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0785500000080

第80章 热类(一)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暴注下迫:暴注,突然的泄泻;下迫,里急後重。],转筋[转筋:俗名“抽筋”,即四肢筋脈牵掣,拘挛疼痛,多见于小腿腓肠肌,甚则连及腹部。],小便浑浊,腹胀大,鼓之如鼓[鼓之如鼓:腹部胀大,叩之就象敲鼓一样。],痈疽疡疹[痈疽疡疹:痈,是毒邪壅塞气血而不通的意思,有内痈外痈之分,此指浅而大的外痈。疽,是气血为毒邪阻滞而不行的意思,有无头疽有头疽之分,此指无头疽,位深而险恶。疡,指有头的小疮疡。疹,即生于皮肤之上,时隐时现的小瘾疹。],瘤气结核[瘤气结核:瘤气,即指後文中的赤瘤丹熛。结核,指生于皮里膜外,形如果核坚硬而不疼痛的肿块,即所谓瘰疬。],吐下霍乱[霍乱:指上吐下泻並作,挥霍撩乱的病证。],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閟身热[淋閟:大小便不利。],恶寒战慄,惊惑悲笑谵妄[谵妄:神识模糊,胡言乱语。],衄挜血汗[挜:miè,音“灭”,污血。],皆属於热。手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凡是喘息气粗、干呕,呕吐酸水,突然泄泻,且有里急后重感,小腿腓肠肌抽搐疼痛,小便浑浊不清,腹部胀大,且叩之如同敲鼓一般,痈,疽,疮疡,隐疹,赤瘤丹火票,瘰疬结核,霍乱吐下,神识昏蒙,郁滞肿胀,鼻塞,流鼻血,眼耳口鼻出血,便血,大小便不畅,身热,恶寒战慄,或悲或笑,神识模糊,胡言乱语,出血污浊,血汗等病证,多数是属于热邪所引起的。手少阴君火之热,属心与小肠的气化。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病机十九条”中,属热的病机凡四条,所涉及的均为内科病证,约十种左右。刘完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推衍扩展到三十余种,且涵盖内、外、皮肤各科,这是刘完素对火热病机的一大贡献。

喘,火气甚为夏热[火气:此自然界中与夏季相应的正常火热之气。],衰为冬寒。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气衰而息微:气衰,阳气衰退;息微,呼吸之气微弱。];病热则气甚而息粗[息粗:呼吸粗大。]。又寒水为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喘息,火热之气过甚便形成夏季的炎热;火热之气衰退形成冬季的严寒。所以寒冷的病变则阳气衰退,呼吸微弱;火热病变则阳气过胜,呼吸气粗。况且寒水性质属阴,主持缓慢;火热性质属阳,主持快速。所以气候寒冷时,呼吸之气迟缓而微弱,气候炎热时,呼吸之气快速而粗大,于是便形成喘息。

呕,胃膈热甚则为呕[膈:即横膈膜,胃位于其下。],火气炎上之象也[炎上:炎,火光上昇。炎上,炎热之气上昇。]。

呕吐,胃膈之间火热之气过甚便形成呕吐,是由于火热之气具有上升的特性。

吐酸[吐酸:呕吐酸水。],酸者肝木之味也[酸者肝木之味也:王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生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火盛制金不能平木:火盛剋金,金衰而不能制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於酸矣。或言吐酸为寒者误也。又如酒之味苦而性热,能养心火,故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脈洪大而数,语涩谵妄[语涩谵妄:语涩,语言謇涩而不流利。谵妄,胡言乱语等神志失常的病变。],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冒昧:冒,晕眩、昏厥;昧,mèi,音“妹”,昏昧。],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呕吐酸水,酸为肝木之气所产生的味,这是由于火热过盛而克制了肺金,以致肺金不能平抑肝木,而使肝木之气过胜,所以产生了酸味,如同饮食物过热而容易产生酸味。有人说,呕吐酸水是寒所引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又如酒味苦而性热,能滋养心火。因而饮酒过多,便使人面红气粗,脉象洪大而数,语言謇涩而不流利,甚至胡言乱语,或高歌,或哭笑,或喜怒无常,如同发狂一样,神情昏昧、善忘,心烦,口渴,呕吐等均为热证。其呕吐必然是酸水,所以吐酸属热是很明显了。

况热则五味皆厚[五味:即指饮食物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经》曰在地为化[《经》:指《内经》。],化生五味,皆属土也。然土旺胜水,不能制火,则火化自甚。故五味热食,则味皆厚也。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鹹。或口淡者,胃热也。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土为万物之母:土能生万物,故曰“土为万物之母”。],故胃为一身之本,淡为五味之本。然则吐酸岂为寒者欤。

况且热则五味纯厚。《内经》说,六气在地为生化,化能生五味,均属于土的特性。然而脾土旺盛能克制肾水,水弱不能制约火,于是火气自胜,因而五味热食时,其味均纯厚。正因为如此,所以肝气热口酸;心气热口苦;脾气热口甜,肺气热口辣,肾气热口咸。有时口中味淡,是胃中有热。胃在五行属土,土为万物的根本,所以胃为人身的根本,淡味为五味的根本。既然如此,那么吐酸难道属寒吗!

所以妄言为寒者[妄言:不负责任的随便说。],但谓多伤生硬黏滑,或伤冷物,而喜噫醋吞酸[噫醋吞酸:噫,後作“呃”;醋,即酸;噫醋,即呃酸。呃酸,胃中酸性液态物质反流到口中。吞酸,吞吐酸水。]。故俗医主於溫和脾胃。岂知《经》言[《经》:指《内经》。]:人之伤於寒也,则为病热。盖寒伤皮毛[寒伤:原作“伤寒”,误,据伤寒三书及丛书集成本改。]。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怫郁:犹郁结。],不能通畅则为热也。故伤寒身表热者[伤寒身表热者:诸本同,“表”字疑涉下表字衍。],热在表也,宜以麻黄汤类[麻黄汤类:即具有辛溫发散作用如麻黄汤之类的方剂。],甘辛热药发散,以使腠理开通,汗泄热退而癒也。

所以随便说吐酸属寒的,只是由于常被生硬黏滑食物所伤,或吃了寒凉之物,于是出现呃酸、吞吐酸水,所以一般水平的医生多主张用温药调和脾胃。哪里知道《内经》说,人被寒邪所伤,便形成热性病变。大凡寒邪伤于皮毛,肌肤腠理密闭,阳气郁结而不通畅,久则化热。所以伤寒发热,是热在肌表,应当用麻黄汤之类辛甘热药发散,从而使肌肤腠理开通,汗液外泄,于是热退而愈。

按:外感寒邪的初期,病位在表,表现为恶寒发热。此时治宜辛温解表,发散表邪,热退即愈。若表不解,表邪向里传变,即形成里热证,治宜用清法或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