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作为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7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科学研究之门时,已开始注意中国交通史研究的若干课题。自1982年初起,在林剑鸣教授指导下以秦汉史为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为《论秦汉陆路运输》。论文写作、修改直至通过答辩,又得到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教授,西北大学张岂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田昌五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方诗铭研究员、刘修明研究员的指教。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在陈直提倡的重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学术原则指导下,我曾只身骑自行车越秦岭循丹江进行古武关道实地考古调查。毕业之后,仍以相当多的精力从事秦汉交通史的研究,又曾对子午道、骆道、直道等古代道路遗迹进行数次考古勘察。在进行这一工作时,西北大学周苏平博士,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焦南峰副研究员,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张在明副研究员、秦建明副研究员曾与我共同经历艰难险阻。他们的热诚帮助,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在古道路遗迹实地勘察过程中,西北大学李之勤教授、李健超教授曾经提出过指导性的意见。
本书初稿于1992年3月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员、****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刘景录教授审读了书稿,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改定的二稿虽然可以看做在诸多师友指导帮助下数年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然而因学力之浅薄,疏误在所难免。江陵张家山汉简、敦煌悬泉置汉简等重要资料未得利用,亦是一大憾事。今后如果条件允许,或当仍以部分精力继续秦汉交通史研究。因而如若能够得到读者对于本书的批评,则笔者以为幸甚。
本课题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本书出版得到****中央党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除了对本课题研究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师长和学友之外,****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同志们为本书出版付出了大量劳动,克服了插图制版及僻字排校等诸多繁难,谨此亦一并致谢。
王子今
1993年7月
于北京大有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