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凉州卷
20816900000043

第43章 科学技术

一、机构

1958年10月,武威县人委成立武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5年,撤县建市,更名为武威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1年,撤市建区,更名为凉州区科学技术局。

二、科技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普及,科学技术人员也相应地发展壮大。1989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人员7300多人,从事科技事业机构50余个,其中农业科技占居首位。市境内有省农科院、牧校、地市农科所、农技推广站等10多个科研机构,从土壤分类、良种繁育、瓜果栽培到植物保护、亚麻开发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省内知名的专家、学者。

1990年到2006年,全区取得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296人,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2391人,初级职称的科技人员6054人。

三、科技成果

1978年上报地区科学技术大会科技成果7项。1979年到1989年,共取得科技成果63项。其中1988年至1989年有26项科技成果由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并荣获奖状、证书及奖金。获得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19项。1990年至2006年全区各级科技部门和单位承担和实施了中央和省、市、区下达的各类科技项目288项,已鉴定验收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72项,评出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272项,获奖科技人员达1350人。其中评出一等奖96项,二等奖128项,三等奖48项。

四、群众科技活动凉州区有悠久的历史,科学技术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凉州区科学技术虽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但由于旧社会闭关自守,轻视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基本靠手工操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很缓慢的。

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凉州区(市、县)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科技事业逐步壮大,科学技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到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比较齐全、人员结构合理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

1981年后,大力开展科学试验、技术推广、培训科技人员、科技宣传等活动。1989年统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80期,培训种植、养殖、园艺、农机、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管理等技术人员98000人次;编印各种教材8种;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万份;编印了《武威县科技》、《科技致富》、《科技参考资料》等书刊;积极扶持、发展民办科技服务机构20所,科技示范户1.09万户,培养农民技术员3520人。

1990年至2006年,共组织科技、文化、卫生部门的科技文化人员4080人(次),在全区各乡镇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64场次、6.4万人次,受询人数达到51200人次。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32000场次。其中开展技术骨干培训1120场次,培训人次43200人次,开展农民培训30880场次,培训农民401.6万人次,1999年至2006年累计印发科技材料446万份册,发放科技信息12.8万条,播放科技录象640场次。出科技专栏、科技板报112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