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0817000000013

第13章 土地管理

一、机构

古浪县土地管理局于1988年3月成立,科级建制,列县政府序列,行政编制5人。1997年12月将古浪县土地管理局与隶属古浪县经委的古浪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合并,更名为古浪县国土资源管理局,行政编制10人,属县政府序列部门。

县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规划和办法,组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开展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和土地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定级估价、统计和确权发证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收购、储备工作、负责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核登记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缴工作。2006年底有干部职工24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4人。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内设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办公室、建设用地股、地籍股、矿管股、资产所、执法队等1个科级事业单位和6个股、室、所、队。全县19个乡镇均设有国土资源管理所,并配备国土管理员,业务上受县国土资源局领导,担负着全县城乡土地矿产的统一管理工作。

二、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一)、非农业用地清查、申报和登记非农业用地清查、申报和登记是城乡国家集体和个人非农业用地清查,包括占地总面积和其中各建筑场、绿化用地、住房、草栅、畜栅和有固定围墙的庭院以及专业户等非农业用地进行丈量登记;对各类建设用地文件、资料进行清理。掌握国家集体、个人非农业用地和城镇、乡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正常用地和非正常用地情况,查处乱占滥用,乱批乱用土地的行为。古浪县于1988年5月开展了大清查,并对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可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登记发证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发证。截止2005年底,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发证250宗,已发证216宗,登记发证率为86.4%。集体土地使用权应发证42857宗,已发证30814宗,登记发证率为71.9%。其中,宅基地应发证40842宗,已发证30731宗,发证率为75.24%。

(三)、城镇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县城于1995年完成,城区共分六个街坊(上城路、汽车路、街东、街西、西环路、建设路)调查宗地993宗,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发展较快,县城变化较大,所以很多宗地有待变更。另外于2000年还完成泗水镇地籍调查,调查宗地47宗。

(四)、土地变更土地变更是指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初始登记和初始统计后,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的内容发生的变化,即地类、土地权属单位和土地权属性质,权属界线、面积每年发生的变化。包括土地权属变更和地籍测量变更。

三、普查

1983年8月,由古浪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牵头,成立了古浪县农业区划顾问组,对全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普查、草场资源调查评价、土壤化验等进行详细普查。历时2年零10个月完成了阶段性农业区划和土壤普查任务,应用遥感图象解译资料和1:1.8万及1:1.5航空像片判读资料编绘出1:20万古浪县农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沙漠土地类型图、植被类型图、地震及震中活动构造图等专业地图,为古浪县综合农业区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古浪县按照******[1984]70号文件精神和省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从1989年4月开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至1992年9月底全面结束,以组织队伍自己调查为主,争取必要的外部援助为辅,通过外业调绘,航片转绘,面积量算,统计汇总,图件编制,报告编写7个阶段的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县的土地类型、权属、数量、分布及其利用现状。新的调查结果,全县总土地面积为5103平方公里,折7654500亩,其分类如下:耕地面积(净)为1929831.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2%,其中水浇地面积505975.5亩,占耕地面积的26.2%,旱地面积1423552.8亩,占耕地面积的73.8%,菜地面积303.1亩,占耕地面积的0.016%。园地面积为19012.2亩,占土地面积0.25%。林地面积215993.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82%。牧草地面积2623738.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4.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51017.4亩,占总土地面积1.97%。交通用地面积576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5%,水域面积131097.2亩占土地总面积1.71%。

未利用土地面积2526182.1亩,占总面积33%。

四、执法

(一)、宣传积极做好《土地管理法》及《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行“三个面向”(面向各级领导,面向内部干部,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采用宣传车、张贴标语、设置基本农田标志牌、发放宣传材料、新闻媒体报道等以案说法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形式,突出重点、明确主题,扎扎实实搞宣传,使干部群众的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的意识得到加强、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切实营造了良好的国土资源法制氛围。

(二)、执法监察对已结案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进行剖析,看查处的土地案件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是否违法;是否坚持原则、秉公办案;是否违反法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是否显失公正;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是否经过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有无“人情案”、“关系案”等不正之风。通过“回头看”有效地遏制了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罚代法等不正之风。执法监察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国土执法水平;加强土地执法巡回检查工作,深入重点区域,重点村组及时掌握土地稳动态情;同乡镇人民政府,基层国土所以及村组联系建立土地信息网络体系,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实现国土执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