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锦绣洛神
20780300000048

第48章 三台

邺城,为翼州牧的治所。

建安九年,曹操击败了盘踞在邺城的袁绍残余势力,自己领冀州牧,将邺城作为根据地,用来经营河北。

也是在这一年,曹丕在袁氏家眷中,见到了艳绝天下的袁熙之妻、袁绍儿媳,河洛第一美人甄洛。

“当时袁氏兵败,阿洛被大公子所得,但一心想回到袁府,大公子也不愿为难她,便从了她的心意放回。没想到归袁府后,引起袁熙妻妾不满,籍外人之口对她诋毁,袁熙母亲刘太夫人更是多加凌虐,袁熙也置之不理。她原本是个柔弱的人,又有水晶般的肝肠,受气郁结在心中生了重病,于建安十一年时,独自一人千里迢迢奔赴邺城,但途经洛水时,忽然觉得进退两难,竟在此投水自尽。大公子数次派人秘密打捞都不见尸骨……想必现在早登仙界了。”

陆焉又叹息道:“大公子闻讯大怒,扼腕伤怀,并且发誓要为她报仇。但当初明公虽然诛了袁绍父子,却放过袁氏女人的性命,她们一向躲在幽州,但袁熙死后,最近几年因为无路可走,不得不流落到洛川一带。昨日大公子得人告密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带人前来将她们诛灭,报了阿洛之仇。”

陆焉的话,不由得在织成的心头浮起。

而后世所说,曹操也对甄洛有意,却被曹丕捷足先登。曹植也爱上了这位嫂子,在甄洛死后,曹丕以她生前用过的金缕玉带枕赠给弟弟,聊以解忧思之苦……这些轶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邺城,还真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啊。

那惊艳后世的洛神传说,曹氏三杰与甄氏的纠葛,都发生在这个地方。

甚至于,只是甄氏穿过的一幅“流风回雪锦”,便将千年之后的自己,也牵连到了这里。

织成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任由心游八荒,神骛四极,否则的话……还真是走得很乏味。

除了刚入织室的那次,由鸣镝护送着,坐一辆青幔小车从邺城街巷中走过之外,这么久了,织成都被笼闭在织室之中。

在那些生死关头,躲过危机好好活下去,才是她日常的主题。何况织造司戒卫森严,织奴们除了那些良家子,因罪没入织室、身在贱籍的织奴即使是休沐时也不得离开织室。其实即算是良家子,若有急事的确要离开,还需要贿赂守卫才成。

织成虽是良家子身份,却没那个闲功夫出去休沐,特别是到了绫锦院后,恨不得将自己掰成八瓣来才够用。对于逛街的兴趣,她还真没有那么浓厚。

不过她还依稀记得,邺城分为南北二城,北城是曹操自建安九年起,就命人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皇帝的邺宫和曹操的丞相府都在那里,各类贵人宅第更是鳞次栉比,自然而然,便成为邺城的经济政治中心。

织造司所在的却是南城,那里是市井小民的聚居地,与北城相距甚远。

按说织造司隶属内府,应该如御府下属的其他三司,浣衣司、纹绣司、珍饰司一般,依附在邺宫之畔才是。但那三司都是为皇家服务的,执掌的是织补浣衣、绣花裁剪、打造饰物等事,并不与外界接触。

而织造司并非只为皇家服务,而是一个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业,或许是因为商业上的考虑,平常又多与商贾交往,货进货出络绎不绝,建在邺宫之畔多有不便,所以被远远地撇在了南城。

此时天色还早,但街市上已经有了人迹行走,他们或束发髻,或带小帽、巾子,都着短衣,一看便知是平民的身份。不过看他们的脸上颜色,倒还有些白胖,没有什么饥色。街两边还有许多卖吃食的摊子,冒出腾腾的白气。

当织造司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过街市时,引起了不少行人的好奇驻足。但并没有人敢凑上前来,甚至连叫卖食物的小贩,也瞬间闭上了嘴,只是睁大了圆溜溜的眼睛。特别是绫锦院中那些经过妆饰后分外秀丽的织奴们,更是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除了司官高喜可以乘坐一辆轺车外,其余人都是步行。不仅是绫锦院,织造司下属的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三院,虽比不上绫锦院几乎是倾巢出动,但也来了十之五六。

事实上在织造司,以绫锦院最为重要,它的主要职责,是向外界输出成匹的织锦,当然也负责内廷的供应。

但是除了染院还要负责绫锦院的染料供应外,基本上裁造院和文绣院,只负责从绫锦院拿来现成品,进行设计裁绣后,再转到纹绣司进行进一步加工分配,供应给内廷日常穿用。

当然如果朝中一些贵人们,喜欢织造司的手艺,想来买一些成品自己穿着,他们也是不会拒绝的。

但这样一来,绫锦院就显得是较为独立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仅限于内府的职司。

而绫锦院的人事变动,就更为醒目了。

织成这位新上任的女院丞,明里暗里,都吸引了不少意义各异的目光。

关于她的传言已经满天飞了,什么富安侯府的弃姬、心狠手辣的毒妇、邀宠权贵的贱人……都不在话下,甚至还有人说她是灾星下降,只因她一来,辛室和绫锦院便先后遭了大火,不但辛室的两个织奴,便连好端端的院丞夷则也死于非命。

不过算她命好,非但一番胡说打动了大理正,而且竟然向司官提出了改良织机中提花机的方案!

这下变祸为福,不但得了贵人青眼,还一跃而起,从个区区织头,成为了第一名女院丞!

只是,原本以为妲已般的人物,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美艳的红衣丽人。

艳而不妖,倒也罢了,居然艳丽之中颇具英气,瞧她在队列中大步前行的模样,简直就象个男子!

槿妍皱皱眉头,尽量压低了声音,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柔和些:

“院丞,您的步子,要再小一些,方为上佳。”

“忘了……”

织成歉疚地递给她一个“收到”的眼神,硬生生地压制下了自己的步伐。

不得不说,槿妍对于世家典仪还是颇有一套的,前几天她就对织成进行了基本的培训。

说是“基本”,其实已经很残酷了好吗?

单单为了训练一个走路的姿势,织成就在室中不停地走了几百个来回。

其实……其实槿妍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本着“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的良好态度,听从槿妍魔鬼式训练的织成心中,其实是不太以为然的。

可是她哪里知道槿妍的痛苦!

在织成担心织奴们会不会有人在大典上不慎失仪的同时,她不知道槿妍对她,有着更甚的担心。

诚然,自家院丞大人在象个男子般昂首阔步的时候,很有种自在迷人的劲头、潇洒自如的风度,就象山间奔潺的泉水、林梢掠过的晨风,并不难看,甚至还很好看……

可是好看归好看,在世人的眼中,这种好看不应该是属于一个女郎!

即算是做了院丞,她也改变不了自己是个女郎的事实。

虽说院丞之职不入流,但这次铜雀台贵人云集,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个贵人一时兴起,听到了她女院丞的名声,扫上那么两眼。

如果……她恰恰就在那时失了仪……

虽说知道织成胆大包天,心中也颇有谋略,但对于她让织奴们有难事就去找她求助,槿妍是不以为然的。

以织成的能耐,恐怕做不到吧。只要她自己不出问题,已是大幸。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少君在暗地里照拂她。可如今少君他……

槿妍在心里又轻轻叹了口气。

那就让自己代替少君,尽量地照顾她吧。

这支队伍的速度很快,辰时一刻时,已经到达了北城。

天空蔚蓝,澄净至极,便如一块极大的琉璃,倒镶在天际之间。

没有云气的遮弊,整座北城如此清晰地倒映在“琉璃”之下,显得分外雄伟壮观。

与织成记忆中,那暮色里如鱼龙盘踞般的狞然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

便是透过城墙沿线看进去,那重重叠叠的亭台楼群,在天光的映照下,亦是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

邺城本身历史颇为悠久,早在六百多年前,魏文侯被封在邺地,便将邺城当作了魏国的陪都。

此后,邺城先后成为魏国的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将巫人投入洛水,治理河道的故事,几乎是妇孺皆知。

此时的邺城北城,经过曹操数年的建设,更是蔚为壮观。

内城是皇城,也就是皇帝所居的邺宫所在。内城外面便是外城,多为权贵所居,四面建有七座高大的城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面各一门。

东西门相对的一条笔直大道,将全城分为南北两半。这是权贵们入城时所行的官道,织造司众人当然是不能从这里入城,他们走的是南城中门。

自南城中门,有南北街北抵宫门,遥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轴线。而与居北的邺宫遥遥相对的,是在南部的里坊、市和军营。

沿着这条街的两侧,建有目前朝中主要的各大官署。

当然织成并不知道,邺城北城中,这种形成全城中轴线的布局,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的新模式。

她正咋舌于的眼前的那些城墙。

与过去在电视上所见的城墙不同,这些城墙全部用黄土板夯,估计每分段又有大力的板夯,看上去墙体十分的坚固绵长。

远望过去,那些墙体绕城而建,象是一条卧盘的巨龙,蜿蜒东西南北,仿佛一眼都看不到尽头。

她们所走向的,正是在邺城北部的皇宫。

说是北,走到这里,织成已经有些昏头转向,觉得到处都是东南西北,几乎要辨不清了。

因为这个北部,又被一条街分为两区。看这两区的格局,靠西的是宫殿区,因为那些建筑看上去特别富丽壮观。靠东的居住区里,那些楼阁却颇为精巧华丽,显然是贵族的居所。

织成只觉得已经目不暇接了。

所见的各类景象,那些城门、通道、楼台、墙壁……它们汇聚成强大的信息洪流,向着她可怜的大脑奔涌而来。即使是有着现代人平等自由的理念,但身处在这样气势雄伟的建筑群中,只觉得自己微如蝼蚁,是那样微不足道,也不由得油然生出对皇权的敬畏之意。

和她比起来,众人的反应显然更是强烈。

有内府的人在城外接迎,高喜早在城外就下了车,和他们一起徒步入内。而那些织奴们在市集中还有兴致观望一番,到了此时哪里还敢东张西望,几乎个个都脸色煞白,有心理素质差一些的,腿都软得提不动步了,只是机械地向前推移。

便是那些内官,有的曾在宫中呆过,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到了此地,也不由得小心翼翼,将步子放得轻之又轻。

又走了一段时间,忽见前方有三座高台拔地而起!

台高足有四十余丈,已经高过织成来到这个时代见过的所有建筑!她甩甩脑袋,以确定眼前所见的不是幻象。

真不是啊!

那三座高台,皆以玉石为阶,光洁照人。台上檐宇相连,足有百余间大小宫室,窗户门扇皆为金铜之色,此时日光初出,照映其上,只觉流金溢采,其辉煌壮丽,简直无以言状。

尤其是正中那座高台,台基本来已是极高,而台上所建的楼阁更是高可十丈,势若凌云,甚至超过了其他两台。阁顶檐角都各饰有一只铜铸的雀鸟,那雀身足有丈许高,下面或许设有转枢的机关,但有风过,雀鸟便似乎要舒翼待飞,远望栩栩如生。

织成只觉目弛神摇,半晌才缓过神来,忽然想起当初鸣镝送自己入织造司时,曾从邺城北城路过,告诉自己说,北城之内,有曹操正在建造中的三座楼台。难道就是眼前这恍若青阙仙宫的建筑群?

她心头怦怦直跳,不由得压低了声音,向身畔的槿妍求证:“据说丞相正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难道……”

槿妍瞅了她一眼,再看看周围已经惊若木鸡的内官宫奴,眼中掠过一丝钦敬之色,低声道:“建安十五年时,丞相下令建造三台之初,我曾随少君到过此处,那时只略有雏形,哪有今天这样壮丽?这三座楼台正是铜雀、金虎、冰井。正中那座最高的楼台,便是明公最喜长驻的铜雀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