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凉州卷
20816900000006

第6章 城乡建设(2)

文化广场,1986年4月开工,位于大什字西北侧,实际是一个街心公园。雷台公园,位于城北500米处。沙漠公园,位于城东23公里处沙漠中,是全国第一个沙漠公园。现有各种花果树2.7万余株,人工植树86万余株,梭梭、花棒、红柳、黄茅柴等沙生植物46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80%。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是1987年经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凉州区境内的东北部,总面积18万公顷。1994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在中心基础上设立,“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园内珍稀动物10余种,180多头(匹只)。

7、绿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武威城区座落在一片沙石滩上,西南高,东北低,地下水位差别很大。地处干旱区的武威年降水量平均值158毫米,既无降水渗透,又无常流水河道。地下水埋藏很深,土法无法提灌。街道旁的树木成活率较低。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了现代提灌设备,中期,机井普及,街道旁的树木成活率提高,厂区、机关单位绿化状况改善。到1986年全城区成活的各种树木达67.6万株。绿化总面积达152.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9.1万平方米,人均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3%。1989年底,城区有各类树木143.7万株,花卉3万丛,草坪多处,绿化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覆盖率达13.9%。至1999年底,全城区成活的各种树木达45.9万株,种植草坪18.4公顷、花卉51.1万盆,并完成了胜利街、民族街、北环路23公里渗灌管道工程。绿化总面积达17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3.4%,树种有白蜡、国槐、云杉、刺柏、垂柳等。截止2006年底,城区绿化面积达292.2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4.0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3.6平方米。

六、集镇建设凉州区乡村集镇的形成、演变同建设与人口密度、交通条件、行政区划等密切相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间,集镇的建设随着行政区划的更替变动甚大。截止1999年,凉州区农村行政建制是9镇39乡。这些基层政权所在地,很自然地形成了农村集镇。截至2006年底,凉州区辖19个镇、18个乡、448个行政村、3762个村民小组,人口约100.82万,城镇化水平约28%。19个建制镇规划区内共建成道路552.6公里,其中70%的路面进行了硬化;黄羊、武南、双城、永昌、高坝等5个建制镇建成自来水水厂5个,供水能力2.86万吨/日,供水管网196公里;排水管道125.5公里;架设路灯1126盏;修建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10处,面积8.4万平方米;二层以上楼房586幢、建筑面积100.87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多层建筑、广场、雕塑小品和绿地,镇容镇貌和生态环境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所辖的19个建制镇中,武南镇及和平、金羊两镇的部分村组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黄羊、高坝、双城、永昌、清源、丰乐、羊下坝、张义等8个镇总体规划已完成,经区政府审查批准实施。

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距凉州城区35公里,距兰州240公里,位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具有呈东启西、展南拓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黄羊镇亦属交通要塞,国道312线,兰新铁路,干武(干塘—武威)铁路,武黄(武威—黄羊镇)、黄哈(黄羊镇-天祝哈溪)公路横贯全境,对外交通十分便利。镇域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3公里,面积158平方公里,小城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民委员会、23个村、218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0.3万亩,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人口2.38万人,是凉州区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1998年9月,黄羊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截至2006年底,黄羊镇镇区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5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130幢、2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00万元,对镇规划区尤其是黄羊工业开发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9.5公里,投入1100万元;敷设给水管网10.5公里,投入300万元;敷设排水管网2.9公里,投入8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205盏,投入32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投入60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市场一个,投资200万元;建成公铁立交桥3座,投资200万元;架设供电线路10公里,投资300万元;其他各项建设投资320万元。

武南镇镇区位于凉州城区东南15公里处,甘新公路从镇3公里处通过,是兰(州)新(疆)铁路与干(塘)武(威)铁路的交汇点。全镇辖17个村,134个村民小组。

有耕地5.27万亩,人口6.69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4.21万人。2002年,武南镇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武威市组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截至2006年底,武南镇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136.82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235幢、108.17万平方米。镇区内建成道路20.56公里;水厂有杂木、铁路供水公司等两处,铺设给水管网25.84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3.6公里;建成供热站3处(180吨位),供热面积65万平方米;架设路灯298盏。建成武威市城东经济开发区武南小区,面积123.39万平方米,至2006年底,入区单位38家。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83万元,对镇规划区及市工业小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16公里,投入6550万元;敷设给水管网18.2公里,投入198万元;敷设排水管网7.8公里,投入390万元;投入95万元,安装镇区路灯298盏;投入850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建成占地4.8亩市场一个,投资35万元;建成变电所一个,投资2000万元。

双城镇镇区位于凉州区城北30公里处,镇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公里,镇域面积77平方公里,小城镇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15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5.8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7亩,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人口1.3万人。

截至2006年底,建成区面积2.86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中二层以上楼房19幢、面积3.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60万元,对镇规划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11公里,投入132万元;敷设给水管网20公里,投入240万元;敷设排水管网7公里,投入7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25盏,投入8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投入5万元;建设1.2万平方米市场一处,投资800万元;架设供电线路11公里,投资132万元。

永昌镇位于凉州区城北14公里处。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7万亩,是凉州区粮食主产地之一。永昌镇下辖22个村,1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7万人,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7亩,在凉州区城郊各乡镇中属耕地面积相对较多的乡镇。截至2006年底,永昌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0.6万人。房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28幢、面积1.9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9万元,对镇规划区及是工业小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2.4公里,投入60万元;敷设给水管网6公里,投入21万元;安装镇区路灯16盏,投入4.6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投入2万元;建设集贸市场一处,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

清源镇清源镇位于凉州区城东19公里处,镇区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2公里,镇域面积106.8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底,清源镇新规划区建成区面积0.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500人,房屋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楼房4幢、面积0.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对镇规划区及是工业小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5公里,投入500万元;敷设给水管网1公里,投入10万元;敷设排水管网0.6公里,投入6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投入10万元;建设镇区中心广场一处,投资30万元,架设供电线路5公里,投资150万元。

张义镇张义镇位于凉州区最南端,距城区62公里,具有呈东启西、展南拓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镇区地处城区西南,南北宽1.91公里,东西长12公里,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底,张义镇建成区面积2公顷,房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二层以上楼房6幢、面积0.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元,对镇规划区内道路、通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其中,铺设道路38公里,投入85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17盏,投入3万元;对镇区内的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投入53万元;扩建市场1处,投资38万元;铺设线路及变压器8个,35公里,投资143万元;渠道建设58公里,投资93万元。

高坝镇高坝镇地处凉州城区东南郊,全镇辖26个村委会,26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内武威城东生态工业园区规模面积12平方公里,是武威市相对集中独立的工业园区。200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突破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2元,镇区域内规模以上的企业发展到45户。截至2006年底,开工建设的项目39个,已完成投资29027.35万元,占当年投资的64.1%。落实瓜菜基地面积达2.4万亩,新建日光温室417座478.7亩。争取日协资金配套滴灌工程22套,完成了碌碡村日光温室滴灌示范工程。更新变压器8台。实施通道绿化8公里,栽植各类树木14.9万株。共完成小康住宅改造975户,累计完成小康住宅改造3653户。

丰乐镇丰乐镇位于凉州区城西35公里处,西邻永昌县,俗有武威西大门之称,拥有“小凉州”之美誉,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驿站、商埠。境内交通便利,兰新铁路、312国道线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15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18人,3883户。镇区占地面积142平方公里。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2006年续建、新建、筹建项目达到9个,总投资4086万元,其中农业项目4个,企业项目1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现已完成投资2225万元;并多种形式促进小康住宅建设,建成龙口村一组、截河村一组小康住宅示范点2个,共30户;完成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小城镇面貌。

羊下坝镇羊下坝镇位于凉州区城北8公里石羊河东侧,民武公路贯穿全境。

辖区1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0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8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6元。共完成小康住宅建设户392户,建成小康示范点1个。逐步形成以羊下坝街道为中心,罗家湾街道为依托,中心村为基础,以民武公路为纵轴的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建设体系。整村、整组推进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示范与散户改造相结合。把改水、改厨、改厕工程和农民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典型带动,切实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公共财政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斜的机遇,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完成村组道路6公里的铺油罩面,1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万元以上项目3个,村级阵地建设2个。

金羊镇位于凉州区城乡结合部,属石羊河流域,又属金塔河灌区,取“金”

、“羊”二字得名,素有“金盆养鱼”之地的美称。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11.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村,现有耕地面积17854亩,人均0.45亩。镇区内海藏寺、松涛寺、雷台、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等人文历史景观久负盛名,蔡庄小区为省非公有制经济试验区。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海石客运公司综合实力居河西同行业之首。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35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71元。全镇建立高新农业科技示范点片8个,日光温室累计发展到2476座1970.9亩,新增日光温室298座296.7亩;各类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6100亩。2006年,新建、续建项目18个,完成投资13475万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3个,50万元项目1个。非公有制经济户累计达到1851户,从业人员增至9300人,完成税金达1487万元。目前蔡庄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空前高涨,已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洼地”。

七、小康村2003年,凉州区全面开展农村住宅改造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黄羊镇广场、渠中、土塔村,武南镇的柏树庄、下中畦村,双城镇的达桐村,永昌镇的石碑、中沟、和寨村等130个村1000多个村民小组的现场勘察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区直各部门进行评审论证,报请区政府审查批准实施。2003—2006年,共投资16.7亿元,完成小康住宅建设4.84万户,有利地加快了小康住宅建设步伐。其中2003年全区共建立小康住宅示范点143个,建设小康住宅1.07万户;2004年建设小康住宅1.23万户;2005年建设小康住宅1.21万户;2006年建设小康住宅1.3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