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十四):書畫碑刻
20802300000022

第22章 著名书家魏振皆与他的后学者(4)

应中逸(1922—2004)浙江鄞县人。字燮,别署寒香室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民进甘肃省主任委员,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徐祖蕃(1935—)山西五台人。擅书法、篆刻、书法理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兰山印社顾问。

沈年润(1910—1996)浙江平湖人,师范毕业,从教多年。长期以来致力于业余书法教育、在兰州开办了各类书法学班,学生达千余人。擅书法、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全国书展,并在日本展出。他精心研究碑帖多年,书论《东汉三老赵杨碑考释》(即《赵宽碑》),于1964年5月发表在《文物》杂志的长篇论文,这也是甘肃省较早的书法理论研究成果。

何裕(1921—)字聚川,晚号竹节馆主。****党员。1921年12月生于甘肃临洮县。兰州医学院教授、中国书协一、二届理事,甘肃书协名誉主席,政协甘肃省六届委员。他幼年受家庭熏陶,喜爱书法。在北京求学期间,深得黎锦熙、王汝弼等教授奖掖,得观汉魏诸碑拓及古今名人墨迹,又从刘盼遂、陆宗达两教授受文字、音韵训诂之学。1948年任教兰州大学中文系,得本省名家牟月秋、魏振皆先生请益,更广涉甲骨、金文、汉简、敦煌写经等,书艺视野更为宽广。其书作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喜作榜书,尤精用笔。结体古拙朴茂,汉魏相参,浑然一体,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顾子惠(1904—2005)江苏太仓人。中国书协会员。幼年受家庭熏陶喜好书法,碑帖兼学,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淳菁阁得王寿祺、李鼎遗等人授以执笔运腕之法,1941年在兰州结识魏振皆,互研书艺,有所进益。晚年作书出汉魏笔,师古而不沉古,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古朴俊逸,一笔不拘。其作品多次人选国内外大型书展及多种作品集,被国内外文博单位收藏或刻石。

赵正(1937—)别名黎泉,1937年生,甘肃省山丹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60年就职于甘肃省博物馆,曾任陈列部主任,副馆长。1990年调甘肃画院任副院长,现任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初临《九成宫醴泉铭》、《灵飞经》诸帖,及后长期攻习汉隶、魏碑。后来他选择了对汉简的深入研究,推出了汉简形式的书法创作,使人耳目一新,其书法产生着震撼力和启迪的作用。

黎凡(1932—)字文屏,号积石山人,斋号风静楼。1934年生于青海循化县。西北民族学院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他自幼学书临习柳、欧、陆润、左宗棠诸家法帖,后改草书,举凡孙过庭、张旭、怀素、于右任诸家草体无不潜心研习。擅真、行、草书,所作雄强逸荡、凝练多姿。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法作品展览,被多家文博单位、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刻石。

王创业(1932—)山西省永济市人。1949年5月入伍,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77年转业到甘肃文化部门任职。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甘肃书协筹备组组长、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顾问。他学书幼得父亲瑞明先生,继而受教于荆润玉、张国桢,后更随地留意,转益多师。结合工作,研习诸体,探涉源流,考察实物。其书艺端严庄重,于朴拙中见劲秀,方整中参变化,丰润流畅,间出奇逸,尤擅章草。

郭扶正(1930—)笔名宋廓,甘肃兰州市人。甘肃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常务理事,兰州市文联委员,甘肃省特级教师。他自幼研习书法,上追汉魏,效法“二王”兼及孙过庭、李北海、颜真卿诸家。其书作注重神采气韵,运笔沉着遒劲。

骆石华(1920—),甘肃兰州市人。兰山印社社长,兰州聚文社、甘肃省老年书画协会会员、甘肃画院顾问、甘肃省文史馆员。他精于篆刻,其作品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及日本、香港等地书法展评活动,并获奖。

蒙子军(1939—)斋名山风堂。生于陕西泾阳。1954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58年入伍,在兰州军区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四十余年。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文联委员。他注重广泛吸取,集众长而独运,以行草见长,喜用鸡毛作书,结体险奇峻峭,用笔雄强而酣畅,风貌别具。

肖弟(1935—),上海市人,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书法、版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海外大型书展,并应邀在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展出。

张邦彦(1914—1988)字壑翁,甘肃天水人。甘肃省博物馆考古副研究员。他自幼临习历代名家碑帖,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后,着意于甘肃出土汉简,心追手摹,书风由此一变,融合碑帖简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参加甘肃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文艺作品评奖,获书法二等奖。另有许多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

金玉振(1907—1983)字醒如,甘肃榆中人。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委员,兰州飞天书画家协会顾问等。他一生追求书法艺术,工各体,善诗文,尤精楷书、小篆等。建国后,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得书法一等奖。

新时期书法姹紫嫣红

****以后,随着甘肃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家,这个群体从数量上来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又比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宽泛,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继承广泛的书法家群体。新老书法家星光灿烂,争芳吐艳。甘肃书法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7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周年,由甘肃省群众文艺工作室举办了“甘肃书法艺术展览”。这次展览展出作品233件,篆刻230方,展示了甘肃书坛的复苏气象。

进入新时期之后,甘肃书法事业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揭开了新的篇章,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发展阶段,果实累累,丰富多彩。1977年国庆,由甘肃省群众文艺工作室举办了“甘肃书法艺术展览”,其中有******、******、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墨迹(复制品),还有郭沫若副委员长1971年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时的诗作、墨迹和北京、上海、广州、江苏、陕西、青海等部分书法家的作品。这次规模宏大的书法展览充分显示了陇上书法河纳百川的气象。

1980年8月,中国书协甘肃分会筹备组的成立,则标志着甘肃省的专业书法学术团体和组织机构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书法事业的支持和重视。筹备组由王创业任组长,应中逸、陈伯希、尹建鼎、朱德忻、赵正、蒙子军、何裕、肖弟等人为筹备组成员。甘肃书协(筹)自成立至1990年召开全省第一次书法家代表大会,宣告甘肃书协正式成立的十年间,在联系和团结广大书法艺术创作者和爱好者,开展各种书法展评活动,进行海内外书艺交流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为进一步发展甘肃省的书法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甘肃书协的正式成立,甘肃省的书法艺术事业也步入了一个全面的发展繁荣时期。各级各类行业的、民间的书法艺术研究组织、机构和团体纷纷组建,各自拥有一大批热爱书法事业、潜心书法创作的书法爱好者,他们积极开展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书法展评活动,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培养和壮大书法艺术队伍,提高书法艺术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探索如何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宣传和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促进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由于影响巨大,成绩显著,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书法出版方兴未艾,日渐兴旺,年年都有各种版本的书法作品集和论著面世,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的各种书艺论文更是不计其数。赵正的《汉简书法艺术》、《简牍书法》,徐祖蕃选编、马负书编辑的《汉简书法选》的先后出版,既为我们揭示了比较完整的简牍书法艺术演变史,也构筑了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简牍书法艺术的系统工程,并为世人展示出简牍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马负书编辑的《魏振皆书法艺术》的出版,首次集中表现了魏振皆先生令人震撼的艺术神韵。徐祖蕃、秦明智、荣恩奇选编,马负书编辑的《敦煌遗书书法选》,敦煌研究院编的《敦煌书法库》等则向读者打开了世所罕见的一座灿烂的敦煌书法艺术宝库。马负书、秦明智、徐祖蕃编辑的明肃本《淳化阁帖》再现了中国书法的经典范本,惠及后人,影响深广。甘肃省书法家赵正、马啸、翟万益、王林宝等的论文入选或获得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充分表明了甘肃省书法家的理论素养和勇于探索书艺理论的热情。甘肃省书协组织书法家各携作品,互相切磋,当面评议,研讨书艺,直言得失,并将交流情况刊布发表,对书法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学术化、正常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甘肃省兰州市一直活跃着一只生机勃勃的书法家队伍。如黄汉卿、景维新、王大钧、魏万堃、张改琴、王国礼、鲁克俊、张敬群、魏福孔、徐尚义等。在他们旺盛的书法创作与艺术研究风气的带动下,建立起了一个较完备健全的书法研究、教育、创作体系和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活动多样的书法艺术队伍,对全省书法艺术的创作、展览、组织、教育、出版、编辑等各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发展的甘肃书法队伍中,又脱颖而出一批艺术新秀和越来越多的书法艺术新人,这支老、中、青团结和谐的造型艺术队伍,撑起了当今书法艺术的一片晴空。

碑刻

碑刻是凝固的墨色精灵之舞。

它在冰冷沉默的石块上用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波折多变的刻线不仅留驻了一种叫中国书法的国粹,也留驻了西部一梦千年的兴衰往事、悲欢离合、风雨晴晦。它一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步入世界艺术之林,那单纯的墨色辉耀着悠远历史中多彩与灿烂;它静默的喧响掀起黄金大吕般的长河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