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身边的那些美
20762300000001

第1章 佛兴道衰碧云峰

碧云峰,这个美丽的名字,有着太多美丽的传说,一直都神往已久,却没有时间,幸好今天总算忙里偷闲去稍微游览了一番。

眼中的碧云峰跟咱心目中的还是有那么一些差别,曾经咱就在自己的小说中写过碧云峰的两个章节,今天总算是得窥真容。

顺着云峰路一直深入山中,因为时间紧张的缘故倒是没有老老实实一步步的爬山。从镇山到山脚下只怕有三四里的路程,不过好在两人是骑摩托前往。山脚下停着几辆汽车,因为道路崎岖陡峭的缘故,山脚下告示上是禁止车辆上山的。不过跟我一起的同伴骑车的技术着实不错,愣是挂着一档直接冲到了雷音寺的山脚下。

山脚下有一个女娲娘娘和南岳圣帝的庙宇。不过面积不大,而且仅仅一层,上去的时候倒也没有仔细观察。

顺着庙宇边旁边的小路,一段段的阶梯直通山顶,颇有几分直入云霄的意味。阶梯右边刻着一个个细小的名字,猜测应该是捐建者或者兴建者的名讳。因为对雷音寺好奇的缘故,便提议加快脚步。

刚跑了不到十来阶,同伴便已经嘴角发苦,说要慢一点。不过说实在话,咱自己也感觉双腿发软,头脑都有些眩晕。那一刹那甚至都有种想要退回去的想法,不过看到山顶的建筑,近在眼前又实在不甘心。看着那些一步步爬上山的人儿,心中不由庆幸咱俩幸好还是骑摩托车过来的。

到达山顶的时候,虽然没有汗如雨下,却也有了几分气喘。随意的站在一块半米见方的石头上拍了几张照片,登高一望,还真有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些远处的建筑就像一个个的小白点,看不到全貌。

到了山顶却没有看到雷音寺,也没有看到“小庐山”的牌楼。心中便有些诧异,同伴道,“还在另外一边。”

越过信号发射塔的外面,雷音寺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那模样远远的看去有些像传说中的布达拉宫。上了寺中,两个香客正好出门,交错而过。

进入大殿,想用手机拍几张照片,被寺中住持阻止。寺中没有想象中的奢华,墙壁都已经发黄,佛像金身也不再那么光鲜夺目。寺庙虽然不大,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应佛像摆放在佛堂的每个角落。观音,佛祖,文殊,普贤,地藏,当然还有南岳圣帝,罗汉,护法布满佛堂。

寺庙分三层。进入第二层,门口的柱子上雕刻着两条张牙舞爪的飞龙,颇有几分神气。进入第三层就是最受欢迎的观音殿了,门口柱子这回雕刻的却是两只飞凤,看了好久才弄明白。

寺中住持颇为健谈,一一介绍雷音寺的历史。不过好像他讲得也不怎么正确,咱在网上查到的历史倒是没有那么悠久,也就几百年的历史而已。第一层大殿中间是释迦摩尼佛像,两边分别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靠门口的位置,左边是一面鼓,看不出年代,而右边却是一座钟,看上去锈迹斑斑。

颇为好奇的问住持:“师傅,这钟是以前传下来的么?”

住持笑笑道:“以前的古物早就没有了,这是前先年的。”咱耐不住好奇,走近一看,还真没错,上面还有铸造的日期,一九九五年,算起来也快二十年了。

住持介绍,寺庙要翻新,需要几十万的资金,让我们有钱的结个善缘。很健谈的说起结佛缘的好处,至于不让拍照的原因也说了一下。说是手机到处放,而佛像是神圣的,不能在那些不干净的地方。听到住持的解释,心中了然,不过离去的时候还是把门口的对联拍了一张,住持倒也没有阻止。只是隔着老远让我们多做功德。

出了雷音寺,本欲离去。到山脚下的时候,看到一个“圣帝殿”心中好奇便让同伴停了车,进去看看。明明里面也是摆放着圣像,可门口却没有见到多少香火,丝毫不如雷音寺一般,炮仗灰到处都是,檀香袅袅。

这“圣帝殿”庙宇颇为矮小,有些土地庙的味道,颇为滑稽。楼梯也很短,只是两边不知道是谁用红色的楷体刻了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走到台阶尽头,看到左边有个小池子,里面还有一些枯黄的荷叶。

心中更是诧异不已,难道这里没人打点么。池中水都已经发绿,只怕已经好久没有换过了。小池子再进一些,靠墙壁的地方有个小棚子,里面也不知道是佛像还是神像,看样子感觉像是“济公”和尚,说着还叫同伴上去查看。

进入殿中,一尊南岳圣帝的神像出现在正门位置,缓缓一拜,打量着这殿中的物事。左边的神像不认识,右边的神像也不认识。不过挂着的几张神幡上有“三清”字样。心中诧异。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有事么?”

这个声音很突然,其实我进门的时候也听到一声咳嗽,不过并没有在意。突然听到这声音,在昏暗的大殿搜索。只见一个蓄着长胡子,头上挽着道暨的老者躺在靠右边门口窗户的床上,昏暗的殿中也不能看清全貌。“呃,没事。就是看看。”我答道。

那老人没有说话,只是看我在殿中这里瞅瞅,那里看看。看着那些神像都是什么天尊之类的称号,心中好奇的问道:“请问这里是道教么?”

老者咳嗽着点点头。

指着右边不认识的那座神像问道:“这是……”

老者回答:“那是观音菩萨。”

老者的话很少,我问他是不是这里只有他一个人,他点头。我又问他道教不是侍奉三清么?他也只是点头笑笑,丝毫没有那雷音寺住持的热情。

看观音神像的时候,后面还有一面铜牌上书“赫山区道教协会”,心中好奇便询问一番。老者的话总是那么少,问一句答一句。不过我提到三清的时候他倒是稍微健谈了几分。问他为何不供奉三清神像的时候,老者落寞的说因为面积太小,而且资金不足,这样子也无法供奉三清。当他说我对道教还是比较熟悉,弄得咱也只好挠挠头,心底尴尬。毕竟这道教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连三清的全名都说不出,这也叫熟悉么?

离去之前,见老者躺在床上问他是否生病,他也只是说:“没有,反正闲着没事,就躺着。”

走到门口,看到功德箱,在包里掏了一阵,愣是只掏出五毛钱,背着老者放入了功德箱。

出了大殿,同伴已经骑车出去溜达了一下回来,坐上车绝尘而去。只是心中升腾起一个想法,如果下次再来,一定记得给那老道士带一点水果什么的。

直到出了山,心中还颇有几分惆怅,咱中国的传统文化道教就这么开始在历史中湮灭,而佛教却依然兴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