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0817000000039

第39章 旅游

一、机构

1994年8月24日,古浪县外事旅游办公室成立,为科级机构,领导职数1名,隶属于县政府办公室管理,编制由内部调剂。

2001年2月28日,县外事旅游办公室更名为县旅游局并加挂县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归口县政府办公室管理,将原来隶属于县城建局管理的县龙泉公园管理委员会划归县旅游局管理。

2004年11月18日,县旅游局改设为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在县旅游局加挂县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

二、节会

(一)、首届昌灵山森林旅游节2001年7月(农历6月6日)由古浪县委、古浪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林业局承办,在昌灵山举办了古浪县首届昌灵山森林旅游节,有近2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二)、第二届昌灵山森林旅游节2002年7月(农历6月6日),由古浪县委、古浪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旅游局、县林业局承办,多家单位协办,在昌灵山隆重举办了古浪县第二届昌灵山森林旅游节,近4万人参加了旅游节开幕式。节会筹备期间,县上多渠道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实现了昌灵山景区水、路、电全通山顶的目标,搭建了多座蒙古包,旅游区规模初具。

(三)、首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2004年8月21日,县上为配合市上举办第二届“天马”文化旅游节,在黄羊川石门沟景区举办了首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近3万人参加了开幕式。“节会”筹备期间,县上投资200多万元,策划修建了黄羊川十八景,初步构建了以昌松瑞石、香林寺、千乡万才国际会议中心、石门沟、龙泉公园、西路红军烈士陵园等主要景区、景点。

(四)、第二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2005年6月11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由****古浪县委、古浪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旅游局承办,多家单位协办,在黄羊川石门沟景区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节会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并由县教育局、街道办承办演出专题文艺节目,节会有近4万多人参加,盛况空前,为提升景区品位,加强对外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第三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2006年7月3日,我县在马路滩旅游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古浪丝路明珠旅游节,近3万人参加了旅游节。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为开发全县旅游资源,展示县域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三、名胜景点

(一)、地文景观

1、香林寺位于古浪县城南5公里的铁柜山对面,兰新铁路、312国道经过。这里气候温凉,景色宜人,春意盎然,夏有艳容,秋有胜景,冬有戎装。实行封育后,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回到林区,置身其内,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2、昌灵山位于古浪县城东75公里,腾格里沙漠南缘。因山上有三清殿、文昌宫和灵隐寺而得名。1989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150—2800米、面积约为48平方公里,是青海云杉生长最北的纬度区。山上松、柏、榆、杨、柳、刺等乔灌丛生其间有各种药材及石貂、旱獭、麝等国家珍贵保护动物。1909年重建玉皇阁发现砖刻“敬德重建”。

3、石门峡位于古浪县县城东南30公里,石峡两壁如劈如削,苍苔老松倒悬其上,峡底流水激荡,声喧幽谷。峡西顶为西龙洞沟,古为佛教圣地,曾有寺殿20多座,毁于1958年,已复建了6处。

悬崖上有形状似龙的三条石岭,山麓有岩洞。石门峡还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消灭盘踞松山100多年抗明势力的战场,“松山之战”就从这里打起。入石门峡,豁然开朗,为河谷大草原,为古代军马的集养地。

4、寺洼风光寺洼台,位于古丰乡境内,因西夏时洼顶建有气势宏伟的寺庙群而得名。如今,寺址仅存瓦砾残迹。漫山遍野苍松林立,灌木丛生,景色十分优美。尤其在盛夏时节,洼顶繁花似锦,彩蝶飞舞,山腰石峡深处却冰雪封泉,凉风习习,好似两个世界。

5、窟窿山丹霞地貌窟窿山位于古浪县横梁乡。由于差异风化作用,崖面凹凸不平,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洞穴出现,其中有几处在山顶穿透山体,形成“穿洞”(人称“天生桥”),更有似人似物的地形地貌,顺沙石路面北侧延伸有数公里,直到大靖峡水库大坝附近,与周边的湖光山色及毛毛山的雪峰远景构成天然美景。

6、九莲石城九莲石城,又名石圈城,位于十条公路沿线的黄羊川镇石城村。实为石壁构成的一独特地质地貌景观。石圈城内,9个水池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池与池相距20米左右,相对落差3米左右,每遇山洪暴发,蜿蜒相连的九个池内,水流盘旋,犹如莲花绽放,石城内瀑布轰鸣,蔚为壮观。

7、甘酒石甘酒石又名“甘州石”,自古浪城入峡南行7.5公里,有巨石卧于道北,其色青白,其质坚硬,形状凹凸不规则,其上刻有“甘酒石”三个大字。露出地面的部分高3.5米(因修路而被埋,原高4.2米),周长19.5米。

(二)、人文景观

1、长城古浪境内有2条长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一条是汉长城,一条是明长城。汉长城南接天祝汉长城,北通武威黄羊河汉长城,长约100公里,个别地段保存较为完好。明长城从景泰县至古浪泗水堡接汉长城,长110公里。

2、青山寺位于古浪县大靖镇北郊,308线以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后被毁。九十年代在原址重建大雄宝殿1座,厢房、斋房两院。青山寺历史上是汉、藏、蒙古诸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3、清凉寺位于古浪县土门镇东北。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至十五年(810—820年)间。该寺范围较大,方圆十多里均有古建筑群分布,后因战火、地震和“****”毁坏严重,留存甚少。1994年群众自发集资修建,历经4年,落成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一座。

4、三义殿位于古浪县土门镇东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坐北向南。殿内有刘备、关羽、张飞三尊塑像。

5、大靖财神阁位于古浪县大靖镇城内什字中心,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总高21米,周长30米,底层为砖基,二、三层为木楼,因造型奇特,已收录到《中国建筑学》一书中。

6、罗汉楼位于古浪县土门堡东城门上,建于清康熙九年,高20米。

7、西路军烈士陵园位于古浪县城东,俗称“万人坑”,1936年11月13日红军西路军9军从横梁进入古浪与敌一战,阵亡红军及被害群众2400余人被埋在城东。1974年,古浪县人民政府修建红军墓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1年古浪县委、县政府和84874部队又进行了重建,并修建简易纪念碑。2002年11月隆重举行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揭牌仪式,此后,建成烈士陵园纪念馆、展览厅、陵园大门。

8、景点二期工程景点二期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的电力提灌工程,全灌区东西长60公里,南北最大宽25公里,最大提水高度602米,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其中古浪灌区30万亩,总投资4.97亿元。被列为当今“中华之最”;同时,被省上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9、马路滩林场马路滩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马路滩林场生态经济圈内,是林场依据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以独特的大漠景观为基本格调建立起来的,集生态农业观光和大漠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区,2002年起先后建成沙漠生态农业观光区,完善节水滴灌、葡萄基地、公益林等配套参观设施,建成蒙古包3座、多功能厅1座,农家小院3座,游泳池、狩猎场、射箭场、沙滩排球场、沙浴场、葡萄长廊以及餐厅、食宿、娱乐、度假等服务。

10、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风沙肆虐,黄沙蔓延,危及交通,侵蚀田园,沙进人退,生态失衡。1981年,六老汉以联户承包的形式,封沙造林,治理沙害,使5000亩沙漠披上绿装,累计造林面积4万多亩,数万亩农田得到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