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20724000000030

第30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5)

第三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5)

历代医家多将泽漆列入利湿渗湿类,但据先生临床观察,泽漆的化痰作用胜于利水渗湿作用,通过化痰消饮而达到止咳、平喘目的,故适于各种咳、喘伴痰量明显增多的病例,且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慢支、哮喘的常用药。(《授业传薪集:曙光名医临证经验荟萃》)

蝼 蛄

为蝼蛄科动物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的全虫。味咸,性寒。归膀胱、小肠、大肠经。利水通便,解毒消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石淋,大便秘结,难产,胞衣不下,瘰疬,恶疮。

田秉澍经验 土狗散是1921年由桑干河畔一李姓游医所传。多年临床观察,治多种病因所致的水臌症,逐水功能卓著,未见不良反应。方如下;土狗五份、甘遂三份、大黄二份共研末。成人量每服10g,孕妇忌服。

土狗:又称蝼蛄,用时去尽头、爪、翼,置锅内以文火焙为褐黄色研末备用。其性味咸寒入胃、膀胱经。功用:利水通淋。主治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甘遂;面裹煨。功用;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宣通一切气,利大小便。

土狗散功效与临床应用:攻逐水饮。运用于各种病因所致腹水。臌胀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可酌情助脾、疏肝,活血、消水。试举一例如下:鼓某,女,1961年8月23日初诊。患者3年余腹满尿少,四肢不肿。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服西药治疗,时好时坏。1个月前发热,咽痛,尿少,伴见全身浮肿,尤以四肢肿甚。某院诊断为急性肾炎。近1周低热神昏,大小便不通,全身浮肿。面色晦暗,腹部胀大,可见腹壁静脉,语言低微含糊不清,口内少津,舌干黄腻苔,脉弦细数。1周无小便,近2天注射速尿针仍小便不利,淋漓。诊断:水臌并发风水。生命岌岌可危,患家已身无分文。予土狗散。次日早晨其夫来述,药后腹如雷鸣,须臾大小便俱下,今晨腹与四肢水气尽消,不见气短心烦喘促,欲饮食,进稀粥两碗。“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令其夫自采鲜玉米须、小蓟、益母草、西瓜皮各250g,莱菔子60g,共煎汤频服。5天后二诊,可坐起述病。小便通利,纳食增进,仍觉周身乏力,舌淡红、薄白苔,脉沉细稍弦。嘱:可自采前药服用。次年春可步履来诊。述上药自采甚多,荫干后一冬未间断服用,现大小便正常,轻微腹胀。嘱其继服舒肝丸。(《内蒙古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

车前子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味甘、淡,性微寒。归肾、膀胱、肝、肺经。清热利水,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淋尿血,水肿鼓胀,黄疸,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嗽。

颜德馨经验 车前子治高血压 笔者曾以单味车前子临床观察50例,尚属满意。考车前子,《神农本草经》主“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除湿痹,明目,去肝风热毒,止脑痛泪出,除心胸烦热”,《名医别录》称车前子能治“鼻衄、止烦、小便赤、下气”。主治症状亦多符高血压病的病理表现。服法为每日9g,1个月不效,则加至18g,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经治后一般眩晕、头痛、目糊、失眠等证均有好转。治后收缩压降低到20kPa以内的23人,占46%。舒张压降低到12kPa以内者25人,占50%。特别是舒张压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车前子性寒下气,故能愈肝风、除烦热。临床中未有不适反应,现代药理认为,钠的新陈代谢与高血压发病有关,车前子利尿的同时,亦排泄钠、钾,治疗前后观察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证此说确有临床依据。日人高桥统闾氏认为车前草素能兴奋副交感神经,阻抑交感神经,由此使末稍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中药疗效奇妙之不可议者甚多,正有待发掘。单味车前子治疗高血压的报道尚未之见,颇堪研讨。(《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秦东风等经验 1990年7月,笔者用车前子、白术治疗一泄泻患者,未料服药后病人原有的喘证也得以缓解。近年来,我们有意重用车前子治疗支气管炎、肺心病所致的喘证,颇有效验,兹举验案2则。

袁某,女,76岁,1992年12月9日初诊,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肺心病3年,2个月来喘息咳嗽,胸闷憋气,曾用氨茶碱、红霉素、青霉素及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生脉散等药,疗效欠佳。就诊时喘促胸闷,动则为甚,夜间不能平卧,咳嗽频作,痰白量多质黏,身体乏力,心悸气短,语声低怯,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数。双肺散在哮鸣音,肺底闻及小水泡音。辨证属气阴两虚,痰浊阻肺。治宜利肺平喘,益气养阴。处方:车前子30g(包煎)、人参(先煎)、当归、桃仁各12g,麦冬、神曲各15g,五味子、陈皮各9g。水煎分2次服,3剂后喘息、咳嗽、心悸均减轻,夜间已能平卧,下肢浮肿消失,继服上方加减27剂,诸症缓解。

徐某,女,57岁,1994年9月26日初诊。喘咳反复发作7年,加重10余天,就诊时喘促气粗,咳嗽咯白稠痰,胸闷加重,胃脘痞满,口中黏腻,身倦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阻肺。治宜燥湿祛痰,利肺平喘,处方:车前子30g(包煎),陈皮、半夏、厚朴各12g,茯苓30g,桔梗9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分2次服了3剂后喘咳减轻,继服12剂,各症消失。

体会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神农本草经》云车前子“利水道”,丁甘仁先生在《药性辑要》中认为其“入于肺”。肺中之痰乃水湿干肺所为,车前子淡渗下行,能利颜面、四肢之水,亦能利肺中之水而助肺肃降。其性滑利通行兼去脾湿,可转输敷布,恢复治节,水湿行则痰自除气道利而喘得平。故曰车前子利肺平喘,这与它扩张支气管、增加支气管黏液分泌、抗菌等药理作用相吻合。

车前子甘淡平和而不伤肺,功能利肺平喘,不但适用于痰湿内盛等实喘,也可用于脾胃不足之虚喘,是治疗喘证的有效药物。入煎剂一般用15~30g,为末冲服每次3~6g,每日2次。[秦东风,崔章信.车前子治疗喘证一得.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4):28]

通 草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肾、膀胱经。清热利水,下乳通窍。主治小便不利,诸淋涩痛,水肿,黄疸,湿温病,产后乳少,乳汁不下,目昏耳聋,鼻塞失声,经闭带下。

俞尚德经验 通草降肺气以治呃逆 临证之际,如能察其因而和降胃气,导降肺气,则呃逆应手可安。导降肺气以通草为优,李东垣云,通草“味甘而淡,气平味薄,降也。能助西方秋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用治多人,效如桴鼓。

徐某,男,66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做外科手术后,次日呃逆频发,几无休时,经吸指甲烟、针灸、服阿托品等均无效。4天后服中药丁香柿蒂合旋覆花代赭石汤3剂亦无效。邀余会诊,见患者呃逆频频不已,发声响亮,进食后可使呃逆暂停约半小时,苔白滑,脉弦滑有力,治拟平肝和胃,导降肺气。处方:生石决明30g,赭石50g,通草6g,炒白术9g,炙甘草12g,赤芍10g,薤白头10g,全瓜蒌10g,紫苏梗12g,青皮、陈皮各6g。药后当晚呃逆明显减少,翌日24小时中,合计约有2小时发生呃逆,纳食增进。服药2剂后,呃逆已安。复诊:苔薄白糙,脉象弦势趋缓。处方:赭石、通草、沉香曲、全瓜蒌、炙甘草、赤芍、炒白术、青皮、陈皮。服药3剂。因手术后残余脓肿,再做手术,术后亦无呃逆复发。

此例得食后呃逆可暂安,故以茅术、甘草和胃缓中。鉴于起病于手术创伤之后,故用赤芍通络和血,且芍药甘草汤可缓急迫之势。又以脉象弦滑有力,故以石决明、赭石平肝气之横逆。而通草导降肺气,实奏斡旋之功。(《南方医话》)

瞿 麦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地上带花果全草。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肝经。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清热解毒。主治小便不通,湿热淋证,瘀滞经闭,目赤翳障,瘰疬,痈肿疮毒,湿疮瘙痒。

李春棠经验 囊肿,可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常见的有胰腺囊肿、甲状腺囊肿、卵巢囊肿等等。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保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春棠老大夫,业医数十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他应用单味中药瞿麦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每日用瞿麦50g,加水1 000ml,开锅后文火煎20分钟,取汁当茶饮,用于治疗多种囊肿。根据李老的经验,尤以治疗卵巢及甲状腺囊肿效果更佳。

李老曾治一患者张某,女,30岁,结婚后3年未孕,后经B超检查确诊为:双侧卵巢囊肿。当时其他医院都说需要手术治疗,病人考虑到影响生育不愿手术,就抱着一线希望找李老求治。李老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病人复查囊肿明显减小,又继续服药半年,B超提示囊肿完全消失。后来病人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随访多年无复发。

囊肿,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气滞、血瘀、痰结而成,常应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理气行滞类药物进行辨证治疗。瞿麦有清热利水、破血通经的作用。《本草经疏》曰:“瞿麦,苦辛能破血……寒能清热,辛能散结。”《本草正》曰:“瞿麦,性滑利,能通小便,降阴火,除五淋,利血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瞿麦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使氯化物的排出量增加,又有兴奋肠管,降低血压,影响肾容积,且对于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其治疗多种囊肿,与其上述作用有密切关系。[成秀梅.一味瞿麦治疗多种囊肿.医学文选,1994(1):12]

地肤子

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狐疝阴肿,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目热涩痛,疮毒。

朱勤厚经验 用地肤子丸(地肤子、甘草,粉末,炼蜜为丸,重9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每次1丸,每日3次,饭后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治愈20例,占23.3%;显效4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

张某,男,35岁,干部。以反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3年余之诉来就诊,伴有乏力纳差,曾住院治疗3次,当时肝功诸项均异常,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型,经地肤子丸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复常;继续服用1个疗程,半年后,复查肝功正常,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内光点稍增强,脾厚3.8cm,随访2年无复发。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地肤子除用于治疗皮肤病外,还可以治疗积年久痛,有时发动的胁痛,以及肢体疣目等疾病。本草言,地肤子味甘,性寒,具有补中益精气,补气益力,祛皮肤中热,并提到久病则有虚,虚则生内热,加用地肤子、甘草其性味甘,苦寒,甘可补,寒可清热,具有补虚清热之功效。扶正祛邪是治疗乙肝的基本法则;地肤子一味既可补虚,又可清热,符合中医对乙肝的治疗理论。根据我们应用,疗效满意,并且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朱勤厚. 地肤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 陕西中医,1999,20(9):400]

滑 石

为硅酸盐类滑石族矿物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胃经。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主治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淋涩疼痛,水肿,脚气,暑热烦渴,泄泻,湿疹,湿疮,痱子。

张锡纯经验 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身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也,谓其主癃闭者,以其饶有淡渗之力也;且滑者善通窍络,故又主女子乳难;滑而能散,故又主胃中积聚;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有附案载于滋阴清燥汤下可参观)。

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若熟地黄、生山药、枸杞之类)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滑石六钱,甘草一钱,名六一散,亦名天水散)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土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少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天水散,为河间治暑之圣药,最宜于南方暑证。因南方暑多挟湿,滑石能清热兼能利湿,又少加甘草以和中补气(暑能伤气),是以用之最宜。若北方暑证,不必兼湿,甚或有兼燥,再当变通其方,滑石、生石膏各半,与甘草配制,方为适宜。(《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