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史上最强狐仙
20781100000295

第295章 所谓怀孕 (1)

万物都有时机一说,怀孕也是如此。

人类与动物不同,动物繁殖常利用春、秋两个最佳季节来繁衍后代。人类则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365天,除了有特殊情况外,都可进行性活动,都有可能怀孕。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选择合适的出生季节,把温度变化、疾病流行等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利因素,却是十分可能的。严格地讲,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别较大,是不能简单地用某个季节来划分的。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地理条件来考虑,八九月份之间怀孕比较理想。

从医学角度看,胚胎发育有三个关键时期:一是大脑形成期,即受孕第3个月;二是脑细胞分裂期,受孕第6个月以后;三是经细胞发育协调期,受孕第7—9个月。如果选择八九月份之间受孕,妊娠的第三、第六个月以及分娩期都处在气候适宜、营养便于调配的晚秋、仲春季节,胎儿的神经系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育。

有资料显示,每年7一12月为分娩高峰季节,4—6月则为淡季,这与人们婚期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安排在元旦、春节、国庆节结婚,婚后又马上怀孕。此时正值乍暖还寒或秋末冬初之时,气温变化大,是病毒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在孕期,特别是孕早期,病毒感染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比如母亲在孕早、中期患了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繁殖,引起眼、耳、脑、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导致胎儿无脑、脑积水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和病变,以及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若孕妇伴有发烧,还易早产或流产。

医学专家认为怀孕的最佳季节是八月前后,约七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妊娠初期40—60天发生妊娠反应时,正好处在九月或十月,孕妇大多胃口差,爱挑食,但此时蔬菜、瓜果品种繁多,可以调节增进食欲,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两三个月后正值晚秋,气候凉爽,孕妇食欲渐增,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此时日照充足,孕妇经常晒晒太阳,体内能产生大量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有助于胎儿的骨骸生长。且八九月份之间正值夏去秋来,孕妇夜间睡眠受暑热的影响小,孕妇的休息、营养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都比较充分,均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待多雪的冬天和乍暖还寒的初春携带着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脑等病毒栅栅而来时,胎儿胎龄已超过了3个月,平安地度过了致畸敏感期。而且,相应的预产期为次年5月前后。分娩之时正是春末夏初,气温适宜,母亲哺乳、婴儿沐浴均不易着凉,蔬菜、鱼、蛋等副食品供应也十分丰富,产妇食欲好,乳汁营养也丰富,应是“坐月子”的最佳季节。保证母乳质量的同时,初生婴儿轻装上阵,衣着甚少,便于四肢自由活动,有益于大脑及全身的发育。孩子满月后,时令已入夏,绿树成阴,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便于进行室外日光浴和空气浴。孩子半岁前后正好处在金秋十月,该增加辅食时又已顺利地避过夏季小儿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流行季节。到了孩子学习走路,开始断奶的周岁,则又是春夏之交,气候温和,新鲜食品充足,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春夏之交,肠胃易于适应,断奶也易于成功。

要注意避开五六月份怀孕,因为七月天气湿热,食欲本来不旺盛,再加上妊娠反应,使得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影响胎儿的发育。同时也要避开十月怀孕,七月盛夏分娩。产妇的褥汗本来就多,如果在盛夏酷暑分娩,气候闷热、潮湿就容易发生中暑,轻者头晕、胸闷、体温升高;重者高烧、昏迷,甚至死亡。此时,也是皮肤感染、腹泻等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最好避免在盛夏分娩。

当然,这里是就中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而言。中国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应该因地制宜来考虑,不可生搬硬套。如在温差对比不强烈的南方一些地区,则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发生情况及营养供应条件,选择适宜的季节怀孕。比如北方选八九月份,南方选六月左右。

冬季则不宜受孕,因冬季北方新鲜蔬菜和水果都较缺乏,使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相对摄入较少,容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冬季北方气候十分寒冷,外出发生病毒感染的机会比较多。大家知道怀孕初期的8周内为胚胎期,此期孕妇如被病毒感染,将直接影响胎儿,导致胎儿智力低下或致畸形。

此外,冬季出外活动机会相对较少,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新鲜,如在室内生炉子取暖,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使初孕孕妇的胎儿的致畸率上升,因而增加缺陷儿出生。因此,婚后夫妇应该避免在寒冬受孕。

一月份正是三九或四九天,适值寒冬,此时也不适宜分娩。产妇在哺乳,给婴儿沐浴或更衣时如没有很好的条件防寒保暖,容易着凉感冒。新生儿对寒冷的适应性也较差,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也可能随之而来。所以不宜在四月份怀孕。

怀孕的时机不一定如计划那样按期进行,那么,一旦在其他时间怀孕就顺其自然好了。有人想如果不是按期怀孕就先流产,以后再设法按期怀孕,其实这种想法也过于天真。流产本身对人体是一种伤害,对子宫内膜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流产以后是否一定能再怀孕是个问号,是不是能一定按期怀孕更要打一个问号。因此,奉劝那些已经怀孕的人就不要为没在最佳季节怀孕而懊悔,毕竟人类进化已经历了上千万年的适应过程,一年四季都能怀孕生育。许多物质条件,尤其是新鲜蔬菜等,现在在好多地方已一年四季均有供应,所以胎儿的营养供应不成问题。

即使是这样,在常规人的眼中,怀孕什么的果然还是女人做的事情吧?

可,确实是有这样的例子过。

现实生活中那些变性人暂且不说,可是某些传说故事也是有的。

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不也提过么。

所谓子母河。

位于新疆若羌县米兰镇(36团)。

子母河在《西游记》中曾提到过,西游记中提到西凉女国没有男子,女子成年后就可以去取子母河水吃,吃过即可怀孕,唐僧和八戒不知就里,误吃了子母河水,最后还是悟空去解阳山,取了落胎泉水,才度过此难。

若羌文字改革以前写作“女若羌”,带个女字旁,和传说中的女儿国有关系。史料记载,女若羌是以“女若”为首领的一个羌族人的部落,一个女人当政的部落,他们的居住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羌族人历史上是一个很不幸的民族,从造字中似乎就暗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新疆的历史记载大概从西王母统治西域开始。那是一个漫长的母系时代,因此产生过一些女儿国。

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写到:“有苏伐刺瞿口旦罗国,唐言金氏……即东女国也,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公元7世纪,这个女儿国被入侵的吐蕃国所灭,一部分人逃到西藏昌都,仍称东女国。

《隋书•;西域传》记载:“女国在葱岭以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20年,女王之夫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

若羌文字改革以前写作“婼羌”,带个女字旁,应该和传说中的女儿国有关系。《汉书•;西域传》中说:“按为部落之名,羌以示种族。”也就是说,婼羌是以“婼”为首领的一个羌族人的部落,一个女人当政的部落。

羌族人历史上是一个很不幸的民族,从造字中似乎就暗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甲骨文金文小篆到今天的楷书,都可以看出“羌”上面是一个“羊”,下面是一个侧面“人”,是显著的“人饰羊首”的图腾标识。

《说文解字》曰:“羌,西戎牧羊人也。”这些都说明羌族是西北一个崇拜羊的游牧民族。

羊性格温顺和善,食草而不与人争食,更不会伤害人,肉可食皮可衣。所以,古人祭祀时供桌上总要摆上羊,供桌(象形字为“示”)示+羊=祥,杀羊上供就是“吉祥”。

爱屋及乌,杀羊到人,崇拜羊的羌族人便彻底倒霉。甲骨文卜辞中有不少“羌”字,都是将羌人当祭祀品砍杀、焚烧、活埋的记载,其中最多的一次有1000个羌人被同时杀戮当供品。

甲骨文金文中还有一些画着绳索的“羌”字,楷书写作“”,表示的应该是被俘虏的羌人。

既然有了专门表示羌人俘虏的文字,可以推断应该还有许多关押羌人的集中营。

羊被驯化在中国已经有6000多年历史,羊肉是先民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火烧整羊今天叫烤全羊,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甲骨文“羔”字就是最好的见证:上面一只羊,下面四点火,正好一个烤全羊的白描。

先民生活离不开羊,他们以羊为富,以羊为美,只要粘上羊的边儿,心里就会美滋滋的,所以羊+大=美。

古人喜欢羊,离不开羊,吃完了羊肉常常将羊骨头作为饰品,甚至将羊角戴在头上。

然而,美丽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受伤,“羌”的异体字“姜”命运更惨。《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是说“姜”、“羌”本是一字,当姓氏时称之“姜”,为族名时称之“羌”。

还可以这样说,“姜”是女羌,“羌”是男羌,在母系氏族时代女姜比男羌地位更高。但是文字改革之后,“姜”的意义不再代表女羌,只代表人的姓氏“姜”姓。

“若羌”顾名思义是羌族人居住的地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秦汉时期,这里的主要居民为罗布人,羌族人被赶到了南部山区的古婼羌国。

从隋唐开始,若羌境内的羌族人神秘消失,回鹘逐渐成为若羌的主要民族,罗布人和吐蕃人、突厥人等逐渐被回鹘人所融合。

元明以后又有回、藏等民族迁入,如今的若羌县截止2005年底统计,汉族人占59.47%,维吾尔族人占36.89%,还有回、蒙、满、东乡等民族,就是找不到羌族人的影子。若羌无羌,如“姜”的命运一样徒有虚名。

若羌的羌族人悄然失踪,他们到哪里去了?没有人能够明确回答。通过DNA研究,今天的汉族、藏族、羌族、苗族均和羌族人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羌族不断地被其他民族同化融合,结果人口急剧下降,到今天全国30多万羌族人大部分集中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德阳北川羌族自治县。

羌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婼羌部落更是雪上加霜。“婼”字似乎预示出这个部落的结局:《现代汉语词典》中“婼”有两个读音,一个是ruò,一个读chuò,意为“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