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五):革命星火
20803100000017

第17章 文化名人在兰州(2)

****兰州市委一经成立,就着力于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同时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市委发展党员60多人,其中工人党员20余人,党的基层组织的辐射面也直接涉及很多单位、工厂、学校,如:兰州邮电支部、西北公路局汽修厂支部、兰州印刷厂工人支部、兰州水夫工人支部、兰州医院支部、兰州空军机场支部、兰州师范学校支部、甘肃学院支部、兰州农校支部,《民国日报》印刷厂支部也曾归市委领导。市委还在机器制造局工人、织毡工人、水烟工人和国民党银行职员中建立了党小组,发展了党员。最为可喜的是,兰州市委在以往空白的工人阶层中建立了党组织,兰州的工人阶级也开始了有规模的,有思想、有觉悟的革命斗争。

水夫揭竿而起

卖水夫,卖水夫,终日挑水黄河头!朔风凛冽天方晓,万里寒波卷雪流,枯树梦寒鸦,荻港眠沙鸥,两桶盛满天地泪,双肩挑尽古今愁。

城南复城北,叫卖几曾休?满面灰尘汗如油,蓬头谁剪修!赤足踏冰雪,破衣悬鹑鸠,竭彼日所得,难解全家忧,保长时传呼,驱谴劳役似牵牛,警宪时光临,怒讨穷鬼如寇仇,把头敲诈索酒费,水夫工会讨会酬,未东邻债,又向西舍求,菜根难一饱,稀饭难一稠,谷糠果腹愿已足,哪敢奢望窝窝头!寒风入破户,夜半声啾啾!乾坤原是一枷锁,人间何处有自由?

从这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声声泪字字血的《兰州卖水夫歌》中,可以看出兰州水夫们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

作为从旧时代沿袭下来的一个职业,长久以来,兰州水夫十分艰辛贫困。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无自来水设施,全市生活用水,多靠千余名挑水工人从黄河里挑送,这些水夫多为四乡逃难的破产农民,白天沿街叫卖,夜晚栖身于城门洞下或者街头屋檐下。凄风苦雨,春夏秋冬,日日如此。国民党当局根本无视他们的痛苦,警察、特务随意辱骂,达官贵人拒交水费。水夫每天工资仅3—4毛(法币)。看到广大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市委发动民众,领导工人,抓住时机为改善民众生活而斗争,市委根据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的指示,指派骨干党员深入水夫群体中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团体兄弟会(也称水夫工会),发展会员100余人,提高他们自己斗争反抗剥削的思想觉悟。此时,以朱绍良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一方面残酷压榨和剥削劳动人民,一方面针对我党,恶毒叫嚣“谁提改善民众生活,谁就是汉奸”。1938年夏,国民党警察局强迫水夫每周三次参加他们所谓“集体训练”,进行“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反动说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计。针对水夫的悲惨处境,市委派党员在水夫中组织串联,于1938年夏天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夫罢工。

这天,正值盛夏酷暑之际,大批扛着扁担的水夫涌向警察局,高呼着口号,强烈要求解除“集训”,全市供水由此几近断绝。在广大市民的助威下,本来准备镇压水夫斗争的当局,惊恐地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从来都在社会底层呻吟的、任人宰割、任人剥削的水夫们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水夫们欢欣鼓舞,脸上绽开了少有的笑容。他们奔走相告,感激地说共产党是为工人谋利益的。斗争胜利后,市委不失时机地在水夫中培养积极分子,成立了党支部。水夫工人斗志高涨,在之后的1938年年底和1939年,又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地向一些公馆和衙门讨还了久拖不缴的水费,抵制和废除了当局强迫水夫无偿洒扫飞机场的不合理规定。水夫们精神振奋。

水夫工人的成功罢工也鼓励着其他行业的广大的深受剥削的工人们。1939年,兰州市委又组织了《西北日报》社印刷厂、汽车修理厂等工厂的革命斗争。通过强有力地领导和斗争,印刷工人大罢工取得成效,厂方同意适当改善工人待遇,增加工资。西北公路局汽车修理厂工人的两次罢工斗争也取得了胜利。

工人们逆来顺受的精神面貌终于改变了,兰州工人终于走到了革命斗争的前沿,在斗争中,他们认识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认识到了美好的生活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换得的道理。

黑云压城悲风啸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日本的政治诱降和英、美等国的劝降下,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成立伪中央政权。以******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中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我党给予了坚决回击。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

1939年下半年,******审时度势,代表****中央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及时告诫全党:“我党各级领导机关和全体同志,应该提高对当前时局的警觉性,用全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的党,巩固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政权,以准备对付可能的危害中国革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不致遭受意外的损失。”

国统区的甘肃,又一次阴风森森,黑云密布。国民党内的爱国进步势力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排挤打击。兰州国民党报刊上公开点名批评谢觉哉,影射党中央、******。******的亲信干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临兰州布置各项反共措施,兰州生机勃勃的抗战形势开始恶化。

****甘肃工委在领导全省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各地党组织、党员的思想教育,要求各地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精神,要大家认清形势,以准备应对随时会出现的危害中国革命的突然事变。同时,工委向各地党组织传达了党中央《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等文件精神,集中党员骨干,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有关加强党性教育的材料,重点学习了******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等著作,这些理论文章的学习,使身处白色恐怖中的党员干部拨开了重重思想迷雾,尽管兰州形势愈加紧张,但大家对革命更加充满了信心。

1939年5月,国民党反动当局召开了“防止异党活动会议”,做出了“秘密组织各机关办事处专事对付异党”的决定。爪牙们纷纷出笼,特务网络遍地。他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强行解散群众抗日团体。白色恐怖降临兰州。

1940年6月6日,****甘肃工委遭到严重破坏,凌晨2时,因开会太晚留宿在工委副书记家的李铁轮、林亦青被国民党军警在进行户籍检查中发现,李铁轮、罗云鹏、林亦青及罗云鹏妻女被捕。甘肃地下党工作急剧落入低潮。

作为共产党在兰州的公开机构,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更是处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肆意的挑衅和诋毁。“门口有国民党的警察和特务伪装的修鞋摊,隔壁有密探开设的饭馆,还有游动哨从房后的城墙上居高临下地整日窥望着我们院内,我们一外出马上就有特务跟踪盯梢。……他们一度卡住我们办事处的粮食、蔬菜、煤以至水等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又禁止周围的群众卖给我们。但是,在我党政策及办事处实际行动影响下,仍有不少群众不避风险,不顾阻拦,设法给我们送来了必需的粮、油、菜、煤、水等,使我们办事处能够在兰州继续坚持并存在下去”。(伍修权《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1941年5月,遵照中央指示,伍修权和办事处大部分人员撤离兰州,返回延安。办事处只留下副官、译电员、通信员5人工作,由赵芝瑞负责,在恶劣环境中继续战斗,指导甘肃、特别是兰州地区地下党开展工作。1943年,由于共产国际解散,在更趋艰难的环境下,“八办”工作人员在赵芝瑞的带领下,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分子斗争。1943年8月,国民党又一次掀起全国性的反共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八办”的工作环境非常险恶。11月8日,奉党中央命令,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留守人员全部撤回延安。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光荣完成了在抗战时期党交给她的艰巨使命。

纵然把牢底坐穿

这是一件多年以后的事情。

1992年,西部歌王王洛宾与樊桂英母女在山西运城相逢,他们重又轻轻哼唱起囚歌《大豆谣》,三个人泪如雨下。

大豆秆低又低

结出的大豆饿身体

牢房的俐俐夸大豆

世界上吃的属第一

世界上吃的属第一

俐俐笑眯眯

妈妈转身泣如雨

街头上叫卖糖板栗

牢房中大豆也希奇

牢房中大豆也希奇

俐俐有志气

妈妈的哭声莫忘记

长大冲出饿大门

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这首歌是王洛宾1943年在兰州狱中,写给罗云鹏和樊桂英的女儿罗力立的。王洛宾在兰州入狱时和工委被捕的难友们同在兰州黄河北岸的大沙沟监狱。时间过得很快,进监狱时才8个月的俐俐转眼4岁了。小俐俐攥了几粒大豆问囚友“什么最好吃?”,大家都猜不到,后来小俐俐天真地说,“最好吃的是大豆”,大家都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没有人能忘记那段辛酸的狱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