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20724600000035

第35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三十五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诊断要点)

1.诱因

(1)胰岛素用量不足或未应用;

(2)急性或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等;

(3)外伤、急性心脑梗死、心力衰竭或严重刺激处于应激状态时;

(4)饮食失调或胃肠疾患,如酗酒、严重呕吐、腹泻、厌食、高热等致严重失水和进食不足者,或暴饮暴食、较长时间饮食无度;

(5)医源性因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手术等。

2.临床表现

(1)逐渐加重的乏力、体重下降、“三多”症状;

(2)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等;

(3)头痛头晕,严重者嗜睡、谵语,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4)体格检查:轻中度脱水貌,Kussmaul呼吸,呼吸有铜臭(烂苹果味),其他并发症体征。

3.实验室检查

(1)血糖升高,多在16.7~33.3mmol/L(300~600mg/L),尿糖强阳性。

(2)尿酮体强阳性。

(3)静脉血CO2CP<20mmol/L。动脉血pH正常,HCO-3<22mmol/L为可代偿性酸中毒;pH>7.2,HCO-315~20mmol/L为轻度酸中毒;7.1<pH≤7.2,HCO-310~15mmol/L为中度酸中毒,pH≤7.1,HCO-3≤10mmol/L为重度酸中毒。

(4)血钾多半在正常范围,因存在酸中毒,部分患者血钾可高于正常,约1/3患者血钠低于正常。

(鉴别诊断)

1.低血糖症昏迷除病史、症状和体征外,查血糖<2.5mmol/L、尿酮体阴性等有助于诊断。

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本病特征为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50mmol/L,血钠>145mmol/L,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血pH在7.35左右或正常。

3.乳酸性酸中毒常发生在服用大量双胍类降糖药(多见于苯乙双胍)、休克、低氧、饮酒、感染等情况,原有慢性肝病、肾病、心力衰竭史者更易发生。实验室检查,血乳酸>5mmol/L,pH<7.35或阴离子间隙>18mmol/L,血糖正常或升高、渗透压正常。

4.饥饿性酮症因其他疾病引起剧烈呕吐、禁食等状态时,也可产生酮体及轻度酸中毒,但血糖不高,尿糖阴性,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立即补充胰岛素、补液、补钾和消除诱因。

1.补液原则上补充等渗液,最常用的是先补0.9%氯化钠注射液,有休克可补给胶体液如右旋糖酐、血浆等。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有严重失水、血容量不足致休克的较重病例,入院初1~2h内可快速静脉滴注等渗液1L,尽快补充血容量以后视末梢血循环、血压、尿量而定。一般第1日补液总量为4000~6000ml,对于老年有冠心病等心脏病者尤需注意输液不宜太多太快,第1日补液量可为3000~4000ml,以免发生左心衰。严重脱水者日输液量可达到6000~8000ml。

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1)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内加入胰岛素,剂量按每小时4~6U输入。监测血糖,每2h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过程中避免血糖下降过快过低,以免发生脑水肿。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5.6mmol/L为宜。

(2)当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时,将原输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改为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用量按给予的葡萄糖量每2~4g给胰岛素1U的比例维持静脉滴注,使血糖水平维持在8~11.1mmol/L,直至尿酮体消失。当患者饮食恢复,神志清醒,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纠正后,可以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见。

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BG(mmol/L)胰岛素剂量调整<4.4停止胰岛素,BG≥5.6mmol/L前不用胰岛素4.4~6.7将胰岛素输入速度减少0.5U/h6.7~10.0不改变输入速度10.0~13.9将胰岛素输入速度增加0.5U/h>13.9给静脉5U负荷量,并将输入速度增加0.5U/h

3.补钾病人如肾功能不全、无尿或高钾,应暂缓补钾。一般在开始静滴胰岛素后和病人有尿后即行静脉补钾,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钾或心电图。静脉补钾速度为每小时10~20mmol/L,浓度不宜超过0.3%,24h氯化钾总量6~8g,酸中毒纠正后,继续口服补钾5~7d。

4.补碱一般轻、中度酸中毒不需额外补碱,只对重度酸中毒病人(血pH≤7.1或HCO-3≤10mmol/L)才给予补碱。用5%NaHCO3125ml静脉滴注,血pH>7.2或HCO-3>15mmol/L时停止补碱。

5.补磷补镁一般给予磷酸钾6~12g,缓慢静脉滴注;有低血镁时,给予30%硫酸镁2.5~3ml肌内注射。

6.对症、支持消除诱因、积极病因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

(1)休克:如休克严重且经快速输液后仍不能纠正,考虑合并感染性休克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仔细查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2)感染:常为DKA的诱因,也可是其并发症,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应积极治疗。因DKA可引起低体温和白细胞升高,故不能根据有无发热或血象改变来判断。

(3)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年老或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输液过多等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应注意预防,一旦出现,应予相应治疗。血钾过低、过高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应在心电监护下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4)肾衰竭:DKA时失水、休克,或原来已有肾病变,以及治疗延误等,均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强调预防,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5)脑水肿:是DKA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甚高,可能与脑低氧,补碱过早、过多、过快,血糖下降过快,补液过多等因素有关。DKA经治疗后,高血糖已下降,酸中毒改善,但昏迷反而加重,应警惕脑水肿的可能。可用脱水药、呋塞米和地塞米松等积极治疗。

(6)急性胃扩张:酸中毒可引起急性胃扩张,用5%NaHCO3洗胃,清除残留食物,以减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预防吸入性肺炎及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