虚”或“肝火旺,肝血伤”的证候。

(方源) 《李翰卿——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肝气虚诸证——补肝益气汤(杨震方)

(组成) 当归12g,生黄芪、合欢皮、首乌藤各15g,白芍、柴胡、升麻、郁金、茯苓、陈皮、远志各10g。

(功效主治) 补肝益气,柔肝健脾,养心安神。用于肝气虚诸证。情绪抑郁、悒悒不乐、胁肋胀痛、失眠、多梦、嗳气、脘痞、纳差等。

(方解) 补肝益气汤是杨震老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方,具有补肝益气、柔肝健脾、养心安神之功效。杨老师不拘古法古方,自拟处方13余首,临床应用得心应手,均效果显著,尤如本方之独到见解,可见一斑。其中升麻、柴胡为君,二者同用,以升举阳气,疏肝解郁。当归、黄芪、白芍、郁金为臣,黄芪补气升阳,辅助升麻升气举陷,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共助君药柔肝之体,养肝之用,而体阴用阳。陈皮、茯苓、远志、首乌藤为佐,远志、首乌藤养心安神(依据五行学说母病及子,同时未病先防),茯苓健脾、安神,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以防木不疏土,脾胃壅滞。使药合欢皮,既安神解郁,又做为引经药。

(验案) 腹股沟斜疝 某男,45岁,农民,2004年4月就诊。诉1年前感有一包块坠入****,久行,负重或久蹲后明显,平卧时消失,西医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要求手术治疗。现症:小腹坠胀,连及腹股沟,****,站立更甚,怕冷,纳可,二便尚调,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站位查右侧****胀大,可触及包块,平卧时消失,无红肿触痛。证属肝郁气虚,固托无力,治以补肝益气,升阳举陷。补肝益气汤加荔枝核15g,乌药10g。7剂,水煎服。复诊:精神好转,怕冷、小腹坠胀减轻。随症加减治疗1个月余,患者上症渐消,疝气自行回纳,久站或负重后未见反复。后继续口服2个月,未再复发。

遗尿 某女,22岁,学生,2003年4月就诊,患遗尿症10余年,时而每晚遗尿,时而数周出现一次,常因劳累及情绪紧张诱发,多处就医,且多次复查B超、尿常规、肾功、颅脑CT等检查,均提示未见异常改变,患者苦不堪言。刻下症:遗尿,神疲乏力,精神抑郁,纳差,夜眠差,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追问病史,患者因学习成绩不佳长期受父母责备。证属肝郁脾虚,肾失开阖。治法:补肝益气,健脾固肾,以补肝益气汤加减。处方:当归12g,升麻、生黄芪、合欢皮、首乌藤各15g,白芍、柴胡、郁金、茯苓、陈皮、远志各10g,桑螵蛸、鸡内金各10g,7剂,水煎服。嘱患者畅情志,注意休息。复诊:精神好转,纳食增加,夜眠明显改善,遗尿次数减少。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余,患者上症渐消,后继续口服1个月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再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 某女,34岁,干部。2004年10月18日就诊。间断性左下腹坠痛伴腹泻3年,加重3天。患者左下腹坠胀疼痛,喜揉喜按,大便稀溏,黏液便为主,每天3~4次,里急后重、纳差、失眠、健忘。近3年月经经常推后7~10天,量少,色暗,末次月经2004年9月11日,现未潮。舌淡,苔白略腻,脉沉弦细。追问病史,常因劳累和(或)情绪过度紧张诱发。多次查便常规、消化道钡透、结肠镜、B超等相关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服颠茄片、山莨菪碱后均暂缓后辄复。经人介绍前来就诊。证属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治法:和肝理脾,柔肝止痛,方以补肝益气汤加减。当归15g,生黄芪、合欢皮、首乌藤、白芍各15g,柴胡、升麻、郁金、茯苓、远志各10g,枳壳9g,生甘草6g,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嘱患者注意畅情志,劳逸结合。服3剂后,患者上症大减,7剂后,上症消失,月经来潮,量可、色红。继按上方加减,腹痛明显加乌药,血热明显加牡丹皮,舌苔厚、纳差加鸡内金,治疗3个月,上症无再复发,月经正常。

(方源) 凌曼芝,吴文平,李幸仓.杨震补肝益气汤治疗杂症的经验.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上半月版:2390

因郁致病——人身三宝汤(陈苏生方)

(组成) 北柴胡9g,生牡蛎30g(先煎),香附、台乌药、苍术各9g,川厚朴、郁金、菖蒲各6g,合欢皮、首乌藤各15g。

(功效主治) 疏肝和络,解郁辟浊,调畅气血。用于因郁致病。

(方解) 本方系从“疏肝和络饮”演化而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今为了说明处方内容及意义,始改名为“人身三宝汤”。方意:柴胡乃疏肝解郁、疏导肠胃之良药。《神农本草经》谓其“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药性平和,久服轻身,故可久服。”将之列为上品。生牡蛎“味咸微寒,性平无毒,功能滋阴潜阳,固精软坚,解凝化痰”,陈老擅用此二药配伍,一升一降,一散一收,自有调畅气血、解郁散滞、推陈致新之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又作用于淋巴系统,皆有应手之效,故举以为君;香附、乌药一气一血,一者行血中之气,一者和气中之血,四味合用,能使内外通泰而百脉自和;苍术、川厚朴健脾燥湿悦胃;郁金、菖蒲宽胸理气、解郁辟浊;合欢皮、首乌藤安神通络。全方贯穿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冀其一通则百通,从而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了人体之“内环境”。我们经常看到陈老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上运用此法,每每取得显著疗效。

(按语) 陈苏生先生从他60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出“郁”是各种疑难病症的重要原因,提出万病一郁、调气为先的治疗概念。陈先生设“人身三宝汤”以疏肝和络,解郁辟浊,调畅气血,恢复人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