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帝宠:第一皇后
20750600000253

第253章 金乌子

由于赵飞花的病情十分沉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李慧贤和李慧惜两个人更是寸步不离赵飞花的左右。

李慧惜说道:“刚才在宫里,那个黑胡子的老头也给母亲诊过脉了,他说只要静养就没事的,朱慧姐姐,你再去请那个黑胡子的老头来给母亲看一看吧。”

朱慧沉思着说道:“那位黑胡子的老人不是外人,他就是当今朝廷的第一人,宰相寇准,他的话,也许是一番好意,安慰我们的,可是,看娘娘的状况,又不似大夫所说的那样沉重,这样吧,我这就去请寇大人来给娘娘仔细诊断一番,再去多请几个大夫来一起看一看,不要因为一个庸医的胡言乱语就乱了大家自己的阵脚。”

朱慧的话只是暂时给大家宽心的,李慧惜是赵飞花的干女儿,年岁较大,最有主心骨,说道:“就依朱姐姐的话,我们也不要都拥挤在母后的房间里面了,屋子里的空气愈发郁闷,这样,我和慧贤两个轮班,各带一个侍卫在这里守着母后,其余的人,散开吧,大家都很劳累了,暂时去休息,养精蓄锐,也许,以后有的忙的了。”

大家虽然都没明言,刚才的那个大夫的话还是在每一个人的心理上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都认为赵飞花一定过不了这一关,现在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寇准接到朱慧的邀请,不由得吃了一惊,他的医术不是太高明,只是略懂一些脉相,当时匆匆为赵飞花诊过之后,就回到家里,开始筹思军备的情况,没想到朱慧再来,把赵飞花的病情描述的这样沉重,当然,朱慧也是转述那个大夫的原话,至于结果如何,赵飞花还是昏迷的,谁都很着急,如果赵飞花醒过来,还能看出一些端倪,毕竟赵飞花本人也属粗通医术的,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比别人更加了解。

寇准对朱慧说道:“朱姑娘你先回去,我马上就到,顺路我去邀请一位名医,这个人的医术比我高明百倍,请他看看就好,你们也不用着急,顺安天命就好。”

由于朱慧的到来,寇准再也呆不住了,他急忙吩咐人备轿,跟朱慧前后脚出了家门,寇准指挥轿夫来到城郊的一处竹林的外面,这才停下来,让两个带刀护卫和四个轿夫在外面等候,他沿着一条小路走了进去。

时间不长,来到一所茅屋的外面,寇准也不进屋,站在外面高声叫道:“金乌子,老有来访,你可打开门扉。”

“哈哈哈……老寇,你怎么有时间来到我的蜗居之中?”

“有一个朋友,病得沉重,想请你去看一看。”

“哦。”屋子里的人沉吟了半晌说道:“那么,咱们就走吧。”

金乌子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以前是皇宫里的御医,想当年,他是太宗皇帝的身边信得过的御医。

汴京午门石狮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缔造者太祖忽然驾崩,年仅50岁。二十一日,晋王赵匡义即位,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继位又不合情理,于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谜.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匡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匡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匡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匡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光义,而匡义也早已安排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程德玄宣称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然他出门一看并无人,因担心晋王有病,便前来探视。二人叩门入府去见匡义,匡义得知召见,却满脸讶异,犹豫不肯前往,还说他应当与家人商议一下。王继恩催促说:“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先了。”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皇宫殿外时,王继恩请匡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便与匡义闯入殿内。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宋皇后一见光义,满脸愕然,但她位主中宫,亦晓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呼,她这样喊匡义,就是承认匡义做皇帝了,赵匡义也伤心流泪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于是,赵匡义便登极为帝。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

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的。但是,这样的说法难以经得住推敲,无非是后人的臆测而已。

姑且不论太宗是否毒杀太祖,是否编造“金匮之盟”,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与传统的父子相传相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太宗继位后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来安抚人心,巩固帝位。

太宗一即位,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对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关键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个女儿还封为国公主。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实,太宗早在继位前就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了。太宗任开封府尹长达15年之久,正是韬光养晦之时,他在此期间组织了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据统计,光晋王的幕府成员便有60人之多。与此同时,赵光义还有意结交不少文官武将。即便是太祖的旧部,诸如楚昭辅和卢多逊等掌握实权的朝中要员,太宗都着意加以结纳。这两人都与太宗关系密切,在太宗继位后都升了官。太宗继位后,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太祖朝的大臣。此外,太宗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不过,太宗改变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当是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况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录取,士子们便青云直上,这些“天子门生”出任各种职务,无疑对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愿地为新皇帝效力。这样,即使当时朝野内外对太宗的继位有诸多非议,太宗也能够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整个朝廷逐渐变成服从自己的机构,而“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则成为了后人永远猜不透解不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