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大事卷
20817100000020

第20章 1951年

1月6日永登县连城区第八、九、十乡因征粮工作组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6日至11日,1200余名群众围攻工作组,要求政府减粮。省政府财政厅刘文山副厅长、武威专署刘馀生和永登县县长亲赴该区,妥善处理了此事。20日,武威、酒泉专署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政治部,就合理解决黑河流域各县之间水利纠纷,管好用好黑河水,在张掖召开关于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河西黑河水利管理委员会。三军军长黄新廷任管理委员会主任,武威专署刘馀生,酒泉专署贺健山任副主任。

是月甘肃省人民法院武威分庭改为甘肃省人民法院武威分院。

是月地委遵照中央《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区开展镇压反革命活动。到1953年6月,共进行了三次集中打击活动。第一次是1951年1月至5月底;第二次是1951年11月至1952年春;第三次是1952年10月至1953年6月。3次集中打击,全区共打击反革命分子4235人,其中处决922人,判刑2014人,管制805人,释放441人,死亡28人,待判25人。

2月16日甘肃省武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甘肃省人民政府武威区专员公署。20日减租反霸运动在全区9个县、64个区、466个乡的155万人口中全面展开。至6月22日,运动基本结束。全区共减了2242户地主、富农10366.2公顷地的租子,使35366户农民少交租粮1092.98万公斤。共斗争恶霸及清算带有霸占行为的地主、富农及伪乡保人员1588人,其中判处死刑303人,斗争后释放900多人。23日,政务院通知,刘馀生任武威专署专员。23至25日,武威专署第一届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03名。会议通过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致敬电和《告农民书》,并选举42名代表出席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3月12日武威基督教徒500余人集会,祈祷和平,一致通过基督教联合会反对美帝武装日本宣言和爱国公约,并上街游行。20日,武威县中、小学校师生3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

是月专署设立劳动科。

4月5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民勤等四处盐田自即日起收归国有,仍准群众继续借用。

27日,为做好争取反革命家属的工作,专署公安处召开已处决的反革命分子家属座谈会,取得良好效果。5月23日,******主席看了武威地委关于召开反革命分子家属座谈会的报告后,亲笔写了批语:“武威的经验很好,全国各县市均应这样做,争取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孤立尚未消灭的反革命分子。”

5月1日全区各县举行抗美援朝游行大示威和签名运动,有近百万人参加。武威城区连同附近农村参加游行示威和签名运动的就有13万多人。天祝南冲寺念大经27天,祈祷世界和平,为中朝人民军队祈祷平安。

6月1日武威县城区校内外儿童12000多人,隆重集会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并投票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签名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宣言。全区各界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为抗美援朝捐献运动,至1952年4月底,共捐人民币254.38万元。24日,古浪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古浪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2人。会议选举产生了古浪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杨隆凯为常务委员会主席。这届代表会就开了一次会议。

7月24日地委作出《武威专区土地改革实施计划与实施办法(草案)》,决定在全区(除天祝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实施土地改革。全区的土地改革分三期进行。第一期:1951年10月1日开始,用两个月时间,选择不同类型的90个乡,进行试点,以便训练干部,取得经验。第二期:1951年11月底开始,用两个月时间,在234个乡进行。第三期:从1952年2月开始,4月结束,在125个乡进行。到1952年4月底,除天祝自治区及其它县的23个少数民族乡以外,全区所有汉族乡均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为解决遗留问题,巩固土地改革成果,从1952年10月26日开始,用半年多时间,对土改工作进行了复查。

8月甘肃省总工会武威区办事处成立。

9月天祝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安远驿。

10月8日天祝自治区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安远举行。出席代表154人。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常务委员会,托三主才郎为常委会主席。10日,省委通知,武修亮任****武威地委委员。23日,省委通知,李加夫任****武威地委委员。

11月12日永昌县第一区四乡第二行政村试办土改的干部赵国维被暗杀,5名凶手,1名自杀,其余4名被公安机关处决。14日,专署抽调干部组成检查组,分赴各县,对新婚姻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16日,古浪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53人,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第三届常务委员会。杨隆凯为常务委员会主席。

12月20日地委召开“****”(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动员大会,决定在区属29个单位及9个县,开展“****”运动。历时7个月,至1952年7月份,“****”运动胜利结束。

是年专、县第一批广播收音站建立。各站用收音机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供专、县领导传阅。有的站还出刊油印的广播报,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