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20724500000127

第127章 标准中3456的4条中任何3条阳性。 (1)

(2)标准中3、4、5、6的4条中任何3条阳性。 (1)

2.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有潜在的疾病(如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符合条目1和2中任何1条,同时符合条目3、4、5中任何2条。

3.诊断1或2者必须除外颈、头面部放疗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艾滋病,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抗****胆碱药的应用(如阿托品、莨菪碱、溴丙胺太林、颠茄等)。

(辨证施治)本病以素体阴虚为基础,肾阴虚又为全身阴虚的根本,辨证时根据所病清窍、兼夹外邪及阴阳从化的特点,分别进行恰当的治疗。

1.阴虚津枯,清窍失养证

主症:口干、咽干、目涩,视物模糊,吞咽难下,伴腰酸膝软,体倦乏力,耳鸣,脑转,五心烦热。舌质红偏瘦,苔薄而少,脉细。

治法:滋阴润燥,填精益髓。

方药:一贯煎合大补阴丸加减。生地黄12g,麦冬15g,玄参15g,沙参15g,枸杞子12g,杭菊花9g,茺蔚子9g,百合20g,太子参30g,五味子(打)6g,龟甲胶(先煎)12g,猪脊髓2条。

加减:纳食减少,加焦三仙各10g、砂仁6g、陈皮10g、厚朴10g以运脾利气;如出现阴虚火旺加知母15g、黄柏10g等。该方亦可作为治干燥病的基础方。

2.阴虚津枯,燥邪外袭证

主症:口鼻干燥,皮毛枯燥,咳嗽,痰少质黏难出或无痰,伴头痛发热,胸痛,周身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轻宣外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30g,桑叶10g,参须10g,甘草10g,炙枇杷叶10g,杏仁10g,麦冬15g,阿胶(烊化)10g,沙参15g,火麻仁15g。

加减:兼有风热者,恶风发热汗出,咳嗽痰黄或黄白相间,加金银花15g、连翘12g、牛蒡子9g、前胡6g、枯梗6g发散风热;兼有风寒者,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头痛恶寒,加金钱草9g、防风10g、紫苏叶6g、白前6g等,发散风寒;大便秘结者,加玄明粉(冲服)3~6g,以通便。

3.阴虚火旺,毒邪阻结证

主症:口咽干燥,舌下或颌下腺肿,或龋齿,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小金丹加减。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5g,知母9g,黄柏6g,生甘草9g,牛膝9g,枸杞子12g,鳖甲(先煎)12g,山慈菇10g,象贝母10g,牡丹皮6g,夏枯草6g,藏青果9g,龟甲(先煎)9g。

加减:目赤目痛,为肝火上炎,加龙胆草3~6g;视物模糊者,加杭菊花9g;肝阳上亢,头痛头胀者加羚羊角粉(代)(冲服)0.6g、钩藤12g、生石决明18g、白蒺藜9g,以平肝潜阳;心烦不宁,夜寐欠安者,加莲心10g、竹叶12g,以清心火;火邪上攻,神明被扰致癫狂者,加生铁落30g,龙骨、牡蛎各18g、羚羊角粉(代)0.6g、生大黄(后下)6~15g,以泻火安神;胁痛隐隐,加木瓜9g、郁金6g、白芍9g、川楝子3~6g、川芎6g,以疏肝理气、和血止痛;口疮反复发作者,加滑石30g、佩兰6g、生薏仁15g、薄荷6g、谷芽15g。

4.阴虚津枯,痹邪阻络证

主症:目干、口干,易疲乏无力,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或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滋阴润燥,除痹通络。

方药:滋燥养荣汤加减。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秦艽12g,防风12g,甘草9g,桑枝9g,络石藤12g,青风藤12g,阿胶(烊化)10g,白芍9g。

加减:关节漫肿者,加薏苡仁15g、泽泻15g;关节痛剧者,加川乌6~9g、乌梢蛇9g;肢体羸弱,肌肉瘦削者,加十全大补丸益气血;合并尪痹诸证者,参照尪痹证治。

治疗时不能单纯强调滋阴生津、活血化瘀。

5.阴阳两虚证

主症:全身虚羸,形瘦骨弱,口干,频欲饮水而仍觉口咽干燥,小便频、清长量多,伴腰酸膝软,或畏寒便溏,或乍寒乍热,五心烦热。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阴阳并补,益肾固摄。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怀山药30g,肉苁蓉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茯苓、神各9g,菟丝子20g,五味子6g,怀牛膝9g,巴戟天12g,杜仲12g,金樱子30g,龟甲(先煎)12g,参须9g,芡实9g,狗脊12g,炙甘草6g。

加减:易饥而不欲多食,且胃纳减少者,是为脾(胃)阴虚,伴舌红少苔,加炒白扁豆9g、玉竹12g、石斛15g、山楂9g,以益胃阴;耳鸣耳欲、头晕脑转者,加耳聋左慈丸、人参炖汤送服。

(单方验方治疗)

1.润燥六黄汤二地,黄连,黄芩,黄柏,当归,二冬,玄参,黄精。

2.活血生津丸知母,玉竹,川芎,赤白芍,丹参,红花,枸杞子,生、熟地黄,石斛,莪术。

3.三紫汤紫草,紫竹根,紫丹参。

4.健脾益气增液汤太子参,生芪,党参,茯苓,天花粉,麦冬,甘草。

5.益胃玉女煎沙参、玉竹、麦冬各15g,石斛、生地黄、白芍、知母、甘草、玄参各10g。

(中成药治疗)

1.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患者。

2.左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者。

3.大补阴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4.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者。

5.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6.无比山药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脾肾两虚者。

7.石斛夜光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8.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9.生脉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外用药治疗)白花蛇舌草15g,谷精草15g,金银花15g,石斛10g,玄参20g,放入容器中加水煮沸后,以蒸汽熏蒸双眼及口腔,每次15~30分钟,每日3~5次。

(针灸治疗)取穴:阴陵泉、内关、太溪、行间、悬钟、肺俞、肾俞、肝俞、脾俞,每次取6~8个穴位。

手法:针直入穴位,用补法或先泻后补。

加减:红斑,腮腺无肿大,脉沉细数,属阴虚内燥兼阳明郁热,加以五脏俞加肠俞、胃俞、三焦俞以养阴润燥,清阳明热,每日针1次,留针30分钟,10天1个疗程。除胃俞用泻法外,其余均用补法;双目干涩,视力下降,配以四白、鱼腰、合谷;关节疼痛,配以曲池、膝眼、足三里;口干津液少,配以少商、地仓、颊车。

(饮食疗法)

1.首乌参豆汤首乌10g,黑豆50g,北沙参30g,黑豆浸泡一夜后,先煮1小时,再加入另2味共煮半小时,取汁频服。用于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者。

2.沙参心肺汤沙参15g,玉竹15g,猪心100g,猪肺100g,沙参、玉竹用纱布包好,与洗净的猪心、肺、葱段置于沙锅内,加水炖约2小时,调味后服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3.桑椹红花饮桑椹20g,红花10g,共煎取汁服用。适用于本病阴虚血瘀者。

4.枇杷膏枇杷叶60g,川贝末10g,麦芽糖60g,蜂蜜15g,将枇杷叶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2次,去渣浓缩后,加另3味收膏。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2~3次。适用于阴虚肺燥者。

5.参芪鸽蛋汤北沙参30g,黄芪15g,鸽蛋10个,鸽蛋煮熟去壳备用,北沙参、黄芪加水煮半小时,此汤煮鸽蛋,加调料后适量食用。

6.菊花罗汉果茶白菊花9g,罗汉果1枚,开水冲泡代茶饮。

7.莲心茶麦冬12g,莲心3g,绿茶3g,开水冲泡代茶饮。

8.百合粥新鲜百合60g,冰糖适量,加粳米100g煮粥。

9.芝麻粥黑芝麻30g炒熟研碎,与粳米100g煮粥服用。

(名医临证经验)

1.王坤芳六味地黄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方药组成:生黄芪、炒党参、枸杞子、细生地黄、何首乌、益母草、炒白术、浮小麦、粉丹皮、炙甘草、当归、芍药、熟地黄、麦冬、天冬、瓜蒌、桃仁、红花。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干燥综合征。证属内燥气血两虚者。

方解:重用黄芪补气,该药尚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配伍枸杞子、何首乌、生地黄以防过用清热药更伤阳气而致阴阳俱虚。另精血同源,精伤则血枯,血枯不润则易瘀,故在补气养阴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每获良效。

2.邓启源拯阴理劳汤治阴虚气弱。

方药组成:人参、麦冬、全当归、白芍、龟甲、薏苡仁、橘红、五味子、女贞子、生地黄、百合、牡丹皮、莲子、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

主治:干燥综合征。证属肺肾气阴不足。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肺肾阴盛之证。方用人参益气,麦冬、生地黄、百合等养肺阴,龟甲、莲子肉等补肾阴。全方气阴两补,金水相生,相得益彰,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骨蒸潮热、口干舌红、盗汗体倦、脉细数等为其辨证要点。

3.路志正养脾润胃汤治脾胃阴虚。

方药组成:沙参、麦冬、炒扁豆、生山药、生地黄、杏仁(炒)、玫瑰花、火麻仁、白芍、生谷麦芽、甘草。

功效:醒脾滋阴。

主治:干燥综合征。证属脾胃阴虚者。

方解: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火麻仁、杏仁、芍药多用于肠胃燥热便秘,火麻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并配以山药健脾,扁豆醒脾,生谷麦芽开胃,并结合本病特点加以化瘀之玫瑰花,使滋阴而不腻,醒脾开胃而不过燥伤气。

4.干祖望参梅含片治疗干燥综合征。

方药组成:沙参100g,玄参100g,乌梅100g,生地黄100g,花粉100g,薄荷60g,甘草30g。以上一料,供半个月用。用不同方法提炼,打成片剂,约150g左右,瓶贮待用,每次含1片,每天6~10片。

功效:养阴生津,润咽止痛。

主治:慢性咽炎及干燥综合征。

方解:此方源于《温病条辨》的增液汤,取其滋养肺肾,生津增液。但原方仅仅有利于急性病的“劫液”,对慢性病的“耗液”作用不大。于是辅以乌梅,其味酸,能强力收敛生津,此正补“耗液”的需要。取用玄参清燥而利咽,薄荷疏风而利咽,花粉消痰而利咽,甘草调味而利咽。诸药合用,直达病所,相得益彰。

5.谢昌仁消渴方治疗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

方药组成:石膏20g,知母10g,甘草6g,沙参12g,麦冬10g,石斛12g,地黄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天花粉15g,鸡内金6g。

功效: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方解:石膏、知母、甘草乃白虎汤之意,清阳明胃热;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为六味地黄汤之化裁,可滋肾育阴;沙参、麦冬、天花粉,养肺胃之阴而生津。全方中,清热与滋阴并用,补中有泻,清而兼润。

6.任继学生津止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