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空间·边缘·对话
20816600000033

第33章 军事要素在《尼伯龙人之歌》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体现(2)

再者,在与撒克逊和丹麦部队作战装备的对比上,西格夫里特率领的勃崀第军团显得技高一筹:

“他们肩上扛着簇新、宽阔而程亮的盾牌/他们头上戴着的钢盔,银光闪闪/他们身上的服饰精美而华贵,举世罕见……/勇士们手中拿着的标枪,锐不可当/他们佩戴的宝剑,长长地直垂在踢马刺旁/单说西格夫里特那只标枪的枪刺/刀刃十分锋利,刀的横面宽达足足两掌”“……相传,他曾经亲手杀死一头凶猛的巨龙/皮肤因沐浴过龙血变得像鳞甲一样坚硬/从此刀枪不入,这一点他已经多次亲自证明”漫长的中世纪是近现代先进军事技术的濡育时期,期间,不断改进的火炮技术在军事上的意义逐渐体现出来,而早期马镫的发明和完善更是意义非凡。马镫可以使人和战马结为独立的战斗肌体,改变了骑士与步兵近距离作战时容易跌落下马的缺陷。中世纪骑士作战的最典型方式是,持稳标枪,催马奔驰,向敌人冲击。这里所展示的作为骑士的西格夫里特及其勇士们,配备了优良的战马、盔甲、标枪、宝剑和盾牌,箭在弦上,锐不可当。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刀的横面宽达足足两掌”,如何运用它,需要非凡的膂力,而膂力即是冷兵器时代英雄强壮的最好体现。在穿上隐形服后,作为统帅的他率领勃崀第勇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威风八面,笑傲敌阵。凭借优良的武器装备或超人本领来衬托、塑造英雄形象的事例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关羽的偃月刀、李逵的两把斧头、太阳神送给雅典娜的宙斯盾、海洋之神赋予阿基里斯刀枪不入的身躯……可见武器装备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衬托作用。史诗中,无可匹敌的精良装备让英雄能从容地出营侦查,并在单枪匹马潜入撒克逊腹地力擒丹麦大王吕德加斯特一战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第四,训练对于锤炼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团尤为重要。中世纪的军团训练包括三部分:首先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培养勇士们在战场上灵活机巧的本领;再者是训练熟练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最后便是学会在行进、战斗和驻营时保持队形的能力,能保持好的队形(即使是在战斗失利时)将使统帅的声誉不受损。在史诗中,多处描写到西格夫里特率领军团勇士训练的情景:

“骑士们快步来到备好鞍具的马旁/刹那,只听见武器的撞击声震撼四方/在西格蒙特父王宫廷的上空铿锵声不停/除此之外,还有英雄们的喧哗声回荡/老将和新手频频交锋,比赛十分激烈/许多枪柄被打碎,碎裂声在高空中回响/枪柄的碎片从勇士的手中飞出/它们擦过大殿的屋脊,飘落到远方”輥“那些伤病未愈的勇士也纷纷离开病榻/他们要和其他战友一起娱乐嘻耍/他们中有的执盾相斗,有的举枪投掷/健壮的勇士们站在一旁为他们保驾”而西格夫里特在平时比武和狩猎等训练中表现尤其出众:

“每逢三位国王与他们的勇士们竞技消遣/英雄西格弗里特总是摘取比赛的桂冠/他有拔山扛鼎之力,其气势无与伦比/他总是独占鳌头,不论投石还是掷枪”“西格夫里特是一位技术全面的猎手/他亲手打死一头莽撞的青口野猪/这是他们这一天猎获的第一只野兽/紧接着他又射中一头凶猛的雄狮”中世纪对军团士兵的训练最好的办法便是中世纪军事理论家马基列维利所说的参加狩猎活动,通过狩猎能够训练士兵的作战技能、行军部署和灵活使用武器的能力。史诗作者通过描写西格夫里特在平时勤于练兵,作为尼伯龙国王子具备一种居安思危,“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理特质,是一名负责任、敢担当的英雄人物。

作战纪律有赖于统帅用心挑选兵员,加强严格训练,建立健全指挥系统,通过严明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各战斗岗位上士兵能各尽其责。中世纪各王国所采取得兵团作战的方式,步兵兵团、骑兵兵团等都是依靠军团的力量形成战斗力来防御自身,抗击敌人,任何个人的撤出或逃脱都会对兵团构成不利影响,甚至会酿成军事行动的彻底失败。因此,军团纪律在作战行动中就变得异常重要。西格夫里特在对撒克逊人的战斗、赴冰岛国比武娶亲、随恭特国王外出狩猎等行动中都表现出一名虽出身高贵却能带头遵守作战纪律的英雄形象。

第五,在战术安排方面,西格夫里特能够整合自身优势,在关键时刻出击,扭转不利局面,达到军事行动的目的。这些,史诗在描写西格夫里特随恭特国王赴冰岛国比武娶亲、率军大战撒克逊人中得到了体现。尤其在促成恭特国王“洞房花烛夜”的行动中,西格夫里特凭借拥有隐身衣的优势,巧妙地帮助恭特国王达到征服强悍的冰岛女王的目的。

“‘我今夜穿着那件隐身服进入你的卧室/然后蹑手蹑脚走近你们两人的身旁’/他又说道‘别让人和人识破我的计谋/打发你的侍从通通回他们休息的地方’”作为“勇敢、忠诚、荣誉、行侠、护教”等构成骑士精神的核心因素,史诗围绕英雄的故事情节着力刻画,通过叙述或间接描述的办法塑造了一个作战勇敢、待人忠诚、珍惜荣誉、行侠仗义和虔诚护教的日耳曼族英雄形象。

三、军事要素对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意义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一个民族大迁徙的冷兵器时代。在迁徙途中,战乱不已,人们切盼艰难的时势能有伟大的军事英雄,引领他们走出艰苦的时代困境。史诗作者通过描绘军事战斗的场景,分析军事要素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凸显英雄人物优良品质和树立正确的英雄史观等方面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其一,军事作战是计谋与力量完美结合的体现;而计谋有赖于统帅及其倾心遴选的智囊团,军团战斗力量的形成则依靠招募优良士兵、平时的严格训练、精良的武器装备、行军组织能力和维持作战纪律等综合因素。史诗“用事实说话”,通过由西格夫里特实施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叙述了典型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一个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的英雄形象。

其二,军人——这一中世纪社会的强势团体,对于迁徙中的民族在御外安内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可靠保障,是迁徙民族内心的“长城”,而对英明的统军人物的呼唤似乎比其他世纪更强烈,对于引领迁徙民族走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生活的杰出军事首领的期盼也达到了巅峰。作者通过描写民族大迁徙这一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了西格夫里特这一典型的日耳曼民族英雄形象,来慰藉在战乱中产生的脆弱的民族心理。

使“如果能从《尼伯龙根之歌》与德国后世民族心理的关系切入来研究史诗这一类民族早期文学对民族心理的影响巨大,一部史诗是如何在德国民族心理中沉积,成为集体无意识。而民族心理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进程”,对史诗中的就大众于危难的民族英雄便会永久立于民族心理的神坛。

其三,在中世纪,武器装备技术的革新换代最能激发民族的创新意识,将军用技术转变为民用技术,英雄人物对于精良装备的使用、展示,对于全军、全社会都会起到很好的昭示带头作用,促进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向好。

其四,性格决定命运。西格夫里特所具有的忠心耿耿、张扬而又大意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遭恭特毒手的悲惨命运。史诗将英雄人物放在中世纪“冷兵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夸张的手法通过人们的言行侧面描写英雄行为个性,或让英雄人物自己粉墨登场去表现自我,总之英雄人物的多重性格被放到了矛盾冲突中去集中表现。英雄人物的军人型性格突出,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军人形象。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描述冷兵器时代的作战场景,展示史诗英雄在遴选作战智囊人员、持有武器装备情况、多途径强化军事训练、全方面整合作战资源、灵活多变地安排战术及其在体现骑士核心精神的勇敢、忠诚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处,塑造出一名勇敢、忠诚、荣誉、行侠、护教的杰出日耳曼民族军事英雄人物形象。从军事学的角度展开对《尼伯龙人之歌》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探微,尊重史实,突出个性,力图避免从英雄道德、伦理、情感和性格等常规角度来分析英雄形象,对于塑造处于中世纪这一特定的战乱世纪的英雄形象具有特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向党,男,湖南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0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