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空间·边缘·对话
20816600000051

第51章 《玩偶之家》与《太太万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比较(2)

“难道法律不需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些烦恼吗?难道法律不许老婆搭救丈夫的性命吗?我不大懂法律,可是我想法律上总该有那样的跳舞允许做这些事。”輥“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我只知道我的想法跟你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我也听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我真不了解。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这是娜拉对社会制度的质疑,“这时她想弄清楚,社会法律究竟是这么回事,他在这些法律的范围内,究竟能尽妻子和母亲的职责到什么程度”。正因为如此,女权运动领袖蔡特金充分肯定了“易卜生揭发批判社会上的虚伪道德的积极性,剧作家虽然‘提出问题,而不作答’,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却能不断地骚扰资产阶级世界,不断地激励人们探索妇女解放、乃至全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三、《太太万岁》中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而张爱玲的女性却是带着中国式的或者自己的投射。张爱玲是一个积极追求女性自我的作家,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知识女性充斥着娜拉式的决绝。张爱玲也是一个反抗父权统治的娜拉,有所不同的是,张爱玲出走到母亲住处却要看母亲的脸色。张爱玲的这段娜拉式的经历使其加深了对女性生存的认识,张爱玲在散文《走,到楼上去》的散文中这样说。

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说:“我不喜欢男性化的女人”,张爱玲剧本中的女性是不同于革命年代男性化的女性的,张爱玲为我们塑造了更多女性化的角色,其剧本也更多女性主义的立场。因此,其剧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掩藏在表面的轻松喜剧和微弱结局中。

《太太万岁》中的陈思珍,虽然为了追求整个家庭的幸福,其所作所为似乎是失败了,但是她掌握着整个家庭中的男性,包括丈夫、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是这个家庭的脊梁骨。在这个家庭里,所有的男性都是软弱的:丈夫是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人,父亲是一个贪财好色见钱眼开的势利之徒,弟弟是一个刚成年还没有太多处世技巧“油头滑脑”需要她去指点的年轻人。不止如此,《太太万岁》中施咪咪的丈夫也要凭着妻子来养活自己,所以,“《太太万岁》中的男性(思珍的丈夫、父亲、弟弟、丈夫的同事、咪咪的小白脸丈夫)都充分说明了男性社会自私的道德言行”。因此,她是这个家庭得以存亡的中心人物,家里人需要她“处世的技巧”,运用“手腕、心机”来维持这个家庭的完整。《太太万岁》中的另一个女人施咪咪,是一个不断引诱男性堕落的女性,是一个借以投射男性软弱和自私的镜像。由是,如果我们“深究内里”,张爱玲在《太太万岁》中塑造的这两个“在新旧交替、华洋杂处的社会里”的一正一反具有“独立性、支配性强的女性”,“正反映了父权社会的没落”。其“深层意识确是对中国男性社会极严厉的批评。……诚如高全之在《张爱玲的女性本位》一书中认定,张氏小说最大关切是‘在急遽变动的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社会里,中国女性的地位与自处之道’”。

因此,虽然陈思珍要离婚但未离婚,一方面是通俗剧大团圆结局的需要,是张爱玲笔下一个“不彻底”的人物。“她运用那些手腕,心机,是否是必需的——她这种做人的态度,是否无可疵议呢?这当然还是个问题,在《太太万岁》里,我并没有把陈思珍这个人加以肯定或袒护之意,我只是提出有过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了”;另一方面,是一个家庭主妇对于丈夫的小小的惩罚和警告,借用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欲擒故纵,以更好驾驭自己的丈夫,牢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多少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表露。“《太太万岁》中的陈思珍与《金锁记》

中的曹七巧、《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人一样,她们的‘自主’意识的表现尽管大相径庭,各异其趣,但都可看作‘女权、母权’的一种象征、一种观照,究其实质,堪称殊途同归”。

张爱玲的其他剧本也都渗透着这样的女性主义的认识。《情场如战场》中的妹从容周旋在几个男人之间,让男人间充满着嫉妒、矛盾和敌意。她的表哥内心是真正喜欢表妹的,但是因为“谁要是给你爱上了可就倒霉了”,害怕真心付出换回的只不过是一场虚无和“耍”而逃避,最终他“知己不及脱逃”,因为“芳伏在前座靠背上,笑着搂住他的脖子”,可见妹妹对男性世界的掌控。《六月新娘》中的新娘新婚前不知道嫁给谁,经过和几个男人的交往,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新娘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就连她的第一部反映一个未婚家庭教师爱上一个有家之夫的剧本《不了情》也带着一个“女性主义尾声”:“她没有同意跟她所爱的男人回家,去当他的小妾……虞家茵还是决定离开他,到另一个城市去谋新职。”輦表面上,张爱玲的剧本中的女权意识似乎是“用自己独有的比较微妙的方式加以表现的”,而且“限制在特定的中产家庭的范围之内”。陈子善但是张爱玲的做的这种“调整”,“其内在对几千年来封建男权的颠覆瓦解,对独立女性的着墨和支持,都使其实质比许多表面革命气息浓烈的作品更进步也更真实”,《不了情》、《太太万岁》《情场如战场》等电影剧本“都对传统婚姻制度及大家庭提出严厉的质疑,更借着剧中女主角的独立与清明,对既有道德的压抑做出最大的反叛”。

尽管张爱玲在《太太万岁》题记说“我并没有把陈思珍这个人加以肯定或袒护之意,我只是提出有过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了”;尽管张爱玲在《谈女人》中似乎是贬低女性的,但是她的所有电影剧本乃至小说创作都是女性意识的张扬。“尽管带着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贬低’,女人依然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可能正是因为女人这么牢牢地根系在现实生活里,她们才会在追求幸福时被赋予了所有的苦痛和凄婉”。

四、结语

通过对《玩偶之家》和《太太万岁》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人在提出女性生存的意识上是一致的。《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表达女性意识的“社会问题剧”,但是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张爱玲的《太太万岁》也是“我并没有把陈思珍这个人加以肯定或袒护之意,我只是提出有过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了”。虽然如此,两人在女性意识的表达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易卜生充满了对社会制度的强烈的质疑,而张爱玲却黠慧的将自己对女性的认识隐藏于世俗生活中,叙事着“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她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有安慰的”故事和表达着自己“苍茫变幻”的“浮世的悲欢”的感觉。

作者简介:杨斌,男,甘肃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08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4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4张爱玲.流言·张爱玲全集散文戏剧卷下·太太万岁题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4焦雄屏.映像中国·孤岛以降的中产戏剧传统——张爱玲和《太太万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4陈子善.围绕张爱玲《太太万岁》的一场论争.引自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昨夜月色[M].北京:**************,2003.

[5]4王忠祥.易卜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4[挪]丹尼尔·哈康逊/伊丽莎白·埃德.4易卜生全集·第一卷·易卜生在挪威和中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7]4王忠祥编选.易卜生精选集·玩偶之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