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崛起之路:庆阳发展战略研究
20816300000007

第7章 油气资源开发和发展战略(1)

庆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发展步伐,最为紧迫最为现实的就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把石化产业开发作为扩大经济总量、推动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切实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和石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扩大产能,增加炼量,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集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大型能源石化基地。

一、油气资源存量及开发潜力

(一)石油资源开发概况

庆阳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1970年8月7日在华池县打成陇东地区第一口出油井(庆3井)。1970年10月1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兰州军区组成陕甘宁石油会战指挥部(长庆油田前身),在陇东地区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会战,揭开了陇东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序幕。1998年以前,长庆油田总部设在庆阳市的庆城县县城。1998年8月18日,长庆油田总部迁至西安。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长庆油田已经成为集勘探开发、生产、集输、储运、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勘探开发范围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勘探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拥有员工50521人,是我国陆上第五、西部第二大油气田,中国石油第四大油田、第二大气区。2007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突破了2000万吨。

目前,在庆阳2万多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内,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32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截止2007年,长庆油田在庆阳累计生产原油3710万吨,“十五”以来累计生产原油1484.93万吨,其中2007年生产原油260万吨。随着开发步伐的加快,到“十一五”末,境内原油年产量可以达到500万吨以上。

(二)主要石油化工企业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是长庆油田的主力生产单位,也是庆阳市境内最大的原油生产企业,2006年实现利润65.7亿元,在甘肃工业企业中排名第一。采油二厂生产区域涉及庆阳全境,有马岭、华池、元城、西峰等15个油田66个区块,动用含油面积370.9平方公里,动用地质储量2.016亿吨。该厂目前拥有油(水)井5442口,正常生产的油(水)井3339口,大型油气集输处理站7座,计量转油站75座,各类站库200座,年产原油能力达250万吨以上,产量占长庆油田的三分之一,占甘肃省的74.6%。新开发的西峰油田,北起庆城,南至宁县,西到驿马,东至合水固城川,已发现白马、板桥、董志、什社、固城川五个含油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是我国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大型油田之一。

华北油田公司镇原勘探开发部在镇原县开发油(水)井127口,目前正常使用的油井90口,注水井17口,2006年底形成1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延长油田在庆阳环县境内登记、开发区块820.5平方公里,由于勘探起步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规划“十一五”力争达到50万吨能力,“十二五”达到100万吨。

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是庆阳市唯一的石油加工企业,始建于1971年9月,现有正式员工1750人,总资产13.22亿元,固定资产7.65亿元,有12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等5套主要生产装置,年加工原油能力150万吨,生产90#和93#汽油等18种产品,是甘肃工业60强企业。

(三)天然气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在庆阳市境内开发天然气资源,已在镇原等地打出高产气井。2003年生产天然气3544万立方米,2004年生产天然气7090万立方米,2005年生产天然气7566万立方米,2006年生产天然气7115万立方米。

(四)“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长庆油田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计划新建产能855万吨,钻井10225口,进尺1962.06万米,力争原油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在庆阳境内新建产能305万吨,部署钻井2370口,进尺521.56万米;动用储量19059万吨,动用可采储量3400万吨。

二、油气资源开采加工工业发展前景

(一)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石油在庆阳市的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但仅限于原油生产,就地加工量很少,后续产业少,产业链条短,深加工项目更少。由于加工滞后,丰富的石油资源优势没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资源富集与贫困落后之间的落差强烈,资源大市与经济弱市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庆阳市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境内已形成了年产260多万吨原油的产量,成为甘肃最大的石油主产区。二是市内土地资源丰富,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建设区土地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三是以两条国道、3条省道为主骨架,以78条县乡公路为支线,组成了市内公路网络格局。公路密度13.35公里/百平方公里。贯通南北、连接三县一区的吴凤公路全部为二级公路。G211线甜水堡—庆城二级公路已建成投入使用。西长凤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庆阳机场已经复航,庆阳至西安、兰州、天津的航线运营正常。四是市内电力设施布局合理,以西峰330千伏主变为中心,以110千伏电网为骨架,以35千伏电网和10千伏配网为基础,构成了覆盖全市的供电网络。

影响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运输成本较高。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能源化工产业规划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要求较高。

(三)油气化工产业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和重点

基本原则:一是依托区域资源赋存情况,确定产业基地布局。二是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的战略构想,高起点谋划整体布局和分区布局。三是按照就地就近加工利用资源的原则,确定产业规划。四是按照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利工程设施能力等情况,确定产业项目规模和功能分区。五是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和未来10年的发展因素,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六是坚持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并重,实施综合开发,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七是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规划布局的重点:

1、石油生产基地。以长庆油田公司在庆企业为主体,对华池、庆城、环县境内的老油田以挖潜改造、稳定促新为主,对西峰油田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扩大华北油田在镇原、延长油田在环县的勘探开发规模,使石油产量在“十一五”末增加到500万吨。

2、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到2010年形成年产5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在宁县、合水、庆城、环县一带开展煤层气勘探试采,引入强势企业进行规模开发,在宁县、马岭建成采供基地,建设输气管道工程,形成工业供气能力,进入商业化供气阶段。

3、化工产业生产基地。在稳步提高庆阳石化公司原油加工量的同时,全力加快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天然气利用达到5亿立方/年。同时,加大乙烯、聚丙烯等下游石化产品的开发,延伸石化链条。

4、天然气化工基地。在优先保障市区和各县县城城镇居民用气的前提下,在西峰区董志镇规划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主要布置甲醛、脲醛树脂、均聚甲醛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

三、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思路和基本战略

(一)依托优势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加快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石油是庆阳市最具优势的资源。199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陇东石化基地的战略构想;省第九、第十、第十一次老区会议也明确提出建设陇东石化基地的奋斗目标。甘肃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陇东石化基地建设,到“十一五”末,庆阳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要分别达到500万吨。庆阳市始终把石油石化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战略,予以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加之中石油和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实施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这为庆阳市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必将有力地推动庆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延安和榆林两市过去与庆阳市发展水平相当,近年来,得益于石油、煤炭、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与庆阳市拉开了很大差距。2006年,延安市财政收入达到148亿元,是庆阳市的6倍多;榆林市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是庆阳的5倍多。其中石油石化产业的贡献超过了80%。毋庸置疑,依托石油资源,以石油石化产业开发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优势资源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是庆阳市改变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庆阳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确立石化产业的首要地位,举全市之力,凝万民之心,借四面东风,聚八方人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石油石化产业,花大气力抓好石化项目,培育延长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工业实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支持长庆油田、庆阳石化公司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