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20786000000019

第19章 刘邦建汉

(北宋)司马光 等

【导读】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一。

项羽分封诸侯后,短暂的和平转瞬即逝,刘邦不满项羽的分封,进兵攻击项羽。在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中,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刘邦的将领韩信在侧翼取得非凡的战绩,相继攻略了赵国、齐国,在项羽的东部建立了巩固的势力范围。刘邦与项羽都企图使韩信投入自己的阵营,最后刘邦许诺在击败项羽后与韩信、彭越共分天下。韩信、彭越遂与刘邦在垓下会师,项羽兵败自尽。

项羽覆亡后,刘邦不仅不与韩信共分天下,还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以消除叛乱的危险。在消灭最主要的竞争者后,刘邦登基称皇帝,接受诸侯们的效忠。不过其时天下依旧诸侯林立,分据一方。刘邦登基后发动兼并诸侯的战争,一边消灭异姓的诸侯,一边以同姓的诸侯取而代之。刘邦本人最后在征讨淮南王黥布时中了流矢,病发而死。

与项羽相比,起于草莽之间的刘邦对古代的传统很少留恋。但是古代传统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诸侯们更愿意自立一方。刘邦在南征北战中逐渐消灭了最坚决的反抗者,同时他又不得不进行某种妥协。这种妥协既以亲近皇室的诸侯取代离心离德的诸侯,又郑重承认追随者们的勋劳。所谓“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正是此意。封建的传统被以朝命的形式变相传承下来。直到皇权继续加强,足以销蚀变相的封建传统时,封国将改为郡县,官僚将取代勋贵。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楚王信:韩信,刘邦的大将,初封楚王。]。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陛下精兵孰与楚:陛下你的精兵与韩信的比,哪个更强些? ]?”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之战:意为加速战争的到来。],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 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 “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

楚王信闻之,自疑惧,不知所为。或说信曰:“斩钟离昧以谒上[钟离昧:原为项羽部下,与韩信友好,项羽死后,逃归韩信。],上必喜,无患。”信从之。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持昧首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 因赦天下。

田肯贺上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 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此东西秦也[此东西秦也:这是东方的秦国啊。],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绛、灌:指周勃、灌婴,都是刘邦的大将。]。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张良为谋臣,亦无战斗功;帝使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填抚:镇抚。]。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贾:刘贾。刘邦的堂兄。交:刘交。刘邦的弟弟。]。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肥:刘肥。刘邦贫贱时与同居妇女所生的儿子。],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

上以韩王信材武[韩王信:战国时期韩襄王后代。为汉将,以功封韩王。],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寇;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 “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所诛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

列侯毕已受封,诏定元功十八人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谒者、关内侯鄂千秋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耳。上与楚相距五岁[上与楚相距:指楚汉相争。],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又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赐萧何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穿鞋、佩带宝剑上殿,朝见皇上时不必快步向前行礼。]。上曰: “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于是因鄂千秋故所食邑,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益封何二千户 。

【延伸阅读】

淮阴侯韩信

韩信早年出身贫寒,因此绝了仕进之路,只好在故乡游荡。项梁叔侄起事后,韩信前往投奔,项梁战死,韩信又追随项羽。在项羽军中向来不得志的韩信后来离开楚军,追随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任命韩信为汉军大将。楚汉之争开始后,刘邦初战不利,大批诸侯国倒戈投向项羽阵营。韩信奉命出击亲近项羽的诸侯国,以改变汉军的不利处境。

刘邦率领的汉军在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对决时多次失利,但是依靠关中旧秦地区的补给,依然牵制了楚军。与此同时,韩信连连击破魏、代、赵等亲楚的诸侯国,迫降燕国,又夺取了已经投向刘邦阵营的齐国。巩固齐国故地的韩信,与西部的刘邦,形成对楚军的夹击之势。

在刘邦与项羽未来的决战之中,韩信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双方都努力拉拢这位半独立的统帅。在垓下之战中,刘邦初战不利,处境堪忧,遂以共分天下的条件邀集韩信参战。韩信率大军进击项羽,一举击破久战疲惫的楚军,项羽兵败自尽。

刘邦却不准备兑现共分天下的约定,他在垓下之战后迅速剥夺了韩信的兵权。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后又贬为淮阴侯,留居长安。刘邦出京讨伐叛乱的诸侯时,留守京师的刘邦妻子吕后与萧何密谋,以韩信涉嫌谋反,将其诱入宫中处死。韩

信是楚汉相争时期杰出的统帅,却依然不脱先秦士人的风习。韩信循着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寻求仕进的传统追求功勋和地位。因此,尽管项羽是比刘邦更优秀的统帅,韩信却投奔了更有仕进机会的刘邦。韩信曾经以古代的传统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出身草莽的刘邦远不受这种传统的拘束。韩信直到最后时刻方才觉悟,可是为时已晚。韩信的命运暗示着时势的迁移和古典时代的终结,唯有其传记作者的同情笔调,隐隐流露出对往昔传统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