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大事卷
20817100000003

第3章 西汉、东汉

西汉

约前205至前202年间匈奴冒顿单于举兵攻月氏,“月氏乃远去”。一部分离开河西走廊向西迁徙,是为大月氏;一部分留在祁连山中,是为小月氏。

前元三年或四年(前177或前176)冒顿单于再次西击月氏,占领了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西部地区。从公元前203~前121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折兰王、卢侯王、酋涂王等居于河西走廊,今武威地区属休屠王地。休屠王在石羊河西岸(今武威市四坝乡三岔村)筑有休屠城,为王宫所在地。

约前元三年至前元十六年(前177至前164)乌孙与大月氏人西去后,羌族又从湟水流域与祁连山中出来活动。

建元二年(前139)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被匈奴所扣。元光六年(前129)逃出匈奴地界继续西进。

元朔三年(前126)汉武帝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由此得名(《凉州府志备考》·地理卷一)。

元狩二年(前12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余,出陇西,直抵河西。经过几个大的战役,匈奴大败。于是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四万余降汉。河西地区自此归入西汉版图,西汉王朝开始向河西移民,并通过屯田,逐步开发河西。

元鼎二年(前115)汉武帝采纳张骞建议,欲招乌孙东还居浑邪王之地。经张骞于公元前119年至前115年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游说,乌孙不肯东还。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后又置武威郡(关于武威设郡时间,史学界众说纷纭,一说元狩二年,一说元鼎二年、元鼎六年,一说地节二、三年等。本志依据《资治通鉴》作此记载。见《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十二),辖十县:姑臧(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休屠(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北六十里,四坝乡三岔古城)、武威(治所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收成乡)、宣威(治所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薛百乡)、鸾鸟(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南古城,一说在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境内)、苍松(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古浪县附近)、张掖(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南张义乡)、朴(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大靖镇境内)、媪围(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芦阳镇附近)、次(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一说在古浪县东北土门镇附近)。

元鼎六年(前111)从武威、酒泉郡中分设张掖、敦煌郡(《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十二)。

是年始筑令居以西的长城,经庄浪河(今金强河)谷跨越乌鞘岭,蜿蜒西去。

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置凉州刺史部(《资治通鉴》卷二十一·汉纪十三)。

东汉

建武元年(25)张掖属国都尉窦融,由酒泉太守梁统等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统领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后,梁统调任武威太守。

建武十二年(36)汉光武帝以梁统为太中大夫,姑臧长孔奋为武都郡丞,并以睢阳令任延为武威太守(《资治通鉴》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延到任后,除暴安民,兴修水利,以利农耕。并立学官,令属官子弟受业,择其优者而用之。

建武二十七年(51)五月北匈奴遣使到武威郡请求和亲,汉恐南单于疑惧,不许。

建初元年(76)安夷长宋延为羌所杀,以武威太守傅育领护羌校尉,行车骑将军,征羌。

元初元年(114)凉州刺史皮阳(一作皮杨),在狄道攻打先零羌,结果大败,死800余人。(《资治通鉴》卷四十九·汉纪四十一)建光元年(121)八月羌麻奴进攻武威。校尉马贤率兵追至鸾鸟(今武威南),羌人降者数千。麻奴退走湟中。

永和六年(141)三月武威太守赵冲追击巩唐羌,杀400余人,降2000余人,得马、牛、羊等8000余。九月,诸种羌八九千骑进攻武威,凉州震惊。

汉安二年(143)九月以后,凉州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地震,山谷圻裂,震毁城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建宁三年(170)凉州刺史孟佗派任涉率兵500人,与戊己校尉曹宪、西域长史张宴所领之兵合计三万余人,讨伐疏勒,四十余日不能下,引去。

延熹四年(161)羌进攻并、凉二州,校尉段率湟中义从讨之。凉州刺史郭闳欲贪其功,滞留军,使不得进。这时义从所率之军,因久战而恋乡,大部分叛归。郭闳归罪于段,降段为左校,以胡闳代为校尉(《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

永康元年(167)当煎羌4000余人攻武威,段追击于鸾鸟,大破之。

灵帝时(168至189)凉州州治从陇县(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迁治冀县(今甘谷县)。时凉州刺史部管辖十郡、二属国。十郡:武都郡(治所在武都县,即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沲山东麓。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成县、徽县、西和、西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县地)。陇西郡(治所在狄道县,即今甘肃临洮县南。辖境相当今甘肃陇山以西、黄河以东、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以北、祖厉河和六盘山以南之地)。金城郡(治所在允吾县,即今青海民和县南古鄯镇北古城。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河、湟二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区)。汉阳郡(治所在冀县,即今甘肃甘谷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冢山以北地)。武威郡(治所在姑臧县,即今甘肃武威市。时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西大河、东大河流域地区)。张掖郡(治所在角乐县,即今张掖市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永昌县以西,高台县以东地区)。酒泉郡(治所在禄福县,即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安定郡(治所在高平县,即今宁夏固原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卫、中宁、同心、固原、彭阳等县地)。北地郡(治所在义渠县,即今甘肃西峰市东境。辖境相当今宁夏贺兰山、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二属国: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后汉书·郡国志》)。

兴平元年(194)六月河西四郡因为离凉州州治太远,很不方便,向朝廷上书,要求别设州。于是,分凉州地复置雍州。并任陈留邯郸商为雍州刺史(《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建安十一年(206)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雍州兵围攻武威郡,张猛焚楼自杀。

建安十八年(213)撤销司隶校尉及凉州,以其地并入雍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麴演等,各据其郡,自号将军,互相攻击。一年以后,和鸾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